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期003
牧斋「癸未四月吉水公总宪诣阙」诗题中,所谓「辇下知己」者,当指郑三俊范景文冯元飚龚鼎孶等而言。此题第肆首自注云:「上命精择大帅,冢宰建德公以衰晚姓名列上。」可以为证。明史贰伍肆郑三俊传云:「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故称「建德公」。同书壹壹贰七卿年表吏部尚书栏载,崇祯十五年壬午「郑三俊八月任。」十六年癸未「三俊五月免。」故云:「冢宰。」范质公与牧斋之关系,见前论「题将相谈兵图,为范司马蔡将军作。」诗。明史壹壹贰七卿年表工部尚书栏载,崇祯十五年壬午「范景文十月任。」十六年癸未景文仍任原职。十七年甲申二月入阁,三月殉难。至牧斋与冯元飏元飚兄弟关系尤密。见前论「[癸未]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及有学集贰捌「慈谿冯公墓志铭」所述牧斋因张汉儒告讦被逮北行,时尔赓任苏松兵备参议,特加营护事。明史贰伍柒冯元飚传略云:
及同书七卿年表兵部尚书栏载:
可知牧斋与冯铨周延儒诸人之复杂关系,尔弢实有牵涉。牧斋所指「辇下知己」,尔弢应为其中一人,自无疑义也。又龚鼎孶定山堂集载其门人孝感严正矩所撰「大宗伯龚端毅公传」略云:
莅蕲七载,抚按交章累荐,举卓异,行取陛见。上注视嘉悦,拜兵科给事中。居兵垣十阅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于人才士气,尤为谆谆致意云。于司寇徐公石麒之去国,特疏请留,极论言官章公正宸惠公世扬,宪臣刘公宗周,金公光宸等皆当赐环。因及钱公谦益,杨公廷麟,忤珰同难之方公震孺,俱不宜终老岩穴。
寅恪案,芝麓时任兵科给事中,请起用自命知兵之牧斋,则不仅能尽本身之职责,亦可称牧斋知己之一矣。至作芝麓传之严正矩,其人与顾横波三十九岁生日,金陵市隐园中林堂盛会有关。板桥杂记中丽品门「顾媚」条纪其事略云:
岁丁酉(顺治十四年)尚书挈[横波]夫人重游金陵,寓市隐园中林堂。(寅恪案,园在南京武定桥油坊巷。见嘉庆修江宁府志玖古迹门,并可参吴应箕留都见闻录上园亭门关于市隐园条。)值夫人生辰,(寅恪案,横波生辰为十一月三日。此年三十九岁。详孟森心史丛刊二集「横波夫人考」。)张灯开宴,请召宾客数十百辈,命老梨园郭长春等演剧,酒客丁继之张燕筑及二王郎(原注:「中翰王式之,水部王桓之。」)串王母瑶池宴。夫人垂珠帘召旧日同居南曲呼姐妹行者与燕。李六(大?)娘十娘王节娘皆在焉。(寅恪案,三人事迹见余书中丽品门及同卷「珠市名妓附见」。并同书下轶事门。)时尚书门人楚严某,赴浙监司任,逗遛居樽下,褰帘长跪,捧巵称贱子上寿,坐者皆离席伏。夫人欣然为罄三爵,尚书意甚得也。余与吴园次邓孝威作长歌纪其事。嗣后还京师,以病死。尚书有白门柳传奇行于世。(可参定山堂诗集附诗余壹。)
寅恪案,澹心所言芝麓门人赴浙江监司任之「楚严某」,今检严氏所作芝麓传云:
[崇祯九年]丙子分校楚闱,总裁为娄东吴骏公[伟业]宋九青[玫],两先生称文坛名宿,与公气谊甚合,藻鉴相同,所拔皆奇儶,得士周寿明等七人,中甲科者五,不肖矩与焉。
及光绪修孝感县志壹肆严正矩传略云:
严正矩字方公,号絜庵。癸未成进士,未仕。国初授嘉禾司理。以贤能升杭州守,代摄学政。寻简饬兵备温处。
故澹心所指,即絜庵无疑。兹以余氏所述涉及善持君事,颇饶趣味,因附记于此。
