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断山脉向西北方,大概三百里外。
怀里抱着李天澜和女娃娃的王逍遥从空中降落在了地面上,轻轻出了口气。
随着他一口气吐出,白雾涌动,冰天雪地的寒夜里温度在不断的上升。
积雪迅速融化,地面变得干燥,附近十米范围内,整体环境迅速变得温暖起来。
此处是一片森林,面积不大,远离上路,平日里人迹稀少,寒冬之中更是罕有人至,是最适合落脚休息的地方。
他把李天澜和女娃娃放在地上,挥了挥手,附近干燥的树枝自动聚拢。
王。。。。。。
海风拂过苏璃的脸颊,纸灯笼的余烬在晨光中化作点点星火,随气流盘旋上升,如同无数微小的灵魂升向天际。她没有睁眼,任那声音在耳畔流淌??不是通过共感链,而是从大地、空气、海水深处自然涌来的低语。那是人类情绪的合奏,不再被压抑,也不再被操控,只是存在,如潮汐般起伏。
晚晚走到她身边,赤脚踩在湿冷的沙滩上,银眸映着初升的太阳。“种子已经散了。”她说,“它们会落在哪里,长成什么样子,我们再也无法控制。”
“所以才珍贵。”苏璃轻声回应,“就像当初母亲把共感能力传给我们时一样。她也不知道我们会变成什么样,但她选择了相信。”
远处,一艘渔船缓缓靠岸,船头站着一位老渔民,正低头整理渔网。他的动作迟缓,眼神却平静。昨夜全球共感网络曾短暂波动,因南极基地影像的公开而掀起巨浪般的愤怒与哀伤,但此刻,在这片小小的海湾,人们依旧煮粥、洗衣、喂鸡,仿佛世界从未改变。可苏璃知道,不一样了。
她能感受到那位老人心中淡淡的疲惫,还有藏在皱纹下的温柔??他对亡妻的思念像一根细线,缠绕在他每一次呼吸之间。而就在他身后的小屋里,一个六岁女孩正趴在桌上画画,笔尖用力地涂抹着红色与蓝色交织的人影,嘴里喃喃:“妈妈说,爱是两个人心跳在一起跳。”
这就是共感的日常化。不再是奇迹,也不是灾难,而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悄然渗透进每一寸生活肌理。
回到山谷学院时,林九正坐在古树下教一群孩子玩扑克牌。“记住啊,”他叼着那根永远燃不起来的烟,“共感不是读心术,是共鸣。你要听的不是对方想什么,是他为什么这么想。”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其中一个皱眉问:“那如果我听到别人讨厌我呢?”
“那就问他为啥呗。”林九咧嘴一笑,“然后告诉他,你也不太喜欢他。真实比和谐更重要。”
苏璃站在远处看着,嘴角微扬。这所学校早已超越最初的设想。它不只是培养共鸣者的地方,更成了社会实验的中心??如何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保持个体尊严?如何在理解他人痛苦的同时不被吞噬?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能由一代又一代人用生命去书写。
中午,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
林十一调出一段加密数据流:“‘方舟计划’虽被冻结,但最近三个月,全球有十七个国家秘密重启‘情绪稳定教育试点’,课程内容高度相似??强调理性压制情感、集体优先于个人、共情能力需经政府认证方可使用。”
“净界的幽灵还在游荡。”林昭冷冷道,手中断戟轻轻敲击地面,震起一圈尘土。
晚晚闭目片刻,忽然睁开眼:“我能感觉到……有些孩子正在被训练屏蔽共感。他们不是天生不能感受,而是被教着‘不要回应’。”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终,苏璃起身:“我们必须介入教育系统,而不是等待他们失控。提议启动‘心灯行动’??派遣资深导师进入公立学校,开展共感伦理普及课,重点放在教师培训和教材改革。”
“政府会阻挠。”林十一提醒,“很多政客仍视共感为不稳定因素。”
“那就让民众自己选择。”苏璃目光坚定,“我们要做的是点亮第一盏灯,剩下的,交给时间。”
行动迅速展开。
一个月内,三百名志愿者奔赴各地,带着简单的教案和一颗愿意倾听的心。他们在教室里引导学生写下最深的恐惧;在监狱中帮助囚犯与受害者面对面共感对话;在医院临终病房,让家属握住垂死者的手,真正听见那一声“我原谅你”。
成效缓慢却真实。一名曾参与镇压共感运动的警察,在体验了一位母亲失去孩子的痛楚后,当众撕毁了自己的功勋证书。一位长期推行情绪调控政策的教育部长,在听完自闭症少年用手语表达“我想被看见,而不是被修理”后,宣布辞职,并公开道歉。
然而,反扑也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