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录音室的窗户>在我心头久久萦绕的声音

在我心头久久萦绕的声音(第1页)

在我心头久久萦绕的声音

我羡慕那些拿着乐谱走进音乐厅听音乐的爱乐者;更羡慕能在(任何)一件西洋乐器上舞动音符的爱乐者。我感觉,他们比我这个彻底的业余爱好者更能走进音乐的深处;更能触及音乐的灵魂。因此对我来说,谈论音乐演绎就只剩下“喜欢”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好的演绎,除了我喜欢、很喜欢的演绎,其他的只有我没能懂得欣赏,因而不很喜欢的演绎。

歌声

在此不涉及我喜欢的莫扎特、韦伯、瓦格纳和施特劳斯的歌剧。因为在相关的文字里会提到。

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首次来中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独唱音乐会。我是通过收音机的实况转播,听了他那些激动人心的演唱——《我的太阳》、《重归索莲托》等著名的意大利民歌以及《饮酒歌》、《女人爱变卦》、《冰凉的小手》、《今夜无人入睡》等威尔第、普契尼、比才等的歌剧咏叹调。

事过不久和一位远在上海的朋友写信说到此事,她回信说,她也是在收音机里听帕瓦罗蒂的歌唱。她说,听帕瓦罗蒂“那种歌声,让你一听到就想嫁给他”。我明白她说的是什么。

真羡慕有着一副好嗓子的人,觉得上苍实在是对他(她)们太厚爱了。在喜欢上古典音乐后,常常在听人声歌唱时,会恨不得自己也有一副甚至是几副(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好嗓子,可以扯开嗓子,跟着一起吼一吼。

有一个说法,说卡拉斯(MariaCarlas,1923—1977,美籍希腊女高音)、卡鲁索(EnriceCaruso,1873—1921,意大利男高音)和夏利亚宾(Fedore,1873—1938,俄罗斯男低音),是20世纪歌剧表演艺术史上三位最伟大的歌唱家。他们对歌剧的演唱和演绎,起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

卡鲁索的唱片我听得极少,都是些录制于20世纪初的歌剧咏叹调,录音质量不好,但是完全可以凭借想象,领略到他的伟大。我感觉在男高音的范畴里,他的嗓音“横跨”抒情和戏剧两端。在演唱如拉达美斯(《阿依达》)、奥赛罗(《奥赛罗》)等吃重的戏剧男高音角色时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张力以及持久的耐力;而在演唱抒情男高音角色时,又能很好地表现出激扬的热情浪漫。

夏利亚宾的唱片只听过一张他演唱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都诺夫》等俄罗斯歌剧中的咏叹调,以及几首俄罗斯民歌(EMICDH7610092),这些歌唱也因年代足够久远(20世纪一二十年代),而需要一些想象来“弥补”所听到的“不足”。但是足够让我感觉到男低音的那种质感和表达的震撼力。

相比之下,卡拉斯的唱片听得最多。可以肯定的是,卡拉斯的传奇人生,还会久久地流传下去。人们可以一点都不听、不喜欢听歌剧,但这并不影响到卡拉斯的传奇被后人,尤其是青年文艺女性久久传颂。记得很多年前,北京地安门东大街锣鼓巷北口附近有一家卖碟的小铺子,我有几次光顾那里,都“碰上”三五成群的中戏女生前去买碟,大都会问“有没有卡拉斯?”

常常会很无聊地想,到底是卡拉斯那悲剧性的歌声弄得她的人生很“悲剧”,还是因为她的“悲剧性”的人生,把她的歌声弄得很具悲剧性。不过她的确是融人生与艺术为一体。“为艺术、为爱情”,是她全部人生和全部艺术的真实写照。当她投身艺术时,可以疯狂到一年演出近三百场歌剧!当她投身爱情时,可以一年演出歌剧十场都不到。

我听到的卡拉斯“最早”歌剧全剧录音,是1950年在墨西哥城演唱《阿依达》;“最后”的歌剧全剧录音,是1964年在英国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唱《托斯卡》,其间相隔14年。以女高音而论,卡拉斯在最好的年龄“退出”歌剧舞台实在可惜。按常理,四十刚出头的年龄,无论是身体、心灵,还是技巧、阅历,都是丰满、成熟的最佳时期。但卡拉斯因嗓子的退化,已经很难在歌剧台上完成整部歌剧的演唱。之后她除了教学,只开一些独唱音乐会。