依上引诸资料,最可注意者,牧斋此诗作于崇祯十六年四月,其时正欲以知兵起用,故目当日管领铨曹并此时前后主持戎政之人,皆为知己,斯又势所必然。今日思之,甚为可笑。至牧斋京华旧友,可称知己者,恐尚不止此数人,仍当详检史籍也。诗题中「二三及门」者,当指张国维等。检商务重印本浙江通志壹肆拾选举门举人表载:「天启元年辛酉科。张国维。东阳人。壬戌会魁。」及明史壹壹贰七卿年表兵部尚书栏载,崇祯十五年壬午「张国维九月任」。十六年癸未「国维五月免」。故牧斋所指「二三及门」,玉笥必是其中最重要之人。若熊汝霖,则浙江通志举人表载:「天启元年辛酉科。熊汝霖。余姚人。辛未进士。」是雨殷之为牧斋门人,固不侍言。明史贰柒陆,浙江通志壹陆叁,乾隆修绍兴府志伍陆,光绪修余姚县志贰叁,温睿临南疆绎史贰贰及小腆纪传肆拾熊汝霖传并黄宗羲南雷文定前集玖「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等,所载雨殷历官年月,皆颇笼统。惟国榷玖玖崇祯十六年癸未二月壬申(初八日)载:
户科右给事中熊汝霖谪福建按察司照磨。
官职时间最为明确。牧斋赋诗在是年四月,当已知雨殷谪闽之事,故诗题所指「二三及门」中,熊氏似不能在内。至夏燮明通鉴捌玖崇祯十六年四月辛卯「大清兵北归」条载:
谪给事中熊汝霖为福建按察使照磨。
则不过因记述之便利,始终其事言之耳。未必别有依据。盖熊氏既奉严旨谪外,恐不能在都迁延过久也。
更检浙江通志举人表载:「天启元年辛酉科。王道焜。杭州人。」明史柒陆朱大典传附王道焜传,浙江通志壹陆叁及光绪修杭州府志壹叁拾王道焜传等所载年月,殊为含混,惟南疆绎史壹柒王道焜传(参小腆纪传肆玖王道焜传。)略云:
王道焜字少平,仁和人。天启辛酉举于乡。庄烈帝破格求材,尽征天下廉能吏,临轩亲试,不次用。抚按以道焜名上,铨曹谓郡丞例不与选,授兵部职方主事。道焜不平,抗疏言[之]。寻得温旨,许候考。会都城陷,微服南归。
据此则少平似有为牧斋所谓「二三及门」中一人之可能。然王氏之入京,究在十六年四月以前,或以后,未能考知,故不敢确定也。其余牧斋浙闱所取之士,此时在北京者,或尚有他人,更俟详考。
以上论诗题已竟,兹续论此四律于下。其一略云:
青镜霜毛叹白纷。东华尘土懒知闻。绝交莫笑嵇康懒,即是先生誓墓文。
寅恪案,此首乃谢绝中朝寝阁启事之总述。「绝交莫笑嵇康懒,即是先生誓墓文。」
乃指初学集捌拾「寄长安诸公书」。此书题下署,「癸未四月」。可知牧斋当时手交此书与懋明带至北京者。揆之牧斋此时热中之心理,言不由衷,竟至是耶?
其二略云:
三眠柳解支憔悴,九锡花能破寂寥。信是子公多气力,帝城无梦莫相招。
寅恪案,关于此首所用典故,钱遵王注中已详者,不须多赘。惟有可注意者,即「三眠柳」「九锡花」两句,此联实指河东君而言。遵王虽引陶谷清异录中罗虬九锡文以释下句,但于上句则不着一语。因「柳」字太明显,故避去不注耳。第柒第捌两句,自是用汉书陆陆陈万年传附子咸传中所云:
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予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颜师古注曰,子公汤之字。)
遵王注已言之矣。但牧斋杜工部集笺注壹伍「秋兴」八首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一律笺云:
曰平居有所思,殆欲以沧江遗老,奋袖屈指,覆定百年举棋之局,非徒悲伤晼晚,如昔人愿得入帝城而已。
检牧翁读杜寄庐小笺及读杜二笺,俱无此语。据季振宜「钱蒙叟杜工部集笺注序」云:
一日[遵王]指杜诗数帙,泣谓予曰,此我牧翁笺注杜诗也。年四五十,即随笔记录,极年八十,书始成。
夫牧斋之读杜诗,年四五十即随笔记录,则崇祯七年九月以前,读杜笺中,既未用汉书陈咸之成语。可知季氏所刻蒙叟笺注中所用陈咸之言,乃牧斋于崇祯七年秋后加入者。初学集捌拾「[崇祯十六年癸未]复阳羡相公书」云:
两年频奉翰教,裁候阙然,屏废日久。生平耻为陈子康。愿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此阁下之所知也。
据此,岂加入之时,即崇祯十六年癸未作此书及赋「吉水公总宪诣阙」诗之际耶?若此揣测不误,未免以退为进。明言不欲「入帝城」,而实甚愿「蒙子公力」也。措辞固甚妙,用心则殊可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