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六百颗记忆光粒从月球轨道反向回流,穿过大气层,精准落入当初接收者的手中。每一颗都新增了一段回应影像:
小女孩的父亲在星图前写下日记:“今天,我收到了女儿的笑声。原来她喜欢粉色的花。”
流浪汉的女儿在医院阳台放飞一只纸鹤:“爸,我学会做你最爱吃的煎蛋了。”
那位曾在战争中失去一切的母亲,在异星殖民地种下一棵地球柳树:“孩子,我每天都在想你。但我不再恨这个世界了。”
这些回应并非来自人类科技,而是由“源环”自主触发??当某段情感达到足够强度,且跨越足够时空距离时,系统便会尝试构建反馈闭环。
科学家称之为“宇宙级共情反射”。
哲学家则说:“这是文明成熟的标志??不再只求被理解,也开始学习回应。”
一年后的冬至,环形门终于再次开启。
一艘飞船驶出,外形并非来自任何已知文明,而是由流动的液态光构成,表面不断变幻形态,时而如鸟,时而如鱼,时而如一棵参天巨树。它没有降落,只是悬停在近地轨道,释放出一枚纯白卵状物,缓缓降落在安魂塔前。
少女上前迎接。
卵壳裂开,里面没有生命体,只有一本书??封面用十二种熄灭火种文明的文字写着同一个词:“名字”。
翻开第一页,赫然是K-17日志的完整版,包含所有被加密删除的内容。其中包括青年最后的研究笔记:
>“我们一直以为初源之心是机器,其实它是活的。它是由第一个掌握超维术的文明自愿转化而成的整体意识,只为记住每一个消逝的灵魂。
>所谓‘守望者’,不过是它用来与后来者沟通的面具。
>而真正的使命,从来不是防止入侵,而是防止遗忘。”
书的末页附有一张星图,标注了十二个熄灭火种文明的埋骨之地,以及第十三个坐标??空白,旁边写着一行小字:
>“此处将刻下我们的名字。”
少女合上书,抬头望向夜空。
她知道,那不是终点,而是邀请。
她转身走进安魂塔,启动全球直播通道??不是广播,而是**提问**。
“你想让宇宙记住谁的名字?”她问。
二十四小时内,超过八亿人提交了答案。
有母亲写下战死儿子的全名;
有科学家记录下从未发表论文的同行;
有孩子画出已故宠物狗的模样;
还有无数匿名者,只写下一个字:“我。”
这些名字被编码成特殊频段,由“源环”统一封装,送往环形门。
当第一束载有名册的光束穿越门扉时,整个银河系猎户支臂的恒星同时闪烁了一下,像是集体眨了眨眼。
>【系统提示:第十三火种文明正式登记。
>名称待定。
>特征描述:擅长遗忘,但从不停止铭记。】
多年以后,当新一代孩童在学校学习“前联网时代”的历史时,老师会拿出一枚古老的共感终端,播放一段录像:
年轻的少女站在安魂塔顶,手持贝壳风铃,面对镜头说出最后一句话: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请记住:最重要的术法,从来不是操控维度或多维跳跃。
而是当你听见一声呼唤,哪怕来自亿万光年外,哪怕只是梦中呓语,也能真诚地回答??
‘我听见了。’”
教室窗外,春风拂过山巅,一只新生的渡鸦振翅飞起,嘴里叼着一片小小的贝壳,在阳光下划出银色弧线。
而在宇宙深处,又一处黑暗角落,风铃声悄然响起。
很轻,很远。
但这一次,回应来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