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拾阶而上的声音再度响起。
不多时,两道僧人的身影出现在房外。
表情很是古怪。
一位是有事真上的戒闻师兄。
另一位枯瘦的老僧,走在戒闻之前,正是文殊院首座持慧禅师。
。。。
夜色如墨,覆于北疆冻土之上。风从极寒之地吹来,裹挟着千年不化的霜气,在荒原上卷起一道道银白色的沙浪。那粒黑焰种子深埋地下三尺,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晶,仿佛已与这片死寂融为一体。然而就在子时一刻,天地交汇之际,它忽然微微颤动了一下。
不是风吹,不是地动,而是一种源自内在的苏醒。
种子裂开一道细缝,一缕幽暗火焰从中渗出,不灼热,却令四周冰层瞬间化为黑水,继而蒸腾成雾。雾中浮现出模糊人影,似僧非僧,似官非官,披着一件残破的玄色长袍,胸前绣着半枚断裂的太极图。他睁开眼,瞳孔竟是纯白无色,如同盲者,却又仿佛能看透世间一切虚妄。
“三十三年……”他的声音像是从地底深处传来,“守静阁倒了,可秩序未崩,人心尚乱。正好。”
此人名为裴寂,曾是先帝亲封的“静臣”,位列守静阁七执事之首。世人皆以为他在二十年前随李崇安一党伏诛,实则他以替身代死,真身遁入北境,借《清心诀》残篇炼就“无念之体”,将魂魄寄于黑焰之中,只待时机归来。
他缓缓站起,抬手一招,远处一座倒塌的石庙残垣竟自行移动,碎石聚拢,重新筑成一座诡异祭坛。坛心凹陷处,赫然摆放着一块刻满符文的青铜板??正是当年《伪仁宪》初稿焚毁后遗留的“律骨”。
“法不可轻改,但可重塑。”裴寂低语,“你们烧了名册,毁了文书,却不知真正的律令,从来不在纸上,而在人心所惧之中。”
他指尖燃起黑焰,轻轻一点青铜板。刹那间,整块铜板发出刺耳鸣响,符文逐一亮起,竟在空中投射出一幅幅画面:有百姓跪地自首,有官员当众忏悔,有孩童焚烧家书……全是近来各地兴起的“公开认错”之举。
裴寂嘴角微扬:“好一个‘直面过错’。可人一旦开口认罪,便再难翻身。今日你说一句‘我有过’,明日便有人以此为据,定你终身不得为官、不得教书、不得议政。这不是救赎,这是新的枷锁。”
他冷笑一声,挥手将影像打散。“我要的,是一个永远不敢说话的世界。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他们相信??沉默才是美德。”
与此同时,江南书院灯火仍未熄。林知微写下新章程第一条后,并未停笔。他知道,仅靠一条律文无法抵挡潜藏于人性深处的黑暗。于是他在其下续写道:
>“凡言者无罪,纵其所述为虚,亦不得以言治罪。盖因真理生于争辩,而非沉默。”
>
>“凡悔者有权,不得因其过往而剥夺其未来。盖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改之为贵。”
>
>“凡问政者,无论身份,皆可陈情于公堂之前。官不得拒,吏不得阻。”
>
>“凡记录之史,须存三本:一本藏于国库,一本交由民间共阅,一本置于太学供学子考辨。三本若有出入,则当庭对质,直至真相大白。”
这四条,合称《四不灭约》,成为《光明册?续篇》的核心纲领。三百学子连夜誊抄,五百百姓自愿护院,七十二城同步传信,一时之间,天下震动。
然而,就在第三日清晨,第一批送往北方的抄本刚出城门,便遭劫掠。押送之人全数失踪,唯有一匹白马负着染血的木箱奔返书院。箱中原本整齐叠放的《四不灭约》纸张,已被替换为一张泛黄羊皮卷。
林知微展开一看,脸色骤变。
那是一份伪造的“遗诏”,署名竟是当今皇帝早逝的兄长??前太子赵元朗。文中宣称,先帝晚年神志不清,所谓废除《伪仁宪》之举皆系奸臣伪造;真正遗愿是设立“清净天下”,由“守静阁”继续执掌隐政,以保社稷安稳。末尾还附有一枚模糊玉玺印痕,足以乱真。
更令人惊骇的是,这份遗诏并非孤例。短短五日内,全国十七道州府均出现类似版本,内容略有差异,但主旨一致:否定现行改革,呼吁恢复“旧制稳局”。
“是裴寂。”沈无痕坐在轮椅上,盯着羊皮卷良久,终于吐出这三个字,“只有他懂‘影书术’??能在同一张皮上叠加多重墨迹,遇热显形,遇冷隐去,让人误以为发现了不同‘秘诏’。”
苏婉儿握紧拳头:“他在制造混乱。让人们分不清哪一份是真的,进而怀疑所有真相都是谎言。”
“这比刀剑更可怕。”阿澈低声说,“当人不再相信任何文字,也就不会再追问事实。”
林知微闭目沉思片刻,忽而起身走向心树林。此时正值夏初,百株幼苗已长成挺拔小树,叶片在晨光中闪烁如泪。他伸手抚过其中最粗壮的一棵,正是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第一株。
树干内部,隐隐有光流转。
他取出那颗引导六音共鸣的光球,贴近树皮。刹那间,整片林子轻轻震颤,叶片齐齐翻转,露出发光的背面。每一片叶脉都化作流动的文字,竟是《光明册》全文!
原来,林知微早在种植之初,便将《光明册》信息编码融入心树基因,使其成为活体典籍。只要根系相连,光照充足,便可自动复制传播。而这棵树的记忆,无法被火烧,不能被篡改,唯有生长本身,便是传承。
“我们不能再依赖纸张了。”林知微转身面对众人,“从今日起,我们要让《四不灭约》种进土里,写进歌谣,刻进碑石,传进童谣。他们可以烧书,但烧不尽千万人口耳相传的信念。”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播种行动”展开。药童背着种子走村串户,每一包种子都夹带一小段《光明册》竹简;说书人在茶馆讲述“七贤故事”,将《四不灭约》编成评弹唱词;孩童们玩的抓子游戏中,石子上刻着“言无罪”“悔有权”等字样。
甚至连寺庙钟声也被赋予意义??每日辰时三刻,全国七十二座合作寺院同时鸣钟九响,象征《四不灭约》九项基本原则。百姓听钟即知今日仍有希望。
裴寂在北境得知此事,冷笑不止:“雕虫小技。你以为声音和树木能战胜人心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