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收听歌曲窗外>步入瓦格纳殿堂的最佳入门

步入瓦格纳殿堂的最佳入门(第1页)

步入瓦格纳殿堂的最佳入门

如果让我推荐步入瓦格纳音乐殿堂的“入门之作”,我会选《女武神》。当然,或许《罗恩格林》也是不错的选择:有美妙动听的“爱尔莎之梦”,有脍炙人口的“婚礼大合唱”。不过我还是觉得,《女武神》是进入瓦格纳神圣而伟大的音乐殿堂的最佳选择。

选择《女武神》作为聆听瓦格纳音乐的“入门”,一是因为《女武神》是瓦格纳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作为史诗般的音乐巨著《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实际应该是第一部),《女武神》完美体现了瓦格纳的最高艺术成就——在音乐上,鲜明的主导动机、纷繁的剧情线索、复杂的音乐逻辑;在戏剧和文学上,丰富的人物塑造、深刻的情感挖掘。二是因为《女武神》有着太多好听的唱段、太多感人的音乐,而且音乐的画面感和场景感很强。

《女武神》不是我听的第一部瓦格纳的乐剧,却是第一部听得耳熟能详的瓦格纳乐剧。至今记得二十多年前,在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买了一套DECCA唱片公司原版进口盒式录音带,封面背景是黑色,正中央是索尔蒂(GeSolti,1912—1997)的大头像。把磁带放进“walkman”(估计现在基本无人在用这种设备了),按下播放键,全剧的第一个音符骤然响起——弦乐器齐整而急促的擦弦声撞进我的耳朵。一个疾风迅雨式的场景顿时展现在眼前。风声过后,响起了齐格蒙德的“话语”——一个阳刚、英气,而略带疲惫的沙哑男声;紧接着是温柔但略带胆怯的女声——齐格琳德的自语。随即,人声和器乐浑然交织一起……我马上就被这样的音乐和歌唱打动,一气听完了整个第一幕。此后很长的时间里,只要听《女武神》,我就会欲罢不能地听完整个一幕,无论是三幕中的任何一幕。甚至一口气听完全剧(当然得有充裕的时间)。

《女武神》里好听的音乐和唱段很多。第一幕中从齐格蒙德的唱段“EiverhiessmirderVater”(父亲答应给我一把剑)开始,到这一幕结束,可以一气听完。“父亲答应给我一把剑!”多么英雄的歌唱!充满力量、刚毅!特别是那两声“Walse!Walse!”(魏尔斯!魏尔斯!),绝对是衡量英雄男高音的标杆。很多歌手演唱那两个“Walse”中的“Wal”的时值,听上去总有被故意和夸张地延长的嫌疑。演唱瓦格纳乐剧与演唱威尔第、普契尼等意大利歌剧最大不同之一,就是演唱瓦格纳不允许歌手随意发挥。歌唱一定要服从于音乐整体,服从于全剧需要。而演唱意大利歌剧中的咏叹调,往往是鼓励歌唱家即兴发挥自己的歌喉和演唱技艺的。

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相互倾诉爱情的唱段,“WiurmewidemWonnemond”(冬日的寒风已吹尽)“。。。DubistderLenz,nachdemigte”(你就是严冬里我渴望的春天),多么感人的爱情“二重唱”!齐格蒙德与齐格琳德之爱因其绝望而感人!这份爱情是丰富的,远远超越了兄妹之间的不伦之爱。

第二幕第一场沃坦与弗丽卡对话的唱段,我很喜欢,但说不上是因为什么。特别是沃坦那段“WassoSchlimmesschufdasPaar,dasliebeederLenz?DerMizucktesie:werbuBtmirderMi?”(那对因春心萌动而相爱的年轻人做错了什么?他们只是受了爱之魔力的蛊惑,而又有谁能责罚爱情的力量?)。此后两人的“辩论”也很好听,了解词义的话,会感觉到契约的尊严、力量,但也无奈。爱情是很难被契约所束缚的。只是毁约的代价就是灭亡。不单是肉体,也是精神。

