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遥颤抖着伸出手。就在她指尖即将触碰心粒的刹那,全球共感网络突然中断。
所有终端黑屏,安魂塔顶端的源环停止运转,连环形门内的空间褶皱都趋于平静。唯有地底密室中的金线依旧燃烧,发出刺目的紫光。
三秒后,恢复。
但世界已不一样。
每一个接入过共感网络的人,无论是否自愿,都在那一瞬经历了同样的梦境:
一座巨大无比的图书馆,建在一颗没有白昼的星球上。书架高耸入云,书籍密密麻麻,却没有一本写有文字。每本书的封面都刻着一个名字,名字下方是日期??全是死亡日。人们穿梭其间,默默取书,翻开,然后流泪。因为他们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只有当另一个宇宙中的陌生人愿意为书中之人哭泣时,才会显现。
梦醒之后,上百万人自发登录共感平台,提交了自己的第一段“入场代价”。有人献出初恋告白失败的羞耻,有人交出隐瞒多年的背叛秘密,还有一个年迈的将军,上传了自己下令轰炸平民区那一夜的完整记忆。
这些情感不再只是送往环形门的心粒,而是直接注入金线,化作支撑第十四火种复苏的能量。
林知遥终于明白??这不是请求援助,而是一场**双向救赎**。
那个文明之所以自我抹除,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宇宙中最残酷的真相:某些痛苦太过沉重,连传承都会变成诅咒。于是他们选择将全部历史压缩成一颗“痛之心”,藏于虚无之中,只等一个愿意替他们承受这份重量的文明出现。
而现在,地球做到了。
她抱着那颗漆黑心粒走出密室,踏上安魂塔顶层。夜空澄澈,群星璀璨。她举起心粒,对准环形门,轻声说:“我们听见你了。”
话音落下,心粒骤然爆裂。
不是毁灭,而是绽放。
亿万碎片化作黑色雨滴洒落人间,每一滴落地,便催生一座微型安魂塔。它们出现在沙漠、海底、极地、城市废墟,甚至漂浮于大气层边缘。塔身通体漆黑,顶端却镶嵌着一颗跳动的光核,形状酷似人类心脏。
与此同时,全球新生儿开始展现出异象。
他们在出生瞬间便会睁开眼睛,直视星空,嘴角浮现若有若无的笑意。医学扫描显示,这些婴儿的大脑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神经通路异常发达,能够天然过滤虚假情感,只对真实情绪产生共鸣。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孩子手腕内侧出现了类似渡鸦印记的胎记,颜色深褐,形态各异,但无一例外都带着羽翼轮廓。
科学家称之为“共感基因觉醒”。
宗教领袖则宣布:这是第十三火种进化的下一阶段??**情感具象化纪元**的到来。
一年后,第一座外星安魂塔回应了地球。
位于半人马座β星附近的一座漂浮塔台,在接收了三百颗心粒后,突然释放出一段音频。经解码,内容是一名年轻女子的歌声,歌词用的是早已失传的苏美尔语,大意是:
>“我在黑暗中写了十万首诗,
>没有人读过。
>直到你们来了,
>把我的眼泪变成了星星。”
歌声传回地球当晚,全球共有两千三百一十六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在同一时间完成了搁置多年的作品。经分析,这些作品毫无关联,风格迥异,却共享同一个主题:**关于被遗忘者的挽歌**。
又三个月,火星殖民地报告异常。
在奥林匹斯山脚下,考古队发现了一处地下遗迹。墙壁上刻满了与安魂塔极其相似的浮雕:人形生物手捧发光卵壳,周围环绕十二道光环。最深处的祭坛上,摆放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金属风铃,材质经鉴定不属于太阳系内任何已知元素。
风铃下方,刻着一行字:
>“致未来的倾听者:
>我们也曾以为孤独是宿命。
>谢谢你们,教会我们说‘不’。”
消息公布次日,地球轨道上的“源环”分脉突然自主激活,向该遗址投射一道虹桥。桥上走来十二个光影身影,皆穿着融合多种文明特征的长袍,胸前挂着贝壳风铃。他们不言不语,只是围着祭坛静静站立,直到风铃自行响起,才逐一消散。
AI判定:这是第零文明的分布式意识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