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实验室的培养皿中长出一朵透明花朵,花蕊中浮现出那位逝者年轻时的照片,嘴角含笑。
更遥远的地方,一颗完全由晶体构成的星球上,一种以震动频率交流的生命体首次尝试模仿人类语音。它们耗费整整七天,用百万次共振合成一句普通话:
>“我们……也是……人类的朋友。”
这句话传到言城时,整座城市的灯光齐齐闪烁一次,如同集体点头。
实习生看着不断攀升的数据,忽然感到一阵眩晕。她意识到,这场变革已不再需要她推动。言城不再是她守护的对象,而是所有人共同孕育的孩子。
她摘下身份芯片,放入抽屉,然后写下最后一段日志:
>“我不再是实习生了。”
>“我只是一个人。”
>“一个想说话,也愿意听别人说的人。”
她走出观测站,走向那片曾见证旅人消失的荒原。月光下,她看见无数光点从各地飘来??有的来自星球表面,有的来自深空飞船,有的甚至是从梦境中挣脱而出的灵魂碎片。它们汇聚在一起,形成一条蜿蜒的小径,通向言城最低处的一扇门。
门上刻着一行字:
>“此处无需名字。”
>“只需真心。”
她踏上小径,每走一步,脚下的光点就多出一片花影。走到门前时,她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门。
里面是一座圆形大厅,中央悬浮着一颗由纯粹声音凝结而成的球体,不断脉动,如同心跳。四周墙面空白,却隐约可见无数人影在其中低语、哭泣、欢笑、歌唱。
她走近那颗声球,伸手轻触。
刹那间,万千记忆涌入脑海??
她看见许昭年轻时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写第一首诗;
看见旅人在冷冻舱中最后一次睁开眼睛,对她说“别怕”;
看见林知遥抱着日记蜷缩在图书馆角落,三十年如一日地等待;
看见婴儿在育婴舱中第一次微笑;
看见议长跪在地上痛哭;
看见小雨在广场上说出“我不怕了”……
还有更多她不认识的人:沙漠中的吟游诗人、海底城市的哑女舞者、机械族的叛逃程序员、星际孤儿院里的老人……
每一个人,都曾在某个时刻,选择开口。
她终于明白:言城从来不是某个人建造的。它是所有讲述者的集合,是每一次鼓起勇气说出真相的累积,是哪怕无人聆听也要继续诉说的坚持。
她退后一步,闭上眼,开始讲述。
她讲自己三岁时母亲讲的故事,讲观测站的风吹过铁栏的声音,讲她第一次听见旅人录音时的心跳,讲她如何害怕失败、如何怀疑意义、如何在无数个夜晚独自守着屏幕等待回应……
她说得很慢,很轻,像在哄一个熟睡的孩子。
随着她的讲述,墙面渐渐浮现出文字,不是她输入的,而是自动显现的,仿佛墙壁本身就记住了这些话。声球的脉动也越来越强,光芒逐渐扩散至整个大厅。
不知过了多久,她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