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手续流程
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了解就业工作运行的客观流程,同时自身也应当遵循合理的就业程序,以便最终顺利地达到就业的目的。大致而言,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就业程序应当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一、了解就业政策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有人曾经形象地称求职择业中不熟悉就业政策的大学生如同“不懂得比赛规则而上场比赛的运动员”。的确,面临求职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首先了解国家以及有关部门的就业政策而盲目地去选择职业,很可能事与愿违,甚至处处碰壁。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大学生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区、各部门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一些毕业生就业政策。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这些政策来指导和规范毕业生求职择业活动。因此,毕业生在面向社会求职择业时,首先需要主动向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当年国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政策规定,学校及有关部门也会在适当时机向学生公布国家及有关地区、部门的就业政策。
二、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
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自身的能力素养,也取决于是否占有大量的就业信息。就业信息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谁能及时获取信息,谁就获得了求职的主动权。因此,毕业生应当及时、全面地掌握有关就业方面的种种信息,并认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理,最终做出正确选择。
1。收集就业信息
收集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择业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质量的就业信息往往存在于广泛的信息之中。职业信息是广泛的,并不仅仅是指需求数量的概念,还包括对人的素质要求以及需求单位的隶属关系,单位的性质、人才结构、发展前景等。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准确地收集与择业有关的各种信息,为择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一般有个人走访收集、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人才招聘会、通过互联网获取、通过社会关系获取、社会实践过程和毕业实习机会、通过新闻媒介等途径获取。
2。就业信息的分析处理
在已经收集到的大量就业信息中,由于信息来源和获取方式不尽相同,内容是杂乱的,有相互矛盾的,也难免有虚假的。求职者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分析、筛选、整理、鉴别,以便取其精华,使信息具有准确性、全面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自己择业服务。
三、做好择业的思想准备与心理准备
毕业生择业前的思想准备包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和确定合适的择业目标等。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大学生要联系自身实际,客观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综合素质、能力的自我测评。如学习成绩在全专业中的名次及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是什么,有何出众的能力、潜能等。
第二,分析自己的性格、气质。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能从事与自己的性格、气质相符合的工作,就容易做出成绩。可以用一些测试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进行一定的分析。
第三,分析自身优势、劣势。分析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具有哪些优势,哪些劣势,应该如何扬长避短。
第四,想做什么。问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即自己想在哪一方面有所发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即自己的“满足感”是什么,价值标准是什么?
第五,能做什么。问问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四、确定择业目标
第一,择业的领域,即在沿海城市就业,还是在内地就业;留在本地,还是去外地就业。此时,既要考虑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同时还要考虑生活习惯及今后的发展等因素。
第二,择业的行业范围,即在本专业范围内就业,还是跳出本专业到其他行业就业;是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社会工作,还是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此时应多参考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兴趣、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