第二场基本是沃坦与布伦希尔德的唱段。沃坦很多内心的真实想法,无法与妻子弗丽卡交流沟通,而只能向女儿倾诉。但这也只是倾诉,绝不是交流和被理解。布伦希尔德能理解沃坦,可沃坦却不能或不愿意去理解布伦希尔德。因此在父权受到违抗时,沃坦还是选择了惩罚。

第三场里有瓦格纳写出的关于爱的最感人的音乐。齐格蒙德明知自己不去瓦尔哈拉天宫的后果是死,但是他选择了死。我在听“SogruBemirWalhall,gruBemirWotan,gruBeWalseundalleHelden。gruBauchdieholdenWunschesmad:zuihnenfolgiicht。”(那么,请代我向瓦尔哈拉天宫致敬,向沃坦致敬,向魏尔斯及所有的英雄们致敬。代我向可爱的仙女们转达我美好的感情。但,我不能随你而去)这段时,内心平静却又澎湃。

第三幕开始那段“女武神出骑”的音乐,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因为在不少地方被引用。尤其因电影《现代启示录》中的引用而让人耳熟能详。第一场中,齐格琳德只有两段唱,这也是齐格琳德在全部“指环”中最后的两段唱,但是珍贵无比:第一段是当她知道齐格蒙德已经战死,而自己被布伦希尔德救下时,表达了深切的悲愤之情。她说宁愿自己与齐格蒙德同死,宁愿死于杀死齐格蒙德的那件武器之下,也不愿意独自苟活。但是当她知道自己怀了齐格蒙德的孩子之后,突然爆发,呼喊“救救我吧!勇敢的姑娘!救救我的孩子!”。

第三场最好一气听下来。从布伦希尔德的询问、辩解、质疑、倾诉,到最后沃坦的告别,全部的音乐与歌唱,感人至深。听熟之后,可以从“Lebwohl,dukuhnes,herrlid!DumeinesHerzeerStolz!Lebohl!”(再见!我可爱勇敢的孩子!我心中至高无上的骄傲!再见!再见!再见!)开始,听到最后那段魔火的音乐。特别是沃坦那段“DerAugeendesPaar,dasoftidgekost。”(这双闪闪发亮的明眸,我常微笑着与她相迎),每次聆听都禁不住泪盈眼眶。

初次聆听《女武神》,建议选择录音室版本,而且最好是老大师们,如卡拉扬、索尔蒂等人的版本。最起码也得是海廷克的版本。若是考虑歌手的话,DG的卡拉扬版或DECCA的索尔蒂版《女武神》,都是很好的选择。不过我推荐DECCA在1961年9月录制于英国Walthamstow、由莱因斯朵夫(Erisdorf,1912—1993)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很多年来,每当我聆听,甚至只要想起这个录音,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不可思议的版本。

听过索尔蒂“指环”的爱乐者都知道,那套“指环”是被誉为“留声机史上的里程碑”的、在录音室录制的第一套全本的“指环”。1958年DECCA录制完成《莱茵的黄金》,上市后大获好评,坚定了其录制全本“指环”的念头。此后,于1962年录制完成《齐格弗里德》;1964年录制完成《众神的黄昏》;1965年录制完成《女武神》。前后历时八年。而且还有一个小小的“序曲”:为了“试水”全本“指环”的录制,DECCA公司此前试录了《女武神》的第一和第三幕。前者由老大师克纳佩茨布什指挥,后者由“晚辈”索尔蒂指挥,最终确定由索尔蒂担任录制全套“指环”的指挥。

如今我们通常会把指挥放在绝对突出的位置,而在习惯上会说这是某某指挥的“指环”。这个说法至少不适用于索尔蒂指挥的“指环”。因为准确说,这是DECCA唱片公司的大牌制作人约翰·卡尔肖的“指环”——歌手、乐团、录音师等,都是由他来挑选;唱片的录制,由他“定音”。适合这种说法的,卡拉扬版“指环”算一个。卡拉扬是“大拿”,是音乐总监。唱片公司的录音师、制作人都得听他的意见。歌手得由他选择。录音剪辑得他拿主意甚至亲自操刀。

