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情商培养
智商高的人却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这说明,智商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成就的大小。原因在哪里呢?对此,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研究。1981年,他们挑选了伊利诺伊州某中学81位毕业演说代表,这些人的平均智商在全校是最高的。随后的跟踪研究发现,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期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到30多岁时却表现平平。从中学毕业算起,10年后,只有14的人在本行业中达到同龄段的最高水平,很多人的表现甚至远远不如同龄人。波士顿学院凯伦·阿诺(KarenArnold)教授参与了此项研究,他针对这一调查结果指出:“面对一位毕业演说代表,你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考试成绩不错,而对一位高智商者,你所知道的也就是,他在回答某些心理学家所编制的智力测验题时成绩不错,但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他未来的成就。”
这项研究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既然分数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那么过分追求学生的分数显然并不可取。长期以来,人们都将智商视为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并把它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主要指标。可是,通过对智商的研究,人们发现,有相当多的人智商并不低,甚至很高,但却似乎总是怀才不遇,一事无成;而有的人的智商不是很高,人生道路却是春风得意,功成名就。这就说明,智商并非职业成功的唯一条件。那么除了智商,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成功之路呢?大量的事实证明,是情商。
一、什么是情商
(一)情商的由来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洛维(Peter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JohnMayer)最早提出了“情感智商”这一术语。情商的提出既是对传统智商(IQ)理论的挑战,也是对“聪明”和“人才”全新的诠释。
1995年,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Goleman)出版了《情感智商》一书,该书全面而系统地将情绪智商方面的内容介绍给大众,一时风靡全球,与此同时,“情商”这一概念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广受关注。
(二)情商的内容
情商,简称EQ,又称情绪智力或情绪商数,是一种情绪的智慧,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包括信心、恒心、毅力、忍耐、直觉、抗挫力、合作精神等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情感心理素质和处理情绪的能力。
有关专家将情商分成了以下五个具体的方面:
1。认知自我情绪的能力(自我察觉)
认识情绪的本质是情商的基本点,这种随时认知感觉的能力,对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却实际上难以做到,他们的真实感受往往被自己隐藏起来或遭到扭曲。例如,让一个特别怕蛇的人观察铁笼中的蛇,他可能会说自己不害怕,因为理智告诉他一条被关起来的蛇对他构不成威胁。但如果在他身上装上传感器,就可以探测到他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与焦虑和恐惧相关的生理反应。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驾驭它,否则就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或陷入自欺的泥沼。
2。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控制)
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自律。情绪控制能力包括控制自己不安的情绪或冲动,要保持清晰的头脑且能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用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并且随时都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将影响他人。但是,为了表现所谓“自律”而在他人面前粉饰、遮掩自己的缺点,刻意表演的做法是可笑的。只有在赢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另外,自我情绪管理必须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要懂得如何克服不良情绪,如何进行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灰暗或不安等情绪的影响。在这方面能力较匮乏的人,常常需要与低落的情绪交战;而能够掌控自己情绪的人,则能很快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开始。
3。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发展)
一般情况下,能够自我激励的人,做任何事情的效率都比较高。一个人要想使自己持续进步,使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谦虚”“执着”和“勇气”这三项品质。谦虚且能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一定会使人进步;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矢志不渝的决心和意志;而只有那些有勇气迎接挑战、勇于做最困难的工作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超越。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激励或发挥创造力,都需要将情绪专注于某一目标,这一点是绝对的,而且成就任何事情都要有情感的自制力——克制冲动与延迟满足,能够保持高度热忱才是一切成就达成的动力。
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同理心)
同理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技巧之一,它同样需要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具有同理心的人能够从细微的信息觉察他人的需求,这种类型的人特别适合从事医学、教学、销售与管理的工作。具体而言,具有同理心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总是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有些俗话、谚语也恰好表达了人与人相处需要同理心的道理,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要知道,打个颠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从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角度出发,做事时为他人留下空间和余地,发生误会时替他人着想,主动反省自己的过失,勇于承担责任,这都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不仅需要有自知之明,还要有知人之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就是与他人合作或对抗的一生,只有洞悉他人情绪,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产生情感共鸣,或对其施加影响,实现自己的愿望。
5。人际关系管理能力(领导与影响力)
