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国际新闻编译>第二 灾难性新闻的现场采访

第二 灾难性新闻的现场采访(第1页)

第二节灾难性新闻的现场采访

一、记者,灾难的最先应答者

采访突发事件,要求记者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记者需要忙中有序,临行前尽可能做足准备,采访中注意保护自己与同伴的健康、安全,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尤其前往人生地不熟、甚至言语不通的海外时,更是如此。新华社记者范蕾在《中国记者》上撰文,总结他采访菲律宾特大泥石流灾难的经验教训时,谈及由于对灾难现场天气和地面环境了解不够,当其他记者都“全副武装”——雨衣、雨裤加雨靴,进入现场时,他和搭档不得不穿着牛仔裤加旅游鞋在泥泞中跋涉,对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记者属于有一定职业危险性的工作。平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紧急时刻甚至可以救命。比如坐车要系好安全带,采访战争要戴上钢盔和穿上防弹衣等。

以下是对记者赶赴海外采访突发重大灾难与事故任务前,应该做的基础准备的一些建议。[1]

第一,了解你将到达的采访地。事件发生地离你的位地有多远?事发地与你所在国关系如何?你曾经到过事发地吗?你熟悉当地吗?你通晓当地的语言吗?如果有语言障碍,抵达前是否已雇好翻译?能否在出发前就拿到当地的地图?你和你工作的机构在当地设有办事处吗?有谙熟本地情况、交游广泛的本地助手或联络人吗?你工作的机构能给你提供多大程度上的后勤保障?本国政府或其他企事业组织若在当地设有驻地机构,你或你工作的机构与他们的关系好吗?他们能给你开展工作提供些什么有利条件?你或你工作的机构与本国派往事件发生地的救援机构或其他外交人员的关系好吗?他们能给你开展工作提供些什么条件?

第二,当地有什么流行病?确定在出发前自己是否已打好了预防针、带上充足的疾病防治工具、药品,并对可能染上的疾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三,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交通状况、通讯状况。保持通讯的畅通是最关键的。记者在出发前,最好就如何与后方如何交换信息准备好数套预案。

第四,可能要在现场停留很长一段时间。重大灾难或事故现场往往一片狼藉。你需要准备好食品、水、雨具、保暖衣物、口罩、消毒用品、备用电池甚至任何工作需要的设备。如果是摄影摄像记者,要准备好器材可能受损情况下的备用措施。

第五,初到现场的时候,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首先,确定附近是否仍存在危险,如附近建筑是否可能再次坍塌,余震有多频繁,或者是否还有泥石流。其次,小心被污染的水、血液或可疑物品,避免与之接触。再次,重大的灾难或事故,可能造成治安问题。例如,在卡特里娜飓风现场采访时,美国记者发现他们需时时注意避开抢劫者。如果是对恐怖袭击进行报道,记者更要特别小心,避免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对象,或成为恐怖分子用来进行经济或政治勒索的对象。一旦发现了危险,要立刻离开现场。最后,要服从警方和救援人员的指挥,尤其不能只顾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妨碍拯救行动。

第六,完成工作后,要及时与人交流,以缓解心理压力。这个人可以是同事或了解你工作的朋友,或是经历过类似场景的人,但是必须确信这不会对你的职场关系造成影响。

第七,如果长时间与惨祸现场打交道,造成噩梦不断、严重抑郁或是持续地冷落家人和朋友,要向专业的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二、如何采访悲痛的当事人和震惊中的目击者

在灾难与事故现场,记者采访当事人、救援人员、目击者的困难,往往不只是技巧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受灾者或其家属,在经历了灾害和失去亲人之后,都面对着一堵‘悲痛之墙’。这墙阻挡着他们向前看,阻挡他们超越刚刚破坏了他们生活的灾祸。他们不愿想过去,不愿想未来,他们此刻只愿活在现在并承受着此刻的悲痛。然而,记者却不得不接近他们,冒犯他们忧伤的空间。”在这样的时刻,乔·海特、《俄克拉荷马人》灾难报道小组组长建议记者应该这样做。[2]

第一,刚刚接触采访对象时,对方可能正惊魂未定或者受了伤。要平静地向对方介绍你自己,并且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医疗帮助。如果对方需要,要立即为他们寻找医疗人员。

第二,不要随便进入私人房屋,或者打扰那些明显处于悲伤状态的人。不必非得采访最伤心的人。对于一些人来说,说出他们的痛苦是发泄的方式,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悲伤则是一件很个人化的事。所以,一些人愿意在伤心时与你交谈;而另一些则人不希望被打扰。要有耐心,等到对方与记者有眼神接触时再接近他们。在接近对方之前要调整自己,讲话时保持镇静,降低语调。记者的紧张或者喘息不定会进一步刺激采访对象。如果采访时机已成熟,要向对方解释采访到的信息将被如何使用。

