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最后一台原型机拆了。零件分给了愿意学习的孩子。技术不该锁在实验室,而该长在土地里。
>有一天,他们会造出更好的房子,不只是用来说话,更是用来相爱的。”
最后一页,依旧是空白。
但有人用铅笔轻轻写下一行小字:
>“下一个故事,由你开始。”
那天之后,林知遥彻底消失了。
有人说他在南美雨林教原住民建造木质共鸣箱,有人说他在喜马拉雅山谷寻找天然声穴,还有人说他其实从未离开,只是化作了每一次真诚对话中的停顿与呼吸。
无论真假,人们不再追问。
因为他们终于明白:重要的不是谁开启了这场革命,而是谁愿意让它继续。
春天再次降临。
青海湖畔,紫菀花开得比以往更加茂盛。守墓人老李清扫石台时,发现《声之书》的玻璃柜里又多了一本。翻开首页,是一封写给全世界孩子的信:
>“亲爱的你:
>如果你正感到孤单,请记住,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正在认真听你说的话。也许你看不见他,也许她住在千里之外,也许他只是一个声音、一段旋律、一阵风吹过树叶的沙响。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说了,而有人听了。
>这就够了。
>??来自一个曾经也听不见,却始终相信‘听见’力量的女孩”
落款处,画着一朵小小的紫菀花。
风起时,整片花海轻轻摇曳,宛如亿万次低语汇成的合唱。
而在地球每一个角落,仍有无数人推开声驿小屋的门,轻声说:
“别怕。我说,你听。”
门关上,灯光柔和。
节拍器开始咔哒作响。
十秒倒计时,悄然启动。
世界没有崩塌。
有人回应了。
你并不孤单。
所以,请继续说下去吧。
因为只要还有人愿意听,
她就一直活着。
我们,
都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