人际关系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一个人的人缘、领导能力、人际和谐程度都与这项能力有关,充分掌握这项能力者通常是社会上的佼佼者。人际关系包括在社会交往中的影响力、倾听与沟通的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合作与协调的能力、说服与影响的能力等。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事业的成败,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应对失败的能力也会更强。
二、情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影响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毕业生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大量的社会实例表明,那些被用人单位选中的毕业生,其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智商,而更多是依赖于情商。情商已成为一个人职业选择、就业安置、顺利适应职业以及预测人生成就的重要依据。无疑,情商与大学生成功就业有着很大的联系,其影响和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职业是一种获得经济收入的社会实践,广义的就业应涵盖选择职业、从事职业以及适应职业三个不同的层次。情商的影响力渗透到就业的全过程,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发挥作用。
1。情商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影响与作用
在当今中国社会体制转轨、经济转型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高校毕业生将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社会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施展才干的空间和职业岗位;另一方面,由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干部任用制度的创新,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冲击和一系列影响,社会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更注重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工作热情、工作主动性、工作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不少单位都有一套测试学生情商的方法,在一年一度的各级公务员考试中也都增加了关于情商的内容。可见,情商对于大学毕业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和成功应聘具有很大的影响。高情商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社会,能把个人的兴趣、性格、特长、知识、能力与国家宏观的就业政策和微观的就业现实、应聘岗位的性质以及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起来。他们在应聘时会仔细揣摩聘用者的心理和一些细微动作,并善于采取灵活应变的策略,掌握情感控制、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容易打动聘用者的心,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获得成功。而低情商者,因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心态失衡,面对困难承受能力差,自信心不强,难以取得聘用者的好感,从而会失去机会。
2。情商在大学生从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大学生从业的过程就是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把满腔的热情和毕生的精力投入到职业所提供的创造活动中去,实现人生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
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时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来自内在的需要也可能由岗位职责所规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就必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自身潜能,协调人际关系,做好组织管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奋斗到底。
无数事例证明,智力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但是一个人智力的发挥、潜能的开发离不开情感智商的支持。据说美国某一个专业咨询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的高级主管,测试他们的智商、情商和他们工作之间有多大的必然联系。调查结果显示,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影响力的9倍!也就是说,某些高级主管即使在智商方面差了一点儿,但如果他们拥有更高的情商指数,通常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在企业界,人们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工作绩效最高的人常常不是智商最高或学历最高的人,一个智商高但社会交往能力差、性格孤僻的人,他的低情商会大大影响到他的工作业绩和人际交往;相反,那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敏锐地知觉他人情绪的人往往更具亲和力,与伙伴的合作也更加良好高效,因此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从本质上讲,“情商的最大效用是把人的智力放大,把人的智力用在恰当的位置上”。智商所起的作用是放大镜的作用,是组织者的作用。正如戈尔曼所说,“情感潜能可说是一种中介能力,决定了我们怎样才能充分而又完美地发挥我们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包括我们的天赋智力”。因此,情商对大学生从业的影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情商在大学生适应职业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适应职业是指人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适宜程度和磨合程度,这里涉及一个职业的适应性问题。职业适应性涵盖人和职业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对其所从事职业的适宜程度;另一方面是指某一类型职业活动的特点对人的个性特征及其发展水平的要求。
对职业的适应及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包括知识与技能、智商与情商、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适应职业既要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又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适应新岗位与人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智力水平有关;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除了物质环境外,还要适应人文环境,适应新的工作氛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的人际关系。有的大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工作单位,有优越感,看不起一些老员工或学历不高的员工,甚至出言顶撞,导致自己在单位的人际关系恶劣,最后不得不离开这个单位。
高情商的大学生能够很快地领悟和适应群体与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能够迅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谦和大度,尊重领导,懂得忍让,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更早地为用人单位创造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