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引发的灾祸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过这样的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都在不断地向它的对立面转化。
这话在一定前提条件下,确实具有真理的性质。曹家由繁盛到衰败,可能正是“福兮祸伏”规律的应验。朝廷查办了李家、孙家以后,对曹家并没有大动作。年羹尧远征西藏,平定青海胜利凯旋,雍正皇帝忙着对爱将进行嘉奖,似乎也无暇顾及曹家,一切暂时是平静的。
然而曹頫为年羹尧凯旋之事上贺表,恭贺万岁爷统治有方,大清朝四海一心,满以为会得到赞许,不想雍正皇帝竟回了一条“此篇奏表,文拟甚有趣,简而备,诚而切,是个大通家作的”,貌似轻松玩笑的话,却刺得曹頫浑身一颤,从此紧皱的眉头再不曾舒展开。
后来又为曹家代售宫中人参一事,雍正皇帝大发雷霆,不仅派人责问曹頫价目不合,更在奏折上亲自朱笔红批:人参在南市售卖,价钱为何如此贱!着问内务府主管!
如果说上次的讥讽还不过是话中有话,这次的叱责真是连一点儿情面都不留,十分严酷冷峻。曹頫只觉得心凉了半截,心里早有的那些不祥预感愈发清晰。
曹家素来与废太子胤礽关系密切,正堂上的楹联“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也是胤礽所题。即使胤礽被二度废立,曹家也一直认为康熙皇帝终究有一天会放他出来。
除了胤礽,曹李两家与八皇子廉亲王允禩、十四皇子多罗恂勒郡王胤禵也是颇有交情。十四皇子还曾私下托李煦在江南打造金狮子两尊,放在曹家的家庙万寿庵里。
曹李两家同皇子套交情,自然存了私心在里面。一朝天子一朝臣,谁也不希望新皇帝一上任便惩治自己,于是选了康熙最得宠的皇子拉拢。可任谁也未想到,最终做了皇帝的却是不得宠也不被看好的四阿哥。这是位识见风度与康熙皇帝大相径庭的冷面王爷。他继位不久,便有流言传出,说他弑父矫诏,然而不管怎么说,大清朝的龙庭就是他坐了。
曹頫知道,雍正皇帝对他的苛责不过是借题发挥,如今他不管怎么都是错,不做是错,做了还是错,而一切错误的根源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伍。如今在这位皇帝心里,曹家和李家都是曾经阻碍过他继承大统的人。他们协助他的兄弟,却偏偏忽略和藐视了他,现在他继了位,不会再放过曹家和李家。
想到这儿,曹頫谢罪的奏本再也写不下去了,他的心里一阵阵痛起来,蘸满墨汁的毛笔提得久了,一滴墨“啪”地落下,在白纸上洇开一片乌黑。曹頫怔怔地想,也许这一劫逃不过了。
曹雪芹出生得晚,虽没有赶上风光的年月,但他是听过长辈们不止一次地述说过的。由此结下的恶果苦果,倒是轮到他着着实实地亲尝了,承受了。
曹家欠下巨额亏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声势显赫的贵族大家庭在生活上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衣食住行都非常讲究,阔绰,浪费惊人。
《红楼梦》里所写为秦可卿治丧、元妃省亲等大的章节,所用银两之巨之滥,多么惊人!单是书中描写的从乡下来贾府认亲的那位刘姥姥,她在看到贾府吃螃蟹时,曾算过一笔账,便叫人咋舌: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银子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
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
这种挥金如土的浪费,这种贫富悬殊的对比,虽非实写,也可反映出曹家生活奢靡之极了,而这正是曹家极盛时作孽埋祸的又一原因。
据历史档案材料记载:
曹寅死后留下的亏空竟达数十万两之多。虽得到康熙皇帝一再关照,恩准由其内兄李煦代为管理盐政一年,将所得五十八万多两余银全部用来弥补亏空。谁知这亏空竟像个无底洞,后来又发现一笔二十六万两的债务,终于还是给新上台的雍正皇帝留下了整治曹家的把柄。
终于,新皇帝借口现任江宁织造曹頫行为不端,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企图隐蔽”,以及他“贱售人参”“所织御用衣料落色”等罪名,于雍正五年(1727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传下御旨,查抄了曹頫的家产,并施以“没籍”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