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寄失笑,要是她在京城,这会儿肯定被芙叶拉着当心情垃圾桶了。
“那重要的事是什么?”
魏楹吐出一口气,“太子有些等不及了。他想将靠山王府收拾了,断平王一臂。这件事他找上了清明。而且入手的契机他属意那次爆炸案。”
所以,小包子才会加急把信寄了出来,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哪里就直接寄去了胡家。@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沈寄方才其实还在感慨小包子婉拒了太子的招揽都没什么事儿。
想当初魏楹拒绝当时的岚王,他们可真是付出了不少代价。然后就听到傅清明卷进更大的麻烦里去了。
“太子不会本来真正想收为己用的就是清明,先在小包子那里试探一下。小包子拒绝了,清明就不好再拒绝?”
小包子一直游离在政坛之外,倒是清明之前当了一回‘嘴炮王’对抗靠山王府,在士林赢得极大声誉的同时,进入了太子的视线。
“小包子,太子还是想用的,不是试探。但清明,的确是他想招揽的。清明给人的感觉,为了目的可以能用的法子都用上。而且他已经有了这样的起点,个人能力也是极强。这样的人用好了,就是手里一把刀。太子现在就想用这把刀撕开靠山王府的口子。”
“那清明有信来么?”
傅清明毕竟不是他们的儿子。如果他决议上东宫的船、做太子手里的刀,他们不好干涉太多的。
“还没有,他大概也在举棋不定。毕竟太子是正统。而且这样做,似乎也和我给他规划的路子没什么大的冲突。但是,太子手里的刀,是那么好做的么?”
沈寄也知道,这样的人多半很难善终。
而且清明长成那样,说不定还会被骂成佞幸之臣。
他会开嘴炮,别人也会的。这样的名声一旦背上,这辈子就是真的毁了。
清明毕竟才十八,在他大哥身边受教也才两年。
可他从前经历和见识了那么多乌七八糟的事,尤其是被靠山王世子掳走的事。
再有,他对魏家所谓的书香门庭其实是很反感的。
觉得不管是魏楹生母的事还是红姨的事,魏家都是做得极其过分的。
尤其后来还知道沈寄都生下小包子了,族老还因为东昌公主对魏楹有意,上京强势要求魏楹贬妻为妾,给东昌公主腾位置……
魏楹吁出一口气,“京城有小权儿和小包子在,会劝住他的。劝不住硬按也会按住。”
沈寄问道:“当初的爆炸案你查到一半就收手了,背地里到底有什么事?”居然值得太子拿来做文章!
魏楹道:“虽然查到跟靠山王有关,但没有实证。皇上打定主意要慢慢让靠山王府冰消瓦解,我不想去掀起不知道后果到底有多严重的盖子,便收手了。”
“太子如今要掀?”
不管爆炸案真相如何,靠山王一生功勋卓著,最后在皇帝或者太子手中落得一个很凄凉的下场的话,军中很多人会寒心。
皇帝好不容易好了些的名声也会再次跌到底。@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然,如果太子来做,那就换太子顶上。他的名声倒是一直很不错,为此染上污名不值。
“有这个想法吧。靠山王要是彻底倒了,大长公主府对平王的助力实在有限。这么一下可比杀鸡儆猴有威慑力多了,朝野那些偷偷倾向平王的人,都要战栗、动摇。”
沈寄试探着问道:“太子是不是知道靠山王府秘密进行什么事了?如果不是谋反这样的大事,不可能在靠山王还活着的时候,一下子就把靠山王府扳倒,而且他一向那么爱惜名声……”
说到这里她有些骇然,“他瞧中清明不单是因为他的才具,更多还是因为他和靠山王世子的纠葛吧。这样万一将来有什么不好的言论,黑锅就是清明背了。”
臣子给主君被黑锅实在算不得什么。
哪怕外头传言清明栽赃靠山王府,恐怕清明本人也不会太在意。
可沈寄还是觉得不是个滋味儿。
魏楹叹气,“我收手没往下查,太子倒是可能这两年都在查。”
“那你到底查到什么有关靠山王府的事了?”
“我查到那几栋废弃的房屋地下被挖空,有人在里头做石雕。”
“什么石雕?”
“我看到爆炸后残缺的一点图纸,拼在一处仿佛是有个人骑马的像。那人的足微跛,想了想应该是靠山王。再看那姿势,完整的塑像应该是横刀立马。那图纸我烧掉了,因为一多半是我猜出来的。既然对方已经把那里炸了,想要找更多证据就不可能了。”
“塑那么一个像做什么啊?”
魏楹看沈寄一眼,“放进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