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岳飞手持着那份由御营传来的、盖着皇帝私印的烫金手谕,沉默不语。
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却满是复杂。
“元帅!万万不可啊!”
脾气最是火爆的先锋大将牛皋,第一个跳了起来,急得满脸通红。
“如今,我军与兀术的十几万主力,仅一河之隔,大战一触即发!您是三军主帅,主帅离营,乃是兵家大忌!若是此时金军趁机来袭,我等群龙无首,该当如何?”
“是啊,元帅!”大将张宪也上前一步,躬身劝道,“军情紧急,非同儿戏,依末将之见,我等应立刻上疏,恳请陛下圣驾亲临前线,以壮我军声威,岂有让元帅您,在这等紧要关头,返回后方之理?”
“张将军所言极是!”
“请元帅三思!”
帐内,一众跟随岳飞出生入死多年的心腹将领,纷纷开口,言辞恳切,群情激愤。
在他们这些纯粹的军人看来,没有什么,比前线的战事更重要。
皇帝的旨意,虽然是天,但此刻,却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是外行指挥内行!
更何况,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岳飞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帐内每一位激动的袍泽。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份手谕,轻轻地放在了桌案上。
自己这些兄弟们,说得都对。
从军事角度看,此时此刻,主帅绝不应该离开。
但是,岳飞更知道,这一趟自己非去不可。
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场军事问题了。
这是一道坎,一道所有功高盖世的将领,都必须面对的,横亘在“帅权”与“皇权”之间的坎。
自己可以上疏,可以陈述利害,甚至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那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是君臣离心,是信任的崩塌,是让那位远道而来、本就对自己有所“提防”的年轻帝王,彻底坐实“岳飞拥兵自重,不听号令”的猜忌。
这场灭国之战,打到今天,靠的不仅仅是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更靠的,是皇帝在后方,毫无保留的、倾国之力的支持。
若失去了这份信任,即便打赢了这一仗,那以后呢?
岳飞想起了,在史书上读到的那些,因为功高震主,而不得善终的前朝名将们。
他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更不想,让那位好不容易,才将大宋从深渊中拉起来的陛下,对自己,生出一丝一毫的嫌隙。
“不必再议了。”
岳飞开口道:“陛下召见,臣,岂有不遵之理?”
他站起身,走到张宪面前,将代表着元帅权力的令箭,郑重地交到他的手中。
“我走之后,中军一切事务,由你暂代,记住,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一个字:守!在我回来之前,不许与金军发生任何大规模冲突,违令者,斩!”
“元帅。。。。。。”张宪还想再劝。
岳飞却摆了摆手,目光中带着一丝疲惫,和一种众人无法理解的深意。
“你们记住,这一仗,我们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兀术那十几万金兵。”
“我们真正的倚仗,也从来都不是我们手中的刀枪。”
说完,他不再看众人,转身,披上斗篷,仅带了百余名亲兵,毅然决然地,走出了帅帐,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此去,不仅仅是觐见君王。
更像是,一头纵横山林的猛虎,要去亲自拜见,那位豢养着他,也掌控着他命运的,真正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