据说当年卡尔肖“舍”克纳佩茨布什而“取”索尔蒂有两个原因,一是考虑到克纳年事已高,而录制“指环”不仅史无前例,更是不知道会费时多久。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讲求灵感和即兴的指挥大师克纳,本就不喜欢在录音室录制音乐,更不要说是录制歌剧,更更不要说是录制瓦格纳的宏篇巨制《尼伯龙根的指环》。索尔蒂虽是“后生”,但已经先后在慕尼黑歌剧院和法兰克福歌剧院摸爬滚打了十五六年,指挥歌剧经验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体力精力充沛。所以在卡尔肖的“张罗”下,DECCA公司网罗了当时顶尖的(虽然有些已经过了巅峰期的)瓦格纳歌手,如弗拉格斯塔、尼尔森、克里斯宾、路德薇、李莎妮克、温德加森、金、霍特尔等一干大牌歌唱家,由大名鼎鼎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御用乐队”、世界顶级交响乐团之一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

录音史上第一套在录音室录制的全本“指环”,之所以花费了八年多时间,原因之一是耗资巨大。那么,在1958年录制完《莱茵的黄金》后,DECCA唱片公司为何要耗费时间和金钱录制另一个“单独的”《女武神》(也是录音室版本)就有点令人费解了。当然,个中原因无需探求,这个《女武神》是非常值得聆听和收藏的。就我所看见过的,这个录音已经三次被DECCA公司纳入不同的系列中发行:除了先后在“大歌剧系列”(DECCA430319-2)和“大歌剧环保系列(DECCA470443-2)中发行,最近又纳入“雄辩系列”(DECCA4807085)再次发行,从中不难看出它的恒久价值。

看莱因斯朵夫的照片,面相谦和,温文尔雅。听他指挥的《女武神》,雷鸣电闪、迅猛异常,戏剧张力和情感的冲击力兼备。20世纪30年代,莱因斯朵夫在数届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担任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和瓦尔特的指挥助理,相信他获益匪浅。1938年,年仅26岁的他,即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指挥了《女武神》。我听过录音年代最早的他指挥的《女武神》,是MYTO出的1940年3月30日他指挥大都会歌剧院乐队在波士顿的演奏录音(MYTO992。H027),这个录音的最大聆听价值,是能听到由麦乔尔和莱曼搭档演唱齐格蒙德和齐格琳德的《女武神》全剧(EMI公司出的那个只是第一幕),以及由劳伦斯(MarjorieLawrence,1907—1979)演唱的布伦希尔德。Naxos唱片公司在“伟大的歌剧演绎”系列中,收录了他在1941年12月6日指挥大都会歌剧院乐队及合唱团演出的《女武神》(NAXOS8。110058-60,电台广播录音),其演唱阵容同样超级强大:伟大的麦乔尔唱齐格蒙德、初露锋芒的特劳贝尔唱齐格琳德,傲气逼人的索伯格唱弗丽卡,老当益壮的绍尔(时年53岁,24岁起足迹遍及拜罗伊特、大都会、科文特花园,演唱瓦格纳歌剧逾800场)和基普尼斯(时年50岁)分别演唱沃坦和洪丁。莱因斯朵夫两度(1939—1942、1956—1962)在大都会歌剧院任指挥,如今我们还能听到他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611962年演出季指挥全本“指环”的唱片(WalhallWACD0360036503720373)。他也在拜罗伊特登台指挥过瓦格纳歌剧,从目前能找到的唱片来看,有1959年的“名歌手”和1972年的《唐豪塞》。

和同为DECCA公司的录音室版本、索尔蒂指挥的《女武神》相比,除演唱布伦希尔德的歌手相同,即都是伟大的瓦格纳女高音尼尔森外,莱因斯朵夫版排出了另一个强大的演唱阵容:维卡斯(JonVickers,1926—)唱齐格蒙德;布劳温斯蒂岑(GreBrouwenstijn,1915—1999)唱齐格琳德;乔治·伦敦(GeeLondon,1920—1985)唱沃坦;丽塔·戈尔(RitaGorr,1926—2012)唱弗丽卡;戴维·沃德(DavidWard,资料不详)唱洪丁。

