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来自天国的枫杨树(第2页)

我早在节前一周致函汉官(县长),邀请他在节日那一天光临,为获胜者颁奖。他于下午两点来到并对孩子们发表了演说,接着为学校颁发了证书及奖品。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开始,伯格理就坚持苗、汉双语教学,使学生视界开阔,也加强了民族团结与融合。而我们在解放后对少数民族长期实行单语教学,以为这就是尊重他们,反而造成了他们的文化封闭,甚至助长了民族分裂。直到近年才意识到语言问题的严重,开始大力普及双语教学。学校还开英语课、生理卫生课。所以后来曾发生了更奇怪的事情,抗日战争中驼峰航线上的美国飞行员失事降落在深山里,竟遇到了能说流利英语的苗民,因而得救。

伯格理在深山办学的影响有多大,只举两例便知。辛亥革命后蔡锷任云南总督,亟需人才,他一九一二年二月六日亲自致电伯格理。

需八名苗民学生,入云南省立师范,成绩优者,入北京师范;(需)入讲武堂四名,成绩优异者,送日本士官学校,以造国家栋梁。

伯格理当即答应。

他还不断选送优秀小学毕业生到成都华西中学读书。毕业后又都回到苗区发展教育事业。有一个人叫朱焕章的孩子,十六岁才读小学一年级,但是天资聪颖。伯格理资助他去成都华西大学读书,他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引起了坐在台下的蒋介石的注意,就单独召见他,希望他到总统府工作。朱焕章却婉言拒绝,他说:“我的老师伯格理告诉我们,每个苗族人受到高等教育都要回到石门坎,为苗族人服务。”一九四六年,朱焕章当选为“国大”代表,到南京参加会议,他是苗族人参与国家大事的第一人。蒋再次单独召见他,希望他出任民国政府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司长,朱焕章再次拒绝。他回到石门坎开办了第一所中学,自任校长,为苗族培养了很多人才。

经过伯格理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个西南大山里的文化荒原上出现了奇迹。从一九〇五第一所学校开学,仅仅三十年,云贵苗区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当时的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于汉人的平均教育水平。一九四六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曾做过人口普查:汉人每十万人中有二点一九个大学生,而苗族人每十万人中有十个大学生。

以一人之力而改变一个地区的文化落后,历史上确有先例。唐代,韩愈被发配到潮州,那也是一个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买卖奴隶,巫术甚行,他大办学校以开民智。他之前潮州只出过三名进士,他之后到南宋就出了一百七十二名进士。韩庙碑上说:“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这乌蒙大山里,如果没有伯格理,苗民的精神世界也还是一团荒草啊。是伯格理帮他们翻过了这道愚昧和文明之间的门槛。

我很想看一看伯格理小学的旧址,二〇一五年这里曾纪念过石门坎小学建立一百周年。但是旧房也早已片瓦不存了,倒是那棵“无名树”下有一九一四年立的一块由当时的民国县知事书写的功德碑,讲伯格理如何在这里“兴惠黔黎,初开草昧;能支大厦,独辟石门”“化鴂舌为莺声,……由人间而天上”。其意很类潮州韩夫子庙碑。斯人虽远去,石碑留旧痕。

石门坎是一道大的石坡,没有走惯山地的人还真有点累。我们在“无名树”下小憩一会儿继续下行。突然在断壁荒草间发现一些整齐的石块,再一看竟然是两个相连的旧游泳池,池子半边靠山,三面围墙,相当于现在一个标准泳池的大小,全部用二尺长的大石条砌成。泳池还十分完好,只是久不使用,石缝里长出了没膝深的荒草。草丛中的一块小石碑上面用中英文刻着:“游泳池。伯格理先生修于一九一二年。一九一三年五月端午节运动会正式使用。”当年他们砍伐竹子。打通竹节。架设管道,从山上引来清泉水注入池中。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露天游泳池了。可以想见,一生都不洗一次澡的苗民,在清澈见底的泳池中戏水,春风吹面,蓝天白云,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从游泳池再下一个小坡,便是足球场了。这是伯格理和他的学生们用蚂蚁搬家、蜜蜂做窝式的方法,从石山腰上硬抠出一块平地建成的。伯格理本人足球、篮球、板球无所不能。足球场一边紧贴着山壁,一边就是悬崖,下面是万丈深渊,远处是不尽的群山,层层峦峦,云蒸雾霭。据说当年踢球时,如果不小心皮球滚落山下,是要背着干粮去下山寻找的。

当年的四川军阀扬森也喜欢足球,并且手下有一支球队,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他从四川到贵州上任,路过石门坎意外地发现这里竟有一个足球场。就让他的球队与苗族学生队比赛,学生们打赤脚上阵。结果三场球,杨队输了两场,有一场还是给了面子。杨森把他的队员集合起来臭骂一顿说:“你们还好意思穿鞋吗?”队员们忙脱下鞋送给这些苗族兄弟。临走时杨森还向伯格理要了四名队员。

