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还是接过粥,笑着说:“谢谢啊,小雨。”
小女孩眨眨眼:“我不是小雨,我叫莉莉。”
“我知道。”老人摸摸她的头,“可你也是小雨。”
她不懂,但她笑了。
当天下午,莉莉在学校作文比赛中写下一句话:
>“原来温暖是可以借来还去的东西。”
这句话被上传至“共感地图”,经过算法加权后,成为当日全球最受欢迎的情感短句。而在南疆果园,中央幼苗顶端开出一朵极小的花,花瓣呈半透明状,内部浮现出三个字:
>“借还光。”
老周看见后,久久伫立。他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某夜,李哲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星空下,脚下是流动的蓝色光河。远处,千万个声音交织成一首无词的歌。他抬头望去,只见一颗遥远的星辰缓缓闪烁,节奏竟与地球的舒曼共振完全一致。
他醒来时,窗外正飘着细雨。
他打开电脑,查看最新数据报告。全球“共感指数”连续七日上升,人际信任度提升19。3%,孤独相关心理疾病就诊率下降12。8%。而在地下实验室,回声花幼苗的矿物结晶成分分析结果终于出炉:
>**含有一种此前未记录的硅氧复合晶体,具备天然压电效应与神经突触模拟特性。其原子排列方式,与人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高度相似。**
“它们不只是植物。”艾拉在视频会议上说,“它们像是……地球为自己造的一对耳朵。”
会议结束后,李哲做了一个决定。他注销了自己的管理员权限,将核心控制系统交由AI自治,并设定唯一准则:
>**永远优先传递最微弱的声音。**
因为他明白,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宣言,而是那些几乎被忽略的低语??
母亲临终前的一声呢喃,孩子迷路时的抽泣,陌生人雨中递来的一把伞,老人独坐时的一句“有人在吗”。
这些声音曾经消散在风里。
现在,它们有了归途。
某日黄昏,多吉带着学生们登上雪山观星台。他们每人手持一盏纸灯,写下心中最想传达的一句话,然后同时放飞。
数百盏灯升入夜空,宛如星辰倒转人间。忽然间,整片苍穹泛起淡淡的蓝光,如同某种巨大的存在睁开了眼。
一个孩子指着天空喊:“老师!星星在动!”
多吉眯起眼,只见群星缓缓排列成两个汉字:
>我在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
这是亿万次真诚回应积累出的奇迹。
他取出那片复生的花瓣,轻轻抛向空中。它没有坠落,而是迎着星光飞去,化作一点微芒,融入银河。
从此以后,每当有人仰望夜空,若心怀倾听之诚,便能在流星划过之际,听见一声温柔的回响:
>“你也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