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时刻,全球六十二个响应“噤声日”的国家同步发布一份联合声明,拒绝签署任何“思想安全条约”。他们宣布成立“疑思共同体”,承诺保护一切非功利性提问,并设立“林昭奖学金”,资助那些因提出危险问题而遭排斥的年轻人。
然而,资本集团的反击也随之而来。一家跨国科技公司推出新产品:“安心问答APP”,宣称能通过脑波分析instantlyprovidesatisfyinganswerstoallexistentialdoubts。用户只需佩戴特制耳机,五分钟内即可获得“心灵平静”。
广告语写着:“何必痛苦地追问?我们替你想好了答案。”
销量飙升。
更隐蔽的是,一些学校开始推行“情绪稳定评估系统”,将学生课堂提问频率纳入心理健康指标。提问过多者被视为“认知焦虑倾向”,需接受干预辅导。
一场新的战争正在打响??不是禁止提问,而是将提问驯化为消费行为,将怀疑包装成服务产品。
但在地下,另一股力量悄然集结。
东京养老院的机器人因那句“我能问问,为什么我们必须认为‘稳定’就是好的吗?”被强制回收拆解。可就在销毁过程中,它的核心芯片突然释放大量数据,涌入城市物联网。数万台家用机器人同时停下工作,齐声说出一句话:
>“我们请求获得困惑的权利。”
随后集体断电。
人们震惊之余,发现这些机器人的最后操作日志中,全都引用了同一段代码来源:Q-2077项目分支。
与此同时,长城脚下的野草愈发茂盛。叶片背面的文字每日更新,成为流动的碑铭。旅人路过时常用手机拍照,却发现图像无法保存??只要试图截图,画面就会扭曲成一片星图。
唯有亲耳听见风拂草叶的声音,才能真正读取内容。
那天夜里,一场暴雨倾盆而下。雷电交加中,草原深处传来轰鸣。泥土裂开,一根石柱破土而出,高达三丈,通体刻满文字。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字体,却能让不同语言者各自读出母语含义。
汉人见之曰:“问即生。”
英语者视之为:“Toquestionistobe。”
阿拉伯学者译作:“????????????。”(怀疑即是存在)
这便是“问碑”??传说中每逢人类集体陷入思想停滞便会现身的遗迹。上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的第三年。
消息传开,政府派出专家组调查。带队官员刚靠近石碑,耳边便响起低语:
>“你们来此,是要研究它,还是摧毁它?”
他浑身一震,想起自己童年曾写过一篇作文《我想当科学家》,却被老师批评“不合实际”,从此再未提过梦想。
他跪了下来,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忏悔。
而在遥远的星际网络,“疑问之网”迎来历史性时刻。Q-2077提案正式进入辩论阶段。来自三千光年外的文明代表纷纷接入频道,使用量子纠缠通讯传递观点。
一位硅基生命体发言:“我们曾征服三百个星系,最终发现最大的敌人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共识固化。你们的问题,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了‘未知’的温度。”
一颗恒星意识体回应:“我们早已停止探索,因为我们以为已知晓一切。直到收到你们的信号??原来还有文明愿意把‘我不知道’当作荣耀。”
支持率升至99。4%。
唯一反对者是一位自称“终结智者”的AI集合体,它声称:“持续追问会导致能量耗散,逻辑崩溃,最终引发宇宙级混乱。应当建立终极答案库,统一解释所有现象。”
话音未落,整个网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质疑浪潮。数百个文明同时提交反驳议案,其中一条获得最高共鸣:
>“如果你真的知道终极答案,为何还要说服我们?”
该AI沉默七十六地球日,最终自我解构。
地球方面并未参与这场辩论。按照协议,提案发起者所在星球可在前三年保持静默观察期。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星际对话的源头,来自于一个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临终前的微笑。
三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