或许是因为莱因斯朵夫采用较快的乐速和喜欢极富张力的演绎风格,维卡斯的演唱句速紧凑,嗓音更为刚劲有力,英雄的气概和色彩更为炽热和强烈。我听过几个维卡斯唱的齐格蒙德,时间跨度在七八年间,他的嗓音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一个男高音而言,35岁到42岁,应该都是在黄金年代。但是这几个录音,有录音室的,也有现场实况,他的演唱还是有差别的。我想,这或许是指挥家或制作人风格的不同所造成的。

荷兰女高音布劳温斯蒂岑20世纪50年代在拜罗伊特演唱过齐格琳德。Testament公司发行的1955年凯伯特指挥的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全套“指环”中《女武神》里唱齐格琳德的就是她。她的嗓音温婉、柔美与冲击力兼备,是我最喜欢的齐格琳德的演绎之一。比利时女中音戈尔演唱的弗丽卡,在声音表现上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乔治·伦敦演唱的沃坦,是我在没听到这个录音之前一直向往一听的。伦敦在195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届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上开始了自己的瓦格纳歌剧演艺生涯。关于他被瓦格纳之孙维兰·瓦格纳选入拜罗伊特,坊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当年维兰·瓦格纳为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选歌手,把伦敦招来试唱。伦敦为维兰唱了一段又一段瓦格纳歌剧中男中低音唱段,维兰听得一言不发。伦敦心想肯定没戏了,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收拾行囊悄悄上路。谁料想临行前被维兰叫住。维兰告诉他,自己一晚上都没睡好,耳边一直回响着他的嗓子发出的“钨金属的音色、戏剧性的咆哮,帝王般的、悲怆却响亮如轮船汽笛般轰鸣”的声音。维兰对伦敦说,欢迎你来拜罗伊特演唱我祖父的歌剧。尽管此前你从未唱过。伦敦欣喜过望,直觉得是个奇迹。

对一个歌手而言,能到瓦格纳歌剧演出的圣地拜罗伊特唱瓦格纳歌剧,绝对是无上的荣耀。1951年,伦敦在拜罗伊特最受关注的首场《帕西法尔》中唱安福塔斯,奠定了他演唱这一角色的绝对地位,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一直是演唱安福塔斯的首选之一。他还是最棒的沃坦的演唱者之一。聆听他那副“宛如瓦格纳大号”的低男中音,非常震撼,也非常令人着迷。

最后,尼尔森演唱的布伦希尔德永远值得聆听。细细聆听多个她演唱的布伦希尔德:19551956年乐季瑞典皇家歌剧院的《女武神》(CAPRICECAP21765)、1955年9月1日慕尼黑音乐节上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的《众神的黄昏》(ORFEOC356944L,克纳佩茨布什指挥)、1958年4月29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女武神》(MYTO00185,卡拉扬指挥)、1965年索尔蒂版“指环”、1967年卡尔·伯姆指挥拜罗伊特的“指环”等,我感觉尼尔森在这个1961年的录音里,嗓音最为凝练,最具金属般的光泽(这与在录音室录制有关,操刀录制这个录音的,是大名鼎鼎的录音师威尔金森)。虽然缺失了现场演唱的激越气势和与听众气息共鸣的氛围,但是多了几分嗓音的完美和神性的表达。

若想聆听演录俱佳的拜罗伊特《女武神》,巴伦博伊姆1992的录音是首选。只不过正价版已经“绝版”,要听必须买全套“指环”(Teldec2564677140),所幸的是全套并不贵。巴伦博伊姆棒下的《女武神》音乐,气势宏大,情感随着动态的起伏集聚、激**,**处天翻地覆;舒缓处柔美细腻,细节丰富。这也拜现代录音技术所赐,而四五十年前的录音就没那么幸运了。即便是Testament公司精心转制母带,把1955年凯伯特的“指环”,处理成立体声发售,其音效也无法跟巴伦博伊姆的相比。

不过,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下的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现场录音自有其永恒的价值。

