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国际新闻实务是学什么>第三 怎样采访和写作国际经济新闻稿件

第三 怎样采访和写作国际经济新闻稿件(第2页)

吴晓灵强调,人民币不贬值不是政治承诺,是中国的基本经济层面所决定的。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双顺差,此外还有14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弊大于利。贬值或许对出口有利,但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条件,使进口工业品和技术变得昂贵。贬值还会动摇人们对经济和货币的信心。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这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不能靠贬值扩大外需,带动经济发展。

再来看法新社的报道。

在招待会简短的开场白上,吴女士在重申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的同时,也指出在这个问题上人们有一些“评论和心理压力”。她指出,中国有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加中国人个人手中的800亿美元,“我们为什么要贬值呢?”但她也承认,“谁也无法预言一种货币会不会贬值”。

中国国内媒体报道“贬值或许对出口有利,但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条件,使进口工业品和技术变得昂贵”。何为“贸易条件”?它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若不加解释,一般读者恐怕会感到困惑。而法新社没有用“基本经济层面”或“贸易条件”之类生硬的术语,而是用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中国有1400亿美元储备,外加中国人个人手中的800亿美元,‘我们为什么要贬值呢?’”简单明了。

(二)把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结合起来,使普通百姓感兴趣

一条钢铁价格上涨的新闻,除了业内人士和经济专家,一般读者不会太关心。记者大都也就事论事地报道它上涨了几个百分点,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就了事了。但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记者罗伯特·赖文却用大量事实,揭示了钢铁涨价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把本来很枯燥的报道变成了大众关心的新闻,而且他的写法也很生动。

最近钢铁价格上涨,这将会对你的购买力发生怎样的影响呢?

用来制造30加仑热水器的钢材将涨价21美分——这个消息,是阿姆科钢铁公司透露的。这家公司是继内地钢铁公司之后第二家宣布其产品涨价的钢铁企业。

阿姆科公司发布的消息还表明:用来制造一台家用煤气炉的钢材将涨价32美分,自动洗碗碟机为16美分,冰箱为28美分,洗衣机上的自动烘干装置为15美分。阿姆科公司争辩说,热轧钢板、带钢以及冷轧钢材每吨仅涨价2~3美元,这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不会带来严重后果。

汽车工业和家用电器工业是钢铁工业产品的主要用户。从星期二起,它们也将提价。

专家们预料,消费者遭到的打击,将远远超过阿姆科公司的估计。比如说,该公司说,制造一台冰箱所用的钢材提价28美分。实际上,这台冰箱将涨价20~30美元。这是因为制造冰箱的机器是钢铁的,钢材涨了价,机器自然也得涨价。

比如,一台普通车床过去价格是2800美元,现在则为3000美元。

(三)使经济新闻具有现场感

如何使经济报道具有现场感?新华社记者关于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1993年)的消息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新华社日内瓦6月26日电】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今晚在日内瓦以坎特向桥本赠送一把竹刀的戏剧性场面开始。

美、日汽车贸易谈判延续已近两年,至今未获任何结果。美方5月16日宣布,若双方在6月28日之前仍然达不成协议,美国将从这一天开始实施制裁,对日本输往美国的13种豪华轿车征收百分之一百的惩罚性关税。这将给日本汽车制造商每年造成59亿美元的损失。

为了避免爆发贸易战,双方4位副部级官员自本月22日起在日内瓦紧张地展开了谈判,但进展甚微。双方于是决定提高谈判级别,由美国贸易代表米基·坎特和日本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直接晤谈,以作最后努力。

坎特与桥本的谈判于日内瓦当地时间晚8点半开始,开始前安排了一次简短的与记者会面,让记者拍照的活动。他们满面笑容地走向记者,站定之后,坎特出人意料地向桥本亮出了一把在日本剑道中所使用的很长的竹刀,说:“这是我特意给您带来的。”坎特接着面对记者说:“桥本大臣精通此道。剑道的精神就是勇敢、诚实、正直和耐心。”桥本应声答道:“毫无疑问,和坎特先生晤谈是需要耐心的。我非常希望我们能礼貌地进行会谈。”桥本抓住竹刀的一头,对准自己的脖子,说:“这可要使我损失惨重喽!”说完双方大笑。

有记者问,双方的谈判是否必须在28日前结束?桥本答道:“美国定下的期限与我们毫不相关。我们不能在美国的法律约束下谈判。我们只想按照国际规则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行谈判。我也想告诉你们,这场谈判是非常艰难的。”

记者问坎特,最后期限定在哪一天?坎特说:6月28日。记者又追问:“会不会延长?”已经转身退场的桥本扭过头来答道:“这是‘美国造’的期限。”

在坎特和桥本会晤之前,双方在日内瓦进行了副部级谈判,其主要内容是美国要求日本开放汽车市场,增加购买美国生产的汽车及零配件,并在国内增加销售美国汽车的网点。

记者通过“坎特赠刀”“桥本操刀比划”“桥本欲走却止为答话”等几个场景和两人几段对话的描写,把现场的唇枪舌剑和谈判背后的勾心斗角刻画得十分传神。

某些经济报道,如就经济议题进行探讨的学术会议、为解决经济问题而安排的国家间磋商……都是国际经济新闻报道的富矿。在这些场合进行的辩论、博弈通常具有戏剧性,报道这些争斗,可以使经济新闻动起来,具有现场感,改变人们对经济新闻仅仅罗列一些数字,或者只是报道结果的刻板印象。

