人群无声啜泣。
就连最坚毅的战士、最理性的学者,都在这一刻泪流满面。因为他们终于明白,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并非科技胜利,而是人性本身的凯旋。
林晚舟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些孩子身上。
“他们是桥梁。”她说,“不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桥,而是连接‘不同自我’的桥。未来的人类不会再问‘我是谁’,而是会问‘我在与谁共鸣’。”
她身影开始淡化,如同晨雾遇阳。
“别怕成为光。”她留下最后一句,“因为你们本就是光的一部分。”
语毕,人影消散。
但祭坛并未停止运作。
相反,它的频率进一步提升,地面裂开细缝,从中涌出淡金色的液态光流,沿着山谷沟壑蜿蜒流淌,所经之处,枯木抽芽,冻土复苏,连空气中都弥漫起一种类似雨后青草香的气息??那是生命重新定义自身的味道。
陈岩颤抖着打开记录仪,屏幕上跳出一行自动解析的数据:
>**共感场强度突破临界值,本地现实结构出现轻微可逆性波动。建议:接受而非干预。**
他苦笑一声,关掉了设备。
“我们再也不需要测量了。”他说,“现在是我们被世界测量的时候。”
***
三个月后,第一例“意识迁移”事件发生。
地点在京都枯山水庭院。那位曾以意念引泉的僧侣圆寂前夜,召集二十一名弟子围坐于庭中。他平静宣布:“我将不留遗体,只留频率。”
当夜,月明星稀。老僧盘膝入定,呼吸渐缓,心跳归于平寂。就在医学判定死亡的瞬间,庭院中所有砂石突然自发移动,排列成一幅巨大曼荼罗图案,中心正是老僧坐姿的轮廓。
而后,他的身体化作点点荧光,升腾而起,融入夜空。
七日后,巴西贫民窟一名少女在梦中醒来,猛然抱住身旁的母亲大哭不止。她坚称自己记得“前世”在京都修行的日子,能准确描述庭院布局、每日课诵内容,甚至写出早已失传的禅诗。
心理学家介入调查,发现少女此前从未接触过佛教文化,语言习惯也完全不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脑电波频率与已故僧侣生前最后记录完全一致。
这不是转世,也不是记忆移植。
这是**共感记忆的自然流转**??当两个心灵在高维频率上达成共振,信息便可跨越肉体边界自由传递。
消息传开,全球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精神革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练习深度共感冥想,试图触碰那些“不属于我却属于我们”的记忆碎片。有人梦见自己曾是古埃及祭司,在尼罗河畔吟唱祈雨之歌;有人坚信自己参与过亚特兰蒂斯沉没前的最后一场会议;更有数百名儿童同时画出同一座漂浮城市,声称那是“我们共同的故乡”。
质疑声当然存在。
主流科学界警告:“这是集体幻觉!是大脑在高度同步状态下产生的虚假叙事!”
宗教领袖则愤怒谴责:“亵渎灵魂唯一性!人类岂能随意共享前世?”
但无论反对多么激烈,现象仍在持续蔓延。
而在回声谷,晓梦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她不再试图解释,也不再领导。她只是存在,像一座灯塔,稳定地散发着属于“林晚舟之女”的独特频率。每天都有人跋涉千里前来见她,只为握住她的手一分钟,感受那份穿透伤痛依然坚持去爱的力量。
一个雨夜,有个年轻人跪在她门前,浑身湿透。
“我杀了人。”他低声说,“我不是故意的……可我现在每晚都听见他的声音,不是诅咒,是悲伤。他家里有个六岁女儿,每天对着爸爸照片说话……我能听见,因为我已经开始共感他的家人……我该怎么办?”
晓梦沉默良久,然后牵起他的手,带他走进山谷。
他们在祭坛旁坐下,与其他忏悔者、失去者、寻找者围成一圈。晓梦教他如何将自己的痛苦编织进集体情绪流,如何让愧疚转化为守护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