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厦门市思明区的四方联动推进创建共同体
案例分析:厦门市思明区的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充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共同参与学校特色建设,多方支持,形成合力。教育科研机构为特色学校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学校共同分析特色学校建设中的问题、困惑与挑战;学校为教育科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特色学校建设的第一手资料,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学校与学校的交流、互动搭建平台等。
1。政府部门大力推动
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政府部门引导和推动至关重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力应体现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例如,天津市在特色高中建设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验学校拟定的《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规划》,市教委进行严格的项目管理,总体把握实验进程,监督学校的实验过程,保障实验健康发展。评审组分阶段对实验学校的阶段性实验成果进行评估验收。通过市教委评估验收的实验学校,由市教委命名为“天津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市教委给予学校一定的经费支持,以加强特色实验室、特色实验基地、特色教材建设,同时,各区县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以保证特色高中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被命名的天津市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可依据办学特色需求,适当调整高中课程计划,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开设特色选修课程。
2。课题研究引领建设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特色建设过程就是一个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有自己的特色理论,用以指导其办学行为,确保学校特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也证明,只有把学校特色建设实践置于理论研究引领之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重庆市沙坪坝区聘请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构建了包括区教师进修学院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参加的学校特色建设研究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各学校也成立了特色学校建设科研课题的研究组织,组织管理,开展研究和实验。天津市各区县和基层学校围绕特色高中建设做了颇多探索,许多学校把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列入“十二五”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专家团队对特色高中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专业引领作用。南京市在推动高中特色建设中,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为契机,积极研究高中多样化理论,开展决策调研,为高中特色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3。重视相关人员培训
为了保证高中特色建设的顺利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以便统一思想、引领学校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力度,设计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专题培训项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学习兄弟省市的特色高中建设经验,定期组织校际研讨,提高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素质,为特色高中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例如,天津市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统一大家认识,2011年5月,市教委组织参与特色高中建设项目的校长参加“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培训会”,会上对《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做了全面解读,专家就特色高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专题培训;市里还组织专家们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多次深入20多所学校,指导各校的创建工作[12]。再如,北京市教委为了有力推进高中特色建设,举办“祥云行动——高中校长办学特色建设实施项目”,对所有高中正职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他们的特色建设能力。再如上海市长宁区作为上海高中特色建设示范区,其教研制度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主动践行特色建设的重要保障。该区明确区、校、教师三级责任分工,建立三级六层教师教育培训格局,针对全体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构建了完善的研训制度,长宁中学、复旦中学等特色学校跟进区域制度,构建本校教研制度和机制,助推教师成为高中特色建设的主动践行者。[13]
4。政府引导学校主动选择
在各地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实践中,都普遍强调政府引导与学校自主相结合。由于我国普通高中以公立学校为绝对主体,政府掌控着教育资源配置的权利。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求政府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的思路,引导学校从目前的分层发展向分层发展与分类发展并重,形成学校发展的合理定位,满足学生和社会不同的需求;政府要通过运用政策、标准、人事和财政等多种手段,引导学校实现由行政主导型发展向自主能动型发展的转变[14]。
发挥学校自主作用,则要求学校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与未来发展可能,创新学校发展思路,增强自主发展和特色发展的意识,变被动完成政府推行的各项改革任务为主动创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学校的自我超越。
北京市在实施高中特色发展试验项目中,坚持政府引导与学校自主探索主动选择相结合,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与创新,形成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格局。市教委采取自主申报、专家评审、校长答辩的方式,确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试验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办学体制上进行探索,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辽宁省也在首批特色高中创建过程中按照各学校申报、校长答辩、组织省内校长教师听课、申报材料社会公开、专家组综合评估的程序进行[15]。
(五)评价导向,推动学校主动发展
许多地方在推动高中特色建设过程中,为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政策意见和发展目标,研制科学合理的学校特色建设的制度体系、评价标准。例如,南京市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中,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发展性、多样化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增加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多元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社会评价在推进普通高中发展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专家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16]
因本书第七章将详细论述高中特色建设评估与改进,在此不多赘述。
本章作者:石英德(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1]罗洁。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2011(05)。
[2]冯明,潘国青。上海市普通高中办学特色调研报告[J]。上海市教育科研,2012(1)。
[3]资料来源:南京教育[EBOL]。http:。njedu。gov。default。php?do=detail&mod=article&tid=667081。
[4]段天虹,李国华。特色学校建设需要顶层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6)。
[5]邓蕙。新色彩,新风景——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全新出发[J]。天津教育,2012(1)。
[6]张瑞海。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7]吴晓茅。强化学校特色建设,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3(07)。
[8]罗洁。促进北京市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J]。北京教育(普教),2011(05)。
[9]王燕玲。开展省级特色高中创建活动,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J]。辽宁教育,2011(6)。
[10]杨润勇,高慧斌。完善政策制度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J],人民教育,2013-09。
[11]郑志生。区域性推进学校特色创建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1-11。
[12]邓蕙。新色彩,新风景——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全新出发[J]。天津教育,2012(01)。
[13]叶清。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委员会《长宁区教师教育“十二五”规划》[EBOL]。http:。fdhs。webdisp_10_263_4601。shtml。
[14]张瑞海。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1(11)。
[15]王燕玲。开展省级特色高中创建活动,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J]。辽宁教育,2011(06)。
[16]南京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实施意见[EBOL]。http:。njedu。gov。default。php?mod=article&do=detail&tid=667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