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口敞开的瞬间,她看到里面有一台小型信号转发器,型号与市面上某款远程数据同步装置一致。
她把视频暂停,靠在椅背上。
林婉今天来得太巧。她带来的建议太精准。她对项目的兴趣,超出了普通同行交流的范围。
更重要的是,她根本不需要现场听这些信息。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正式渠道获取。但她坚持面对面谈,还特意强调“私人联系方式”。
这不是合作,是刺探。
沈知微拿起手机,拨通周默的号码。
“帮我查一个人。”她说,“林婉过去三个月的所有公开行程,特别是她参加过的闭门会议和内部培训。”
“她怎么了?”周默问。
“没什么。”沈知微说,“我只是想确认一件事。”
电话挂断后,她打开加密文档,新建一页。标题写的是“潜在信息泄露路径分析”,下面列出三条线索:
一、林婉近期频繁接触医疗科技领域人士;
二、其名下注册两家离岸咨询公司,股东结构复杂;
三、今日携带可疑电子设备进入办公区。
她一条条写完,保存,然后退出系统。
窗外天色更暗了。雨开始落下,打在玻璃上发出轻微声响。
她起身走到门口,确认门已锁好。回来时顺手关掉顶灯,只留一盏台灯亮着。
桌面上放着林婉留下的名片。她拿出来,在灯光下翻转查看。纸质光滑,印刷清晰,没有任何异常。
但她记得,林婉递出这张名片时,指尖有短暂的停顿。
像是在等什么。
沈知微把名片放进证物袋,贴上标签。她不会现在就揭穿什么。她需要更多证据,也需要看清背后完整的链条。
她重新打开电脑,登录内部协作系统。在“医疗平台试点计划”的权限设置里,她将林婉的名字移出观察名单,并添加二级访问验证。
做完这些,她站起来活动肩膀。头痛还在,但比刚才轻了些。
她走到饮水机旁接了杯水,喝了一口。
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程雪阳发来的消息:“你让我查的跨境资金流向,有新发现。其中一笔付款方信息和林婉有关。”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几秒。
手指刚要回复,又停下。
她转身回到座位,打开抽屉,取出另一个U盘。黑色,没有标识。这是她专门用来存储高风险线索的设备。
插入电脑,她开始整理今天收集的所有信息。
监控截图、音频波形、服务器日志、名片照片、周默即将提交的行程报告……
每一份材料都被编号归档。
最后,她新建一个加密文件夹,命名为“火线”。
命名时,她想起林婉手臂上的纹身。那团火焰画得不对称,左边明显比右边大一圈。
像是一道刻意设计的标记。
她合上电脑,坐了很久。
直到楼下传来保洁人员收拾垃圾的声音,她才站起身。
她把U盘拔出来,握在手里。
金属外壳有点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