伯格理从英国带来了篮球、足球,在学校举办运动会,让苗民第一次尝到现代运动的欢乐。他的书里这样记载:

引进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除了能增强中国人的体质,也可以大大促使中国的年轻人,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摆脱低级趣味,过上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

伯格理这里说的低级趣味、不健康的生活是指当时苗族的“花撩房”,这是人类早期群婚制的残余。每个苗寨子边都建有一个公共大屋,称“花撩房”。女孩到十二岁即可进入这个房子,与男人发生性关系,所以常见才十三四岁的女孩就怀里抱一个,身上背一个孩子,正是上学的年纪就背上了沉重的生活负担,性混乱又导致疾病流行。伯格理行医、教学,逐渐取得苗民的信任后,便向这种陋习发起冲击。他像林则徐烧鸦片一样,每到一处苗寨就聚众演说,痛陈这习俗之害,然后带领群众烧毁撩屋,重塑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规定,每个受洗过的基督徒,男二十二岁,女二十岁才能结婚。又宣传女孩子不缠足,入学读书,自强自立。

伯格理开办新式学校,引进现代体育运动,在这个深山窝里大刀阔斧地移风易俗,现在想来人们几乎不敢相信。但大树作证,青石留痕。我在泳池边长满青苔的石条上漫步,度量着池的长宽;从这个悬崖足球场的边上探身下望,想象着当年挖土开石的劳作;又回头仰望那棵伸向半空的“无名树”。石门坎,石门坎,这是一片纯石头的喀斯特地貌,是贵州全省最高最寒冷的地方,却在一百多年前捷足先登,最早接触到了现代文明。旧武侠小说里常说某人的武功抓石留痕,佛教故事说达摩面壁九年,在这悬崖峭壁上,伯格理有什么样的功夫,能够留下这么多痕迹呢?

树有名,爱永在

当我从上向下依次看完了石门坎、“无名树”、游泳池、足球场之后,又返回到山梁上。虽然明知“五镑小屋”和当年的石门小学早已不复存在,还是想凭吊一下它的旧址。

“五镑小屋”已经让他的后继者高树华牧师改建成一座二层小别墅。有壁炉、厨柜,很厚的石墙,典型的英式房子,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西方文明。但是,这房子里却藏着一个悲剧。好房子引起了土匪的注意,猜想主人一定有钱。一九三六年三月六日一伙土匪冲进高的小屋,不但抢劫了他的财物,还残忍地将他推下石坎,一直滚落在无名树下。无名树看着他这位可怜英国同乡在痛苦地呼喊,但也无能为力。当学生们闻讯赶来时,高已血肉模糊,他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和伯格理牧师在一起”,也长眠在石门坎下。

在原石门小学的旧址上已建造起一所现代化的小学校和一所中学。近十年来石门坎已经出了本科生三百五十人,研究生六人,博士生两人。

让我吃惊的是,石门小学竟有一个红色的塑胶大操场,在绿色四围的群山怀抱中十分耀眼。球场靠悬崖一侧的边缘建了一条开放式图书走廊(可能也是为了防止皮球的滚落),学生们课后可以随意抽读自己喜欢的书。我抽出一本,还未及读,立时白云擦肩,绿风入袖,八百里乌蒙奔来眼底,不觉神思千里之外。这一生不知读了多少书,也上过各类的学府,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高山清风读书处。

我慢慢收回视线,才猛然发现刚才还在半山腰的“无名树”,正好长到与新学校的操场齐平。这时才看清了树梢和它的枝、它的叶。只见每一束柔枝上都旁生出长长的叶柄,柄侧对生着椭圆形的叶片,类似槐树的叶形,但更大、更绿、更柔软,如一扇孔雀的羽毛。更有趣的是,枝上挂着的果荚,像一串串的鞭炮,足有二尺来长,在微风中来回摆动,发出璘璘的闪光。我赶快用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搜,哎呀,它本来是有名字的啊,叫枫杨树!这是一棵来自天国的枫杨树。

枫杨树形疏密有致,枝叶婆娑轻柔,有柳树的风度,所以别名麻柳;那一串鞭炮式的果荚很像蜈蚣,又叫蜈蚣柳。我奇怪为什么它的学名叫枫杨?枫树和杨树分别属于槭树科和杨柳科,这枫杨树却属于胡桃科,既不沾枫也不带杨呀。大约它的片荚状果实与枫树相似;而身形又如杨树般高大。果荚片片兮飘四方,身躯巍巍兮立山岗。人们仰之敬之,不认识它就直呼为“无名树了”,已经一百多年。

现在到底该叫什么名字呢?我忽然想起一个典故。当年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毛泽东向他介绍说,中国的读书人有两个称呼,一个是名,一个是字。比如,我名泽东,字润之。而中国人之间来往时,一般不直呼其名,只尊称他的字。我想这棵树来到中国已一百多年,早已中国化了。它也有两个名字。学名枫杨树,字伯格理。事实上我多次来贵州,一般人说起这棵树时,也都称它为伯格理树。

