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二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意义

二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意义(第1页)

二、文化—意识形态与价值意义

(一)电影如何彰显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或称主旋律文化、文化—意识形态结构,是建立在国家权力基础上、表达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文化与思想。[1]主流文化虽是限制选项,却反映着国家的根本意志、文化趋向和价值观,它的积极功能的充分而全面的发挥是保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因素,也是促进当代中国社会顺利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主流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是具备高度融合力、较强传播力和广泛认同特征的文化形式。

国有厂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代言者,很容易认清自己处在过程中的什么位置,以及应该迈出哪一步。它的电影创作须讴歌时代主旋律,引导和鼓舞人民投身伟大的历史创造活动。这是时代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电影更好地发挥教育人民、引导社会、促进文化发展作用并弘扬、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试看2000—2005年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名单,人们也许会更易于理解这一点。

表8-12000—2005年荣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电影及出品机构

由上表可以获知:其一,在这6年间,除了2003年的《暖》和2005年的《可可西里》是民营或民营与境外资本合作拍摄外,其他的9部获奖影片均为国有厂出品,或国有厂与其他影视制作机构联合出品。其中,国有厂出品的获奖影片占到81。8%;其二,在这些由国有厂出品的9部获奖影片中,又有6部影片为主旋律类的影片,占国有厂出品获奖影片总数的66。7%、全部获奖影片的54。5%;其三,主流电影创作所体现的意义正在于其历史性。努力让人看到具有全面意义的生活,也是其重要旨归。金鸡奖在现有专家评审的方式中进行选择,有其选项判断的空间,但其选择的结果,其实难以脱离主导文化上的“思维地理学”的影响。

也许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电影“华表奖”的获奖情况。“华表奖”作为代表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政府奖,是喻示着社会核心价值与主导文化意志的奖项,因而对作品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汇聚式思维与社会意义,是兼具艺术与政治双重关注的显著的荣誉。

表8-2第八至十一届华表奖优秀故事奖影片名单

这四届共有39部影片获得优秀故事片奖,《可可西里》、《沉默的远山》、《三十八度》、《暖》4部影片为非国有厂出品,其他35部影片皆为国有厂或国有厂与其他影视制作机构联合摄制,占全部获奖影片的89。7%。第十二届影片评奖,虽改为两年一评,但入选的10部优秀故事片,大都仍由国有厂出品。显然,国有厂的电影创作在华表奖的获取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华表奖为政府奖,其遴选标准和评价尺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专业立场,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国有厂在近年创作思想向多种“可能世界”敞开,非常重视通过丰富题材与样式的影片创作,来创造新选择,以此彰显主流文化。

2009年,《铁人》、《建国大业》、《天安门》、《高考1977》、《大河》、《邓稼先》、《袁隆平》、《潘作良》等42部影片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向祖国汇报”的重点献礼与推介作品。这些献礼片,体现了某种叙事、故事和设计思维及倾向上的整合。在意识形态宣传与观众接受、喜闻乐见的结合上,在对时代的潮流的呼应、选择与契合上,其成功创造了较新的观影体验,反映了国家的全面性政策和高度的热情。

人物传记片,作为政府主导的献礼影片的一个重要片种,虽数量较多,成绩比较突出,但不少问题,也非常值得研究。比如历史与真实,人物与电影角色表现的关系,就有待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影片《真水无香》,片名取得很好。这部影片以一个电影摄制组拍摄有关法官宋鱼水的故事片为贯穿线索,中间还穿插了演员宋鱼水和真实生活中的宋鱼水的对话。现实中的宋法官对演她的演员(包括导演)说:“你们的这个宋鱼水,已经不是我这个宋鱼水了,实际上‘她’代表了我的所有同行,所以她姓宋或是姓张姓李都不重要了。”这部影片的这句话,非常富有意味,仿佛成为国有电影、主旋律电影策略的发明与揭示。这是有意义的。

我国历来有关注现实、注意现实表现的传统(特别是1949年以后),这在数十年来国有厂电影创作中得到充分体现。生活本就比我们更现实、更理性,也更聪明,更具有时代性,但是,表现历史、时代生活与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往往还会受到特别的重视。

真人真事类型的影视片创作与生产,占据了献礼片的很大一部分,这背后的意义在于它们是具体环境下建立、支撑和复制包含权力系统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它们具有意识形态所涉及的象征形式与价值内容。“象征价值是那些客体由生产与接收它们的人们作出的评估方式和程度而具有的价值——那就是说,他们称赞或反对,珍视或鄙视。”[2]但是创作的复杂性在于,生活本身,也就是真人真事本身,比人们所创作出来的东西要更复杂,更加出乎意料。在历史与现实、现实与希望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情况。

举一个例子。在20世纪50年代,列入向国庆10周年献礼片之一的《春满人间》一片,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拍摄而成的。

据新华社报道,1958年6月28日,上海广慈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位被铁水烫伤的上钢三厂工人邱财康。邱财康被高温钢水烫伤,烧伤面积达89。3%。据当年相关医学材料记载,烧伤70%以上的所有病例的患者全部死亡,超过80%的更是没有办法救治。然而该医院40多名医生仍然运用植皮技术抢救邱财康,并取得成功。此事在当时产生轰动,被视作“医疗卫生战线大跃进的一个伟大成果”。上海天马厂感到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能让它永远成为过去而没有留存任何记录,因此很快组织了一流的创作班子,将其拍摄成彩色故事片。《春满人间》编剧为柯灵、谢俊峰、桑弧,导演为桑弧,主演为白杨、白穆、卫禹平、王丹凤。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描写炼钢工人丁大刚为保护炼钢炉被钢水浇成重伤。在送院抢救、经历曲折医疗过程之后,终于战胜危重的病情,重返钢厂工作。影片的思想是那样直接,歌颂色彩明显,遗憾的是,作为影片原型人物的病人在存活很短一段时间后,仍然死去了。可见尽管观众盛赞电影是“一朵开得最灿烂的鲜花”,但要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展露出它作为一个历史整体的面貌,并非易事。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新观察》杂志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9月4日,在报刊发表消息的同一天,北京电视台也以最快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这也是根据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的邱财康的真实事迹创作的。它快速、及时,而且动用了三部摄像机拍摄为了电视剧。可是,尽管如此,到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春满人间》,有多少观众还记得《党救活了他》呢!

