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她们还是切了一小块猪肉,切成肉丝,炒成酱肉,鲜嫩多汁,染上酱色也格外有食欲。
陆萱这才满足,不过她不爱吃香菇。往往是抓一片春卷皮,就包满酱肉、胡萝卜、炒蛋,卷起来,再蘸调料,一口便塞满,腮帮子也跟着鼓鼓的。
陆琼沏了茶,还放了茶肆做的干梨花,浮在茶面做点缀,也给陆萱倒一杯,笑着抹掉她嘴角的酱汁:“你吃这般急做什么?没人跟你抢。”
在汴京时,她也非要跟魏盼争,连不喜欢的菜都要夹来尝尝,也会吃得急,现在两人分开了,这点却没变。
陆萱嘴里的春卷还没咽下去,含糊不清:“唔……好次!”
“吃完先喝茶缓缓!”陆琼怕她给噎到了,总喜欢嘴里吃东西时说话,说了也不改。
梨花香和茶的涩味皆散开,陆萱饮下一口,咂一咂嘴,涩味淡去便回甘,还有点好喝,就伸手再倒了一盏茶。
下午一直有雨,等雨小了,她们才戴上斗笠,披上蓑衣,背着竹筐上山去。
路上不好走,两人都拿了一根木棍撑在地上,留下一个个小坑。
原身爹娘的墓地就在这小山坡中,沿着小山道往上走,便能看到一个分叉口。她们往右迈入草丛里,走一段路就见到李子树,树上李子有些青涩,还带着透亮的水珠。
陆萱踮起脚,拽下树叶,摘一个李子,谁知树上的水滴便全都抖下来,二人身上皆湿了。
面对陆琼的凝视,她选择主动认错,撒娇一笑:“阿姐……我是瞧这李子新鲜,便忍不住摘一个……”
陆琼摇头,叹气后转身,真是拿她没办法,今日也不能跟人置气,还有要事做。
李子很酸,陆萱咬下一口,便被酸到牙打颤,余下的就被她扔到地上,滚到杂草堆里。
两个墓碑挨得很近,定是有人提前来过,周边的杂草都被清走,还留下未烧尽的香烛,一碗酒。
陆萱轻声道:“说不准是周叔来过。”
也可能是程娘,陆琼在心底道。
她重新点上香,可很快便被细雨淋灭,升起一缕淡淡的青烟,只能作罢。
摆上糕点、果盘,重新倒上酒,对着墓碑跪拜,旁边的陆萱也跟着做一遍。
若是以往,陆萱刚到就会哭得喘不上气,现在长大了,倒也会藏住心事。
离这不远处还有一块墓地,墓碑没有刻字,引起陆萱疑惑,问过那是谁的墓。
每年清明,陆琼都会带着陆萱去扫墓,见陆萱不解,便笑道:“这太偏了,她的家人说不准找不到了,我们这样也算是做好事。”
陆萱也就不再问了。
下山时,雨虽停了,可路上泥泞不好走,稍不留神便会滑倒,她们便互相搀扶着走,最后鞋底也沾了不少泥。
回家需路过田地,陆琼隔老远便听到周二娘的嗓门:“那人真是不怀好心!”
旁边的妇人压着嗓音:“我见别的村子有不少人应下这事,我们要不……”
周二娘撑着锄头,抻长脖子,架势不小:“我们祖祖辈辈皆是种谷子的,怎么能换种棉?再说你有听谁种成了,别到时候收不到粮,还交不上税!”
妇人没再说话,可她心里还是觉得这事能成,一辈子种地能有什么出路,可棉能做衣裳,也能换钱,说不准比种粮好。
不过这话也只能藏在心底,说出去可是遭人骂!
等陆琼走近时,周二娘她们便散了,也问不出有用的话来。
她倒是好奇,是谁有这股傻劲去劝人别种粮,这不得被农家人拿锄头追着砍?
回去换了身衣裳,她们便在堂屋里架火炉,驱散湿意。而陆萱头发也湿了,如今便披散下来,借着炉火烘干。
陆琼不知从哪端来一个铁架子,放上前日做的青团,炭火也慢慢燃起,有些发硬的青团也软糯起来。
她想起前世吃过的青团,全是外婆寄来的,卖相称不上多好,可味道纯正,馅料也足,是她爱吃的花生芝麻碎。
用蒸炉加热后,外皮会变得很烫,咬一口,芝麻便会流出来。
“唉哟……”
陆萱也急不可耐,伸手取了个青团,就被烫到了,却不舍得松开手。
旁边还有另一个炉子,上边烧着瓦罐,里边的粥正“噗噗”翻滚,鲜香也跟着散开来。
……
周敬宗上午便去祭扫过,回来后匆匆吃过午食,便又扛起锄头去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