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主张,非常契合嬴政的心思,尤其是毁掉世袭封建制度,改用郡县流官制度。
也正是因为想要这么干,嬴政这才安排崭露头角的王翦来灭韩,而不是让那些军中老将们来领兵。
因为那些老将们,各个都是有封地的封建领主。
在陈然的熏陶下,嬴政知道秦国的实力强大至极,消灭关东诸国完全不是问题。
既然如此,他肯定不会给那些封建领主们继续建功立业,然后反对自己的机会。
新人出头,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嬴政对韩非也很满意,虽然韩非是韩国人,可依照陈然的说法,天下各国都是一家,自然也是他嬴政的人,当然可以用。
“仙师觉得,此人当如何安排?”
陈然笑着说道“他自己不是说了吗,宰相必起于州部,那就安排他在颍川郡做郡守就是。”
嬴政颔首点头“彩。”
用韩国人治理韩国之地,绝对是個好主意。
若是做得好,以后顺势重用。
若是没做好,那颍川郡的郡守,就是韩非这辈子的上限了。
至于说李斯因为妒忌,从而弄死韩非的事儿,在陈然这里也没了可能。
因为韩非的那套主张,秦国已经在做了。
秦灭韩国,很明显引起了各国的强烈警惕。
尤其是灭韩之后,将韩国贵族全都发配矿场干活的手段,更是激起了各国不满,他们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
一时之间,各国使节来往不断,商议着结盟之事。
当然了,齐国一如既往的当缩头乌龟,压根不参与。而赵国与燕国之间还在打仗,互相都想要吞并对方,增强对付秦国的实力。
魏国实力大为削弱,楚国则是独木难支。
所谓的联盟,其实压根就组建不起来。
秦国对此完全不在乎。
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力有多么的强悍。
别的不说,农业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现在秦国的粮食多到仓库都堆放不下,各地都在大规模兴建仓库。
陈然对此的看法是“存起做什么,明年都得是陈化粮。拿出来当军粮去打仗,再用粮食安抚新土地上的百姓就是。”
年轻气盛的嬴政,对此非常赞同。
他的目标,也是立刻就锁定在了赵国的身上。
虽然嬴政是在邯郸出生的,他的母亲也是赵国人,可赵国留给他的只有羞辱,愤怒,以及仇恨。
现在终于是有报仇的机会了,那当然是往死里打了。
还是王翦挂帅出征,不过兵力却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多,只有二十余万人马。
按理说,以秦国此时的国力而言,再动员起来一倍以上的兵马也不是难事。
可秦国上下,却是认为二十余万人马足够了。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秦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他们的披甲率已经达到了接近九成的可怕高度,而且几乎都是钢甲!
再加上数万精锐骑兵,其可怕的战斗力是赵国难以抵挡的。
再有一方面则是因为,秦国的铁路已经修到了上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