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船队在海上航行了十日。
这一日,天高云淡,海波不兴。
前方,一片蜿蜒的海岸线,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崇祯站在“靖海号”的船头,看到海岸线上,一处天然的良港,如同一弯新月,拥抱着蔚蓝的大海。
港口内外,早已是万帆云集,无数的工兵和民夫,正在热火朝天地,修缮着码头,建造着营寨。
一面巨大的“宋”字龙旗,在港口的最高处,迎风招展。
那里,便是海河的入海口,一个在此时,还被称为“直沽寨”的普通渔村。
崇祯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回头对身边的兵部尚书刘韐说道:“刘卿,你看此地,乃九河下梢,东临渤海,北拱京师,实乃‘天子津渡’之要冲也。”
刘韐躬身道:“陛下圣明。”
崇祯哈哈一笑,豪气干云地一挥手:
“传朕旨意!自今日起,此地,便赐名天津!”
“朕,便要从这里,踏上北伐的征途!”
天津!
这个在另一个时空,由明成祖朱棣,因“靖难之役”而命名的港口。
在这一刻,被崇祯皇帝,以一种更为强势、更为宏大的“天子亲征”的名义,提前数百年,赋予了它全新的名字与使命。
它将成为大宋帝国,插在北方咽喉处的一颗钉子,也将成为崇-祯皇帝,彻底改变这片大陆格局的,一个全新的起点。
船队缓缓地驶入了这座被命名为“天津”的港口。
五万御营军将士,在无数民夫百姓的欢呼声中,依次登陆。
崇祯皇帝的御驾,在天津并未做过多停留。
五万御营精锐,在短暂的补给与休整之后,便如同一道黑色的铁流,再次拔营启程。
然而,这支大军前进的方向,却让所有随行的文武百官,再次大跌眼镜。
他们没有像所有人预想的那样,向西前往燕京,那座理论上最安全、最繁华的北方核心,去与留守的官员会合,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
恰恰相反,崇祯皇帝的龙旗,在离开天津后,便毫不犹豫地,转向了东北。
他要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直扑辽东!
“陛下!万万不可啊!”
得到消息的兵部尚书刘韐,以及几位随行的老臣,第一时间便赶到了御帐,苦苦劝谏。
“陛下,辽东之地,战事未歇,敌情不明,您乃万金之躯,岂可轻身赴险?我等应先至燕京,坐镇中枢,遥控全局,方为万全之策啊!”
崇祯看着眼前这些忧心忡忡的“忠臣”,只是淡淡一笑。
“万全之策?”他指了指地图上,那远在辽河西岸的岳飞主力,又指了指西路的韩世忠所部,最后,指向了自己即将前往的辽东。
“岳帅、韩帅,已为朕布下了天罗地网,金国主力,如今已是网中之鱼,朕此去,非为犯险,而是要去亲手。。。。。。收网。”
平静的语气下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与霸气。
崇祯知道,这些以传统思维思考的臣子,永远也无法理解自己的战略。
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最安全的后方,而是离敌人最近、能最快掌控战局、也最能彰显天子神威的第一线!
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