近十多年里,不少欧洲的唱片公司,主要是一些小唱片公司,运用先进的录音技术,挖掘、整理出了很多五六十年前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的录音。从我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全本《女武神》的录音,计有凯伯特(JosephKeilberth,1908—1968)从1952年到1955年共五个录音(1955年第二轮“指环”,Testament出了其中的《女武神》和《众神的黄昏》两部);汉斯·克纳佩茨布什(Hasbusch,1888—1965)自1956年到1958年的三个录音;鲁道夫·肯佩(RudolfKempe,1910—1976)从1960年到1962年的三个录音;克来门茨·克劳斯1953年的录音以及很早就被EMI作商业发售的1951年《女武神》第三幕(卡拉扬指挥),真可谓是丰饶之海。

无可否认,那是一个群星灿烂——无论是指挥家还是歌唱家——的年代。但也必须承认,顶级的、伟大的瓦格纳歌手,寥若星辰。这可以从那十多年间的歌手名单看出来。

让我们看看1954年《女武神》的演唱阵容:洛伦茨唱齐格蒙德,霍特尔唱沃坦,格赖因德尔唱洪丁,莫德尔唱齐格琳德,瓦尔内唱布伦希尔德!连尼尔森也只是唱奥特琳德,八个女武神中的一个!

若以聆听多位指挥家和歌唱家为目的,考虑选择有代表性的拜罗伊特的录音,我觉得最不用考虑取舍的是克莱门斯·克劳斯1953年的录音,因为它是唯一。只是这个录音没有单独的《女武神》发售,要听必须买全套“指环”(ARCIPELARPCD0520-13)。1953年的歌手阵容是:拉蒙·维内(RamonVinay,1911—1996)唱齐格蒙德,蕾丝妮克(ReginaResnik,1922—2013)唱齐格琳德,霍特尔(HansHotter,1909—2003)唱沃坦,格赖因德尔(JosefGreindl,1912—1993)唱洪丁,瓦尔内(AstridVarnay,1918—2006)唱布伦希尔德。

智利男高音维内,是我最喜欢的齐格蒙德。他的嗓音粗糙,有股子蛮力,爆发力极强(也正因如此,他是我最喜欢的奥赛罗!没有“之一”!)。有朋友觉得他的鼻音太重,听着很不舒服,我倒对此“听而不觉”。

瓦尔内演唱布伦希尔德最突出的一点,是她的高贵感。这是任何其他伟大的瓦格纳女歌手,包括尼尔森在内,所缺乏的(我的私见,不足为凭)。

在20世纪50年代的10年里,霍特尔演唱的沃坦无与伦比。特别是他的嗓音中发散出来的那种醇厚与朴素,更为珍贵。尽管从角色的角度说,沃坦是个“老江湖”。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霍特尔在索尔蒂指挥的1965那个录音室版本中的沃坦不那么打动我的原因——他老了,嗓音变得油滑了,不那么真诚了,变得很“技术”了。

凯伯特几个录音的取舍让我纠结:1952年、1954年、1955年第一轮演唱布伦希尔德的都是瓦尔内,但1953年和1955年的第二轮是莫德尔。这是少有的我们能听到的莫德尔演唱布伦希尔德的现场录音。沃坦都由霍特尔演唱,但齐格蒙德则分别由特雷普托夫(1952年)、维内(1953年和1955年)、洛伦茨(1954年)演唱。齐格琳德的演唱者,也让我们“陷入”了多种选择:波尔克(1952年)、丽莎妮克(1953年)、莫德尔(1954年)以及布劳温斯蒂岑(1955年)和瓦尔内(1955年第二轮)。非要选择其一的话,还是1952年(也没有单独的《女武神》,要听必须买全套——ARCIPELARPCD0113-12)的录音吧!

克纳佩茨布什和肯佩各三个录音也有类似的“困扰”:克纳的三个《女武神》里,维兰在1957年选尼尔森唱齐格琳德,1958年选丽莎妮克(LeonieRysanek,1926—1998)唱齐格琳德。这两者都值得欣赏。但若是从演唱齐格蒙德的歌手考虑,克纳1958年的录音(WalhallWACD0247)可以优先,因为维卡斯唱齐格蒙德,在拜罗伊特现场啊!