当然,需要看到,在当代电影史上,国有电影厂拍摄的基于真人真事的献礼片,曾经取得过不少成就,带给人过目难忘的文化与审美体验。《林则徐》、《董存瑞》、《雷锋》、《焦裕禄》、《开国领袖毛泽东》、《张思德》,等等,这些影片拍摄难度大,但表现比较突出,上映以后,影响广泛,甚至达到全民观看的规模。

乍看之下,这些好的献礼片拍摄与放映似乎是变革性创新的经典标本,但是,在事实上,当代影视创作中真人真事式的影视片、英模电影越来越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且,国有、民营机构一拥而上,这类影片常常成为年度各类创作中最为可观的成绩。仅2008—2009年,这种人物传记类型片或英模片,仅仅本书作者看过的就有三四十部之多。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后,陆续拍摄的反映或者与汶川地震有关联的电影,曾达35部之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全国30余家制片机构生产的50余部献礼片中(数量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5倍),传记类献礼作品所占数量非常之多。本书认为,这其中突出或比较突出的作品有:以全国劳动模范王进喜真实事迹为基础、表现两代石油工人精神与情感生活的《铁人》;以北京大学教授真实人物与“行道”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比较生动而扎实的作品《孟二冬》;抒写贡献卓著的科学家的影片《邓稼先》、《袁隆平》;表现基层信访干部普通事迹的《潘作良》;抒写方志敏的感人故事与爱国情感的影片《可爱的中国》;表现军民情的感人至深的影片《沂蒙六姐妹》;讲述普通人的故事但努力赋予厚重感、历史感的影片《天安门》。其他还有全景式表现重要历史,以纪实手法表现时代人物群像的作品《建国大业》、《八月一日》、《同心》、《农民工》、《寻找微尘》、《鏖兵天府》、《人民至上》(纪录片),等等。这些影片题材比较丰富,表现角度与方式也比较灵活,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更多地倾向于表现个体化的历史与模式,在表现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获得自我意识,彰显现实的最高价值标准和更高道德要求。在献礼片创作中相当突出的,往往是一种主流文化观念与思想的积极贯注。影片《潘作良》以辽中县信访局原局长潘作良为主人公,通过潘作良在信访工作中四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架构全片,描述了他与家人、同事及上访群众相处的多个片段,其作为一个“一身正气、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信访干部形象与他作为人的形象表现是融合为一的。《孟二冬》通过微小庸常的细节和简陋生活环境来展示孟二冬的期盼与失落、绝望与悟道的复杂心路与“人格”。正如蔡元培所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其视角向上,虽然票房表现一般,但静静地去看这样一部影片,还是让人感动。

影片《铁人》重塑石油工业创业史,重返历史现场,通过对王进喜平凡而真实的事迹进行细腻的镜头表述,使人们重温了当年新中国建设者的奉献精神、民族的自立自强精神,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建设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很多评论者都给予了这部电影很好的评价,同时也有网友肯定了影片对英雄人物的“人性”的描写:“《铁人》,是至今为止中国最好的主旋律电影,其实说来原因也很简单,这大概是第一部把被主义塑造出来的英雄人物当成真实的人来拍的电影。”“电影中的‘王铁人’,是一个人。我们终于意识到了,比意识、主义,或者国家、人民,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人。”《铁人》虽得到较高评价,但在第一轮院线表现不佳后再度由行政指令放映所引发的献礼片的创作与发行之间的矛盾争议,一度在网络上引发讨论。尽管如此,主流意见仍为:任何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都应该是面对历史、人民进行的创作,而一味反映小我的创作乐趣和创作取向是注定徒劳无功的。

(二)保持主导价值的优势地位

电影是构成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平民既是大众文化的消费者,同时又是大众文化的创造者。大众文化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欣赏、消费对象,它通过大众传媒传播,是模式化、易复制、按市场需要批量生产的注重人们感性娱乐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承担着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任务,其朴素的直观性,“被视为我们日常的信仰、行为、反应等最终融为一体的模式”[3]。大众文化所体现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往往直接作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结构,影响着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发展。这就要求国有厂在创作中敢于担当,大胆尝试各种不同题材、不同品种、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电影创作,进一步丰富国产电影产品体系,反映时代的责任与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国有厂的编创人员应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对未来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感受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表现更多的生活气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激发创作灵感,汲取艺术营养。国有厂在创作选择上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一方面要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与竞争,更能创造性地打破常规,生产适销对路的有市场意义的产品;另一方面,要尽量用观众熟悉的题材、类型和语言形式进行创作,努力做到使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以广大观众欢迎不欢迎、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作为重要标准,使作品真正成为满足个体与文化的想象创造、同时又源自时代生活的产物。

书友推荐:美母如烟,全球首富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债务偿还系统一屋暗灯人间政道回归之美母俏姐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迟音(1v1)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长安春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全家桶书记妈妈倪楠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配种(1V1,SC)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可怜的社畜
书友收藏: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韵母攻略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神豪的后宫日常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赛博经纪人巨根正太和家族美熟女女神攻略调教手册恶魔大导演妈妈陪读又陪睡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推母之道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仙子的修行重生少年猎美智娶美母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美母的信念熟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