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利而忘大义,干大事而惜身。
简单来说就是蜜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是对的。
脾气上来了,什么都是不管不顾。
可真正需要拼命的时候,却是犹豫不决不敢决断。
这一点,从当年诸侯联军讨伐董卓上,就能看的明白。
这次与陈然对峙,能走的时候火气上头,说什么都不肯走,非得打的天翻地覆死伤无数。
可现在不能走的时候,他却是担心会战败失去一切,转身又想先跑路。
倒不是说害怕自己会死在这儿,而是害怕自己这二十多万的本钱丢在这儿。
没了这些本钱,拿什么去抵抗陈然的侵攻?
眼见着袁绍犹豫,谋士们还待再劝,可外面来报,营寨外面又打起来了,众人不得不出去指挥安排作战。
一番天昏地暗的酣战后,天色已晚。
陈然不断出兵,就是为了拖住袁绍,施加足够多的压力,不给其有效应对的机会。
甚至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做出错误的决断。
果然,第二天一早,诸位谋士们打着哈欠起身来寻袁绍商议战事之时,却是得知主公已经渡河了!
听闻此言,沮授当场瘫倒在地,审配目瞪口呆,许攸跺脚大哭“完了完了~~~”
果不其然,消息传出之后,袁绍各处军营皆溃,哗变营啸爆发大乱。
袁绍本意是亲自去督办粮草,好稳定军心再行退兵。
因为麾下能人皆反对,他干脆自己去做,并非是贪生怕死想跑路。
却是没有想到,军士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然到了极限。
大批溃兵逃亡至河畔,争夺本就不多的船只过河,甚至为了争抢而互相厮杀,刀枪相向。
这边的动静,迅速惊动了陈然,他当机立断全军出击。
失去了士气战斗意志的袁绍军,很快就被攻破了营寨。
大量军士选择投降,不肯投降的试图渡河,结果大多被淹死河中,只有少部分人逃出生天。
这些不肯投降的人,基本上都是各处豪强世家的私兵,门阀世家的族中子弟等等。
他们知道就算是投降了也活不了,自然不肯投。
历史上曹操将降兵都杀光,那是因为他没粮食,养不起这么多人,到时候还是会闹事,干脆一了百了。
陈然不同,他有粮食养得起,自然是全部纳入麾下。
自此,得了大批的降兵的陈然,兵力暴增一跃成为天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