肯佩的《女武神》,歌手出现了“新面孔”:齐格蒙德的演唱分别由温德加森(1960年)和乌尔(1961年、1962年)担任。齐格琳德的演唱则是“全新的”诺德莫-勒夫贝格(AaseNordm,资料无考)、克里斯宾(Regine,1927—2007)和尤塔·迈法特(JuttaMeyfarth,资料无考)。只有布伦希尔德不需要选,都是瓦尔内。考虑到她在1941年23岁时就登台演唱齐格琳德,此后演唱瓦格纳歌剧二十多年,角色遍及齐格琳德、布伦希尔德、伊索尔德、昆德丽!沃坦则分别由海因斯(1960年、1961年)和维埃纳(1962年)演唱。三者若选其一,1962年(MYTO00324)的录音吧!

聆听卡尔·伯姆指挥1967年拜罗伊特《女武神》(DECCA4783061)的录音,不能不赞叹尼尔森演唱的布伦希尔德确实伟大。也许是现场演出的刺激,尼尔森在这个1967年拜罗伊特的现场录音中的声音表现,比在录音室里更为炽热,情绪更为强烈,表现至臻完美,且多了几分热血上涌的**。倒是演唱齐格琳德的丽莎妮克,嗓音开始变得昏暗浑厚,颇具女中音的意思了。亚当演唱的沃坦值得一听,而演唱齐格蒙德的詹姆斯·金,则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顶级的瓦格纳男高音。这个《女武神》买单本的不如买全套“指环”(DECCA4807185),淘宝上才卖二百六十块。

布列兹指挥的1976年拜罗伊特《女武神》(PHILIPS434422-2),其最大亮点是演唱齐格蒙德的彼得·霍夫曼。此人曾经从事过男子十项全能运动,体魄英武,相貌堂堂,超级大帅哥一个。只可惜他的瓦格纳演唱生涯比较短暂。演唱布伦希尔德的桂内特·琼斯由女中音起家,1971年DG录制库贝利克指挥的《罗恩格林》,演唱奥特鲁德的就是她。因此即便是转唱女高音,而且是吃重非常的瓦格纳女高音,她的歌唱耐力了得,音色却有欠缺。平心而论,琼斯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顶尖的瓦格纳女歌手,但无法与尼尔森、瓦尔内、莫德尔等相提并论。演唱齐格琳德的是奥特迈耶尔(Jeameyer,1948—),非常不错。我在聆听这个《女武神》之前,听过她数年后在雅诺夫斯基版“指环”(录制于1980—1983年,RCA82876-55709-2)里唱布伦希尔德,唱功了得。唱沃坦的歌手麦金泰尔和唱洪丁的歌手萨尔米农,总觉得应该调个个儿才对。顺便想说的是,琼斯长得漂亮,扮相光彩照人,所以这个《女武神》看比听更胜一筹,而且也比较经济。因为唱片已经绝版,二手卖到天价(可能因为传奇!),不如买单本《女武神》的DVD,赏心悦目。

最新的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的《女武神》唱片,是蒂勒曼在2008年拜罗伊特瓦格纳歌剧节上的录音(全套“指环”,也有单本发售的《女武神》,只是国内少见)。此外还有一个单独的2010年拜罗伊特的《女武神》以蓝光DVD发售,可以作为影像方面的佐证——蒂勒曼是时下瓦格纳音乐演绎的中流砥柱之一。2013年在全球纪念瓦格纳诞辰200年的时候,各大唱片公司都纷纷推出了瓦格纳歌剧的音像制品。DG发行了蒂勒曼2011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全套“指环”的演出实况录音,还附上了两张解说“指环”的DVD;ARTHAUS公司则陆陆续续地发行了巴伦博伊姆2010年至2013年在斯卡拉歌剧院指挥全套“指环”演出实况的蓝光DVD。这些似乎可以视作近年来瓦格纳《女武神》(当然更是“指环”)演绎的杰出代表。

书友推荐: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韵母攻略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交易沦陷全家桶悖论可怜的社畜人间政道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人生如局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美母的诱惑
书友收藏:影视之推女系统掌中的美母重生少年猎美熟女记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父债子偿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恶魔大导演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叶辰风流(幻辰风流)韵母攻略人妻调教系统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仙子的修行妈妈又生气了豪乳老师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