从1950年到1955年这五年间,是卡拉斯的嗓音最为辉煌的时期。听1951年她在科文特花园唱《阿依达》,1953年在萨巴塔棒下演唱《托斯卡》(EMI5677562)、1955年在卡拉扬棒下演唱《拉美摩尔的露琪亚》(EMICMS7636312),1955年在朱利尼棒下演唱《茶花女》(EMICMS7636282)。这些录音记录下了卡拉斯全盛时期的演唱。

感觉从50年代后期开始,卡拉斯的嗓音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高音区变得更加浓郁,也有些阴沉,而不那么有光泽和亮度了。随之而来的是情感的抒发变得更为强烈。这使得她在演唱托斯卡、诺尔玛、美狄亚、阿依达等悲剧色彩浓重的角色时,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即使是在演唱如巧巧桑(普契尼《蝴蝶夫人》)、咪咪(普契尼《波西米亚人》)等角色时,与其他歌唱家的演唱亦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卡拉斯在其嗓音全盛时期所达到的那种“歌中有泪”的境界,是很多女性歌唱家难以企及的。有人说,这种境界来源于她对自己所创造角色的理解。我倒更愿意相信,这得益于她的嗓子——上苍赐予她的歌喉。也有人说,从某种角度讲,卡拉斯“损害”了意大利美声的传统。她把一些角色、一些歌剧咏叹调,唱得“不美”。只是对我来说,她的歌唱,常常让我忘记了她是在歌唱。

二十多年前很莫名地买了一套唱片,是芬兰男低音博格(KimB,1919—2000)演唱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格林卡、鲍罗丁、莫扎特、瓦格纳、威尔第、罗西尼、普契尼、古诺等人的歌剧咏叹调。由此迷上了男低音。如今,最让我感到震撼、无法忘怀的男低音歌唱家,是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克里斯托夫(BorisChristoff,1914—1993)。他的的歌喉真让我觉得这是上帝的造物。

我是很偶然买到一张他在1949年至1951年间录制于英国伦敦阿比录音室和金斯韦大厅的唱片(EMICDH7642522),演唱的是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柴科夫斯基等俄罗斯作曲家的歌剧选段以及俄罗斯民歌。那张唱片的第一段,是他演唱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都诺夫》第二幕里史官皮门的一段唱。他的声音一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我被镇住了。还有一张他演唱的意大利歌剧咏叹调(EMI5655002),则充分展示出他宽泛的歌唱范围。

由于极度地喜欢他,因此买了他在EMI的两个《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录音(EMI56787722EMICHS5651922),也由此喜欢上了穆索尔斯基这部歌剧。如今我最喜欢的这部歌剧的录音,是捷杰耶夫指挥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录音(DECCA4783447),但是对克里斯托夫演唱这部歌剧的选段,依然非常喜欢。而且因为喜欢他,他在那个意大利语版的《帕西法尔》中演唱的古内曼兹,我一点也没觉得别扭。不知道这是不是爱屋及乌。

在唱片上听威尔第、普契尼等意大利及法国歌剧中戏剧男高音的咏叹调,科莱里(FrancoCorelli,1921—2003)是我最喜欢的男高音歌唱家。EMI公司有一张他唱《安德列·谢尼埃》、《托斯卡》、《图兰朵》、《歌女乔孔达》等歌剧里男高音咏叹调的唱片(EMICDM7692362),听其中的第一首“Undiall’azzurrospazio。。。”(“有一天,到那蓝色的地方……”自焦尔达诺歌剧《安德列·谢尼埃》),就能清楚明白,最顶尖的戏剧男高音发出的是什么声音了。

科莱里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绝对是让我无法入睡的歌唱。我听过1964年他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唱《图兰朵》的实况录音(D’OROOPD-1152,加瓦泽尼指挥)、1965年在EMI录制的《图兰朵》(EMI7693272,莫利纳利-普拉德利指挥)、1966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图兰朵》的实况录音(LIVINGSTAGELS4035158,梅塔指挥)。最为惊心动魄的演唱,是1961年在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唱实况录音(tusCACD501617F,斯托科夫斯基指挥),那份炽热,那份浓烈,绝对不可能在另外任何一位戏剧男高音的演唱中听到。

科莱里曾是大都会歌剧院的“头牌”男高音,有“歌王”之美称。另外必须提一句的是,我听过的那四个《图兰朵》里,演唱图兰朵的都是尼尔森!