(四)运用对比手法

在国际经济报道中,运用对比手法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这篇报道是《华尔街日报》关于俄罗斯经济一组报道中的一篇。它细致地记录了莫斯科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状况,而这个家庭在7年前曾经在《华尔街日报》上露过面。当时苏联刚刚解体,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西方经济学家曾满怀希望地预言:经过短暂的艰难时期,俄罗斯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将会大幅度增长。7年过去了,情况又是怎样呢?《华尔街日报》追踪这家人的生活,事实上是对以前报道的续写。这种续写是为了通过对比,更加生动地反映俄罗斯经济的真实状况。在行文当中,对比时时可见,即使读者没有看过以前的报道,也能通过这篇稿件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这组报道获1998年普利策新闻奖。

在街上,斯维塔娜·斯塔罗勃夫总是设法压抑着她的愤怒。但一旦回到自己的公寓,她总是感到自己近乎崩溃。

午夜时分,这个43岁,体格健壮的卖肉馅饼的街头小贩常常在她的公寓里来回踱步,她的脑海里满是卢布贬值、物价飞升和空空****的商店。她说她的丈夫是个吸血鬼、懒鬼、醉汉,她的丈夫则埋怨她是个唠叨的婆娘。在许多个夜晚,两个人是分开来过的。他住在他们俩新买的公寓,而她常常在他们过去的公房里凑合着过夜。

当这对夫妻第一次出现在这张报纸上的时候,他们担心的问题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他们在新的市场经济中的生存问题。斯维塔娜形容起那时的情形时说:“我们好像是被扔进了一个大缸,然后被告知要自己爬出来。”

有一度,他们俩以为快爬到了大缸的边缘。他们得到了一套新的公寓,买了新的彩电和索尼录像机。他们在私营企业找到了工作,加班加点挣外快。

但是斯维塔娜和其他那些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人们,在市场经济之路上的挣扎,得到的更多的是焦虑和疑惑。1991年,当他们的国家迅速地朝着资本主义迈进的时候,他们担心的是不让自己落伍。现在,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走向何方,更不知道他们的国家会走向何方。

俄罗斯的金融危机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大缸的中央。他们的收入锐减,物价却在飞涨。他们在私有化了的企业里没有股票,没有固定的工作。有一度,他们似乎是从经济改革中得到了好处。今年40岁的斯塔罗勃夫曾是个建筑工人,他曾为莫斯科一家新开的商业银行铺地砖,赚了些钱。如今,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从一个层面上来说,斯塔罗勃夫夫妇之间的争吵同任何夫妻间的争执没什么太大的两样。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动**。社会经济的动**往往会增加人们生活的压力,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最近俄罗斯的报纸上充斥着血淋淋的报道:南俄罗斯的一个锁匠在两年里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资,就把自己活活烧死了。在首都,一个年轻人的存款随着银行的破产而消失,他的未婚妻又离他而去,他便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像绝大多数的俄罗斯人那样,斯塔罗勃夫夫妇并不准备上街游行以表达他们的不满。他们并不认为推翻现行的制度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他们希望的是有人能给他们带来一个稳定的社会。那些在位的所谓“民主”人士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并不比共产党人给他们的多。“对于民主,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斯塔罗勃夫说,“我们真的不大懂什么是民主。俄罗斯需要一个强硬的领导,虽然不是像列宁或斯大林那样的,但我们要一个强硬的领袖。”

斯维塔娜通常在早上九点开始工作。她的工作地是一个人头攒动的集市。工作时,她穿着一件油渍斑斑的围裙。集市里有各式各样的蔬菜和水果摊,空气里弥漫着大蒜的味道。在苏维埃时代,斯维塔娜在一个国营的仓库里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她对于市场经济一无所知。

今天,她赚多少完全取决于她能卖出多少肉馅饼。她的老板不再是国家,而是一个中年女人。这个女人经营着一个卖肉馅饼的连锁店。她每天必须卖出70个馅饼,才能挣50卢布。那也意味着她必须一天工作八个小时,中间几乎不能休息。她说她比任何人卖出的馅饼都要多。当没人来买馅饼的时候,她也帮着隔壁的摊位堆堆白菜,赚几个外快。“在旧的制度里,只有那些敢偷的人才能赚几个额外的钱。现在,我为我自己工作。你朝着人家笑,人家也朝你笑。人们都在尝试一种新的生活。”

她一度梦想自己做生意。但这样的梦想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如何生存。她的老板把肉馅饼的价钱从3卢布一个提到了5卢布,那就意味着买的人会减少。

在苏维埃时代,为了买食油和牛奶,斯维塔娜常常要排几个小时的队。现在,大多数的商品很容易就可以买到,但问题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斯维塔娜的收入从8月中旬起就没有什么变化,而物价却上涨了67%。如果换算成美元,她的收入大约为3。75美元一天。

她的丈夫,也就是斯塔罗勃夫,最近失业在家。由于没人有钱造房子,大多数建筑工人都失业在家。

他们等了16年才得到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在13楼。楼房里那窄小的电梯经常出故障,常常停在三楼就下不来了,他们经常得走上三楼,再坐电梯。

在他们搬到这套房子以前,他们和两个孩子挤在一间窄小的公房里。三年之前,他们才得以搬离。现在这套房子以每月250美金的价钱出租给了9个来自乌克兰的工人。

书友推荐:继女调教手册(H)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书记妈妈倪楠妈妈的欲臀(重生之我的美艳教师妈妈)交易沦陷美母如烟,全球首富房客(糙汉H)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小欢喜之群芳乱欲四方极爱债务偿还系统人生如局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悖论神豪的后宫日常掌握催眠之力后的淫乱生活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
书友收藏:妈妈又生气了韵母攻略人妻调教系统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宗主母亲与巨根儿子的淫乱性