第三,记者不可能从现场得到每一个故事,尤其是在别的媒体记者已经采访过的情况下。如果采访对象不愿重复讲述可怕的经历,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可以留给他(或者他们)联系方式,告诉他你愿意在他想继续诉说时倾听。如果有人态度恶劣,不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对方(要注意,以镜头对准对方随时有可能导致对方的激烈反应)。只需要说:“我再次对你遭受的不幸表示难过。”如果可能,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然后迅速离开。

第四,要有合适的开场白。不要上来就问最难回答的问题,不要问诸如“对你儿子的死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问题,而要以具体的问题开始,例如,死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生平情况,他喜欢什么,他和亲友平时如何相处,灾难事故发生时他打算做什么事,或者正要往哪里去……然后就是倾听!记者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自己喋喋不休。

第五,不要进行任何催促、逼迫式的提问,要尊重事实和思考而不是跟着对方的情绪和感觉走。永远不要问:“你觉得怎么样?”可以问:“发生了什么?”“你如何经历那些的?”或者“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如果采访对象哭了,暂时停下来,问他是否需要水或纸巾,或者安静一会儿。记者也是人,在采访中难免投入感情,甚至可以落泪,但千万不要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或目的而装假。

第六,一旦完成了采访,要礼貌地询问是否可以再次打电话给对方,从而确认一些事实或是细节,同时要记下采访对象的详细联系方式。如果借用对方的照片,要告知对方你将会很快归还。道谢,并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其他帮助,或是需要自己替对方通知什么人。

第七,如果受害者看起来非常惊恐或是严重受伤,要尽量与他在一起直到救援来临。

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中央电视台主播敬一丹采访了遇难者家属。她的第一句话是深深地致歉:“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来打扰你们,但是全国的观众都非常惦记你们……”这种委婉、关切的表述,体现出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的体谅与真诚,才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谨慎对待目击者陈述,是记者现场采访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巨大震惊与冲击,可能造成目击者记忆上的混乱,尤其是当事件发展迅速,或者目击者明显对事件投入情感时。美国心理学家盖泽尔曼和费希尔对记者提出了建议。[3]

第一,要求目击者“从总体上”重构整个事件。要求他们对事件现场进行描述,这样可以刺激他们的回忆。

第二,告诉目击者:不要认为某些细节不重要,就犹豫是不是该把它说出来。

第三,让目击者以不同方式回忆事件。“你已经把整个事件从头开始对我讲了一遍了,现在,让我们从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开始再来一遍,或是从最后开始倒着来一遍。”

第四,让目击者变换角度思考。“试着从现场其他人的角度来思考这起事件。”

三、如何采访灾难中的儿童

记者有责任带着**和敏感来报道事实,然而,当孩子成为灾祸的受害者时,他们理应得到特殊关怀。不管新闻报道的竞争压力有多大,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伤害始终比获得新闻线索优先!不幸的是,记者普遍缺乏在常规情况下采访儿童的经验,更别说是在灾祸袭来的艰难时刻。学者杨晓白编译的《美国人如何报道灾难》[4]一文对此讲了一些基本原则。

(一)开始采访的一般性原则

第一,如果可能,采访或者拍摄孩子之前要得到监护人的允许。如果找不到监护人,而孩子又是重大新闻中的当事人,要与编辑联系、商讨决定如何进行采访。如果可能,要请监护人或者孩子认识的成年人一起接受采访。

第二,要跟孩子的监护人解释清楚,准备刊发的新闻是关于什么内容的,采访的内容将被如何使用(比如头版新闻、特写等)。

第三,采访环境要尽量安静,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要花些时间与孩子交谈,比如孩子的兴趣爱好等,赢得孩子的信任。

第四,如果孩子很小,那么,记者要蹲下来,使自己眼睛的高度与孩子的眼睛同高,可以先与孩子的毛绒玩具讲几句话或是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如果话题会使孩子难堪,可以选择与孩子并肩而坐,以使孩子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必盯着记者看。

第五,告诉对方你的名字,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记者的工作内容。摄影记者可以给孩子看一下携带的摄影器材,并简单讲解如何使用。

第六,一定要记住,你是在工作。采访孩子并不代表你要表现得像个孩子。

第七,提醒你采访的孩子,他的名字或是照片将会被刊发,所讲的话会出现在报道中,被其他人看到或听到。

(二)尽可能给孩子更多的主动权

书友推荐:吾弟大秦第一纨绔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只想当侯爷,奈何妻妾想打天下娱乐圈之风流帝王一屋暗灯人间政道配种(1V1,SC)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戏里戏外(1v1)H全家桶两小无猜悖论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继女调教手册(H)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娱乐圈的曹贼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仙子的修行·美人篇
书友收藏:恶魔大导演美母的诱惑影综:人生重开模拟器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蛊真人之邪淫魔尊无限之邪恶系统韵母攻略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赛博经纪人美母的信念我的道家仙子美母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原来,她们才是主角(加料版)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智娶美母重生少年猎美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美母如烟,全球首富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带着美艳医母闯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