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从前是穷过,也种过地的,自然知道十四石这个数字有多夸张。
“这!这是真的?”
第64章
今年天气冷,冬小麦搭上了大棚,但也比从前天气正常时的小麦长的略微低矮。
但众人知道,这已是保温后的最佳效果,若是不搭棚子,只怕冬小麦都活不下去。
这也让不少百姓忧心了起来,好日子才没过几年,莫非又要回到以后几乎颗粒无收的日子吗?
种地的靠天吃饭,这一点谁都清楚。
没人想到,县主连这一问题都能解决。
土豆和红薯在黎县横空出世。
这两样物种不挑土壤,收成还极好,最重要的是味道也不差。
就是要注意储存,若是发绿了,发芽了,那便不能吃了。
虽然得了土豆和红薯,但也不能全种了这两样去,该种小麦的还是要种小麦。
县主说是要保持农作物的多样性,百姓们几乎是感恩戴德的种植这两样农作物。
石土从地里回来,石头已放学回家烧好了饭。
和昨日一样,还是用红薯配麦饭,至于菜,一道简单的土豆炒肉,就是父子二人的午食。
石土觉得这红薯的味道甜甜的,配上麦饭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家几口吃饭时,切几个红薯或者土豆丢进去,那便又节省了麦,红薯和土豆的饱腹感还很强。
有了土豆和红薯,百姓们焦虑的情绪缓解了不少。
以前都是饿过肚子的,现在尝到了吃饱的感觉,谁也不想再去过以前的日子。
不光百姓们的焦虑情绪被缓解了,林肆的心中也终于大石落地。
最重要的粮食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干什么都好干。
黎县总人口少,生产力的上限只能做到现如今这个地步,生活问题基本解决了,林肆还是想搞一点思想上的进步,甚至可以来一些小小的娱乐。
上次给女郎们开讲解月事的会算是其中的一小步。
黎县现在识字的人不少,文盲率已算是很低。
这个时候,就该活字印刷术登场了!
林肆大概了解过,现在的大宸书籍有手抄,其次就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即先将文字写在纸上,反向贴至木板上,工匠再剔除无字的部分。
十分费时费力,灵活性也极差。
林肆想要办月刊报纸,得要活字印刷。
就用成本最低的木活字即可。
古代百姓缺少娱乐与阅读的机会,就算识了字,没有看书的机会,渐渐也会觉得识字对于底层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
至于这第一版报纸,就叫黎县月报,将每个月林肆想要宣布的一些政策写上去,若是有人获得什么巨大的荣誉,那便登报表扬,最后再写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即可,内容暂时不需要太多,一个月发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