伯格理是一个特例,是一个奇迹。

他在旧中国的动乱年代,在最穷困落后的苗族山区,用了十年的时间创办教会、学校、医院、邮局,创造了苗文,普及文化,引进良种,移风易俗。直到一九一五年去世,他把毕生的心血贡献给了当时中国最落后的被人遗忘的乌蒙山区。

但他还是没有能走得更远,他在世时屡遭地方黑恶势力的阻挠、追打,有一次重伤几乎丢掉性命,后回国养伤,他的继任者也不幸命殒石门坎。他的事业不可复制。这类似旧中国梁漱溟、晏阳初在山东、河北做的农村改革实验,如夜空飞过了一颗流星。那么伯格理的意义在哪里?在于他宣示了爱的力量。他不能左右时局的变化,不能左右政治形势,但是可以唤醒人们的良知。用大爱去融化一切的不愉快,就像海水淹没嶙峋的礁石。

不错,伯格理是来传教的。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后,中英不平等条约强加进了传教条款,他是乘着西方的侵略浪潮而登陆中国的,他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伯格理在日记中说:“我们在这里不是政治代言人,不是探险家,不是西方文明的前哨站。我们在这里就是要让他们皈依。”伯格理是用一片爱心来做这件事的,他为能被苗族接受感到无限幸福,他在《苗族记实》中激动地说:

和他们是一家人!在我生平中还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崇高的赞扬;而且是被中国最贫穷和待发展的少数民族认可为一种父兄般的形象,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幸福。成为苗族人中的一位苗人!所有这些成千上万的蒙昧、不卫生、落后、犯过罪的但又是最可爱的人们。我的兄弟和姐妹们,我的孩子们!

自从猴子变人以来,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了。岂止人类,便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物同在一个地球村,也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们对山水、花草、动物尚且有爱心,何况同类之间呢。爱因斯坦是威力无穷的原子能的奠基人,人们问他世上什么力量最强大?他说,是爱。

爱是一条底线,在道德上叫人道,在哲学上叫共性,在品格上叫纯粹。这是超阶级、超种族、超时空的。只不过一般的爱心总要有一个躯壳,如男女之爱,如亲情之爱,如阶级之爱,如同病相怜等等。宗教也是众多躯壳之一,伯格理就是顶着这个躯壳来推行爱心的。事实上他已超越了宗教。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宗教和宗教徒都能做到这一点。相反,以宗教名义进行的战争、残杀,从来也没有休止过。伯格理是从宗教的蛹壳中化飞出来的一只彩蝶,他体现的是最彻底的人道精神。

大约比伯格理早三百多年,中国哲学家王阳明从京城被贬官到贵州,那时的生存条件比伯格理更差一些。他在一个山洞中痛苦地悟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致良知思想,即人人都有内在于心的天理良知,我们要通过各种艰苦的磨炼来找到它。伯格理是在中国贵州彻底实践了王阳明致良知哲学思想的第一个外国人。

当一个人修炼得超出他的躯壳后,就是一个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他会超时空地受到所有人的尊敬。这样的例子,中外不胜枚举。如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来中国支援抗日;如斯诺(摩门教徒),一个美国人同情红军,宣传红军,冒险采写了《西行漫记》;如拉贝(犹太教徒),在遭遇南京大屠杀时冒死救了许多中国人;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坐狱二十七年,出狱后就任总统时,却邀请看守他的狱卒参加典礼。以上这些人各有自己国籍、党派、民族、宗教的躯壳,但爱到深处,爱到纯粹时,这些躯壳都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一颗爱心,即老百姓说的良心。大爱是能求同存异,包容一切的。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体,有没有爱心是衡量他好坏的底线。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伯格理在中国人心里,尤其是在苗族人的心里总是抹之不去。

人总是要死的,把身体埋入地下,把精神寄托在天上。宗教称之为天国。在各国的神话中都有一整套天国世界的人和物。我们也常说,马克思的在天之灵等等。毛泽东还写过一首浪漫的天国题材的《蝶恋花》。伯格理也早就是天上的人了。但是,他在人间留下了一棵树:伯格理树。一年又一年,这棵树挺立在石门坎上,舞动着青枝绿叶,呼吸着乌蒙山里的八面来风,现在它已经超过主人生命的一倍,将来还会超十倍、几十倍地活下去,向后人讲述爱的故事。

书友推荐:书记妈妈倪楠掌握催眠之力后的淫乱生活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只想当侯爷,奈何妻妾想打天下继女调教手册(H)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美母的诱惑仙子的修行·美人篇人生如局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后宫催眠日记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妈妈的欲臀(重生之我的美艳教师妈妈)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房客(糙汉H)小欢喜之群芳乱欲回归之美母俏姐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
书友收藏:推母之道影综:人生重开模拟器仙子的修行重生少年猎美妈妈又生气了女神攻略调教手册影视之推女系统韵母攻略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巨根正太和家族美熟女母上攻略众香国,家族后宫父债子偿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宗主母亲与巨根儿子的淫乱性事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