尼尔森这位“瓦格纳歌剧女王”,其演唱的图兰朵,绝对是顶级的图兰朵。雪枫有一次跟我说,为什么尼尔森演唱图兰朵那么出色,是因为《图兰朵》是普契尼“企图”向瓦格纳“转型”的一部歌剧(只可惜命运弄人,这部歌剧是普契尼的绝唱,而且还“未完成”)。由此,尼尔森能把图兰朵唱得“绝世”,就很好解释了。

琴声

最早知道肯普夫(WilhelmKempff,1895—1991),是因为听他弹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

三十多年前,对德国人的名字还少有“接触”,当知道他的名字叫威廉·肯普夫后,感觉读起来铿锵有力,很有精神,套用现在的流行词,就是很“有范儿”。

最早听巴赫“平均律”,是肯普夫在DG公司录的那十来首(记得是两张LP)。读印在唱片封套背面的文字,看到他说“巴赫的48首平均律,每首都是一阕诗”,当时不理解。因为我开始听“平均律”时,觉得那是一组类似于练习曲的音乐作品。如今也没有理解。不过对我来说,“平均律”似乎是数字在音符上最美的表达。

肯普夫弹“平均律”,让我听着内心温暖、安静。其中“温暖”的感觉,是听任何别的人弹平均律都不曾感受到的,由此至今一直觉得遗憾,没听到过他录制(哪怕是现场演奏)全部48首“平均律”,也非常不解为何他没有录全过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等其他那些用键盘乐器演奏的作品。

威廉·肯普夫的名字很德国。他弹的德国音乐却不很德国(其实是我的概念有问题)。

最早听的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等奏鸣曲,都是他在20世纪60年代录制的。后来听他弹的乐曲多了,感觉“温暖”是他一贯的特色。再听多了,感觉他不是一个技巧极高的钢琴演奏家。比如,听他弹“热情”最后那个“高速”的乐章时,常让我心生一丝担忧,觉得他可能会出错。

读过一些介绍他的文章,知道他的确不是一位能够“炫技”的钢琴家。记得有一年和穗康一起听他弹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当第三乐章一开始那段乐队的旋律过去,钢琴的弹奏跃然而出时,仅仅是十来小节的演奏,穗康就对我说,大师!就凭这几句,他就是大师!此后很多年里,我听任何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的唱片,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当年听到的肯普夫弹的那段作为“参照”——乐速、音色、分句,等等。

肯普夫还演奏管风琴,对管风琴的音色情有独钟,这在钢琴家中可能也不常见。我知道的还有一位,意大利钢琴家米凯兰吉利。据说他最恨从钢琴上“敲击”出来的音乐。

可是肯普夫在20世纪60年代的有些录音,比如贝多芬奏鸣曲全集和协奏曲全集的立体声版,比较干涩,声音的圆润度、色泽感,都不如50年代的单声道版。不过我的感受是,那些录音似乎较好地传达出了演奏者内在精神层面上的坚韧、耐心和意志力。

书友推荐:吾弟大秦第一纨绔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只想当侯爷,奈何妻妾想打天下娱乐圈之风流帝王一屋暗灯人间政道配种(1V1,SC)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戏里戏外(1v1)H全家桶两小无猜悖论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继女调教手册(H)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娱乐圈的曹贼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仙子的修行·美人篇
书友收藏:恶魔大导演美母的诱惑影综:人生重开模拟器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蛊真人之邪淫魔尊无限之邪恶系统韵母攻略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赛博经纪人美母的信念我的道家仙子美母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智娶美母重生少年猎美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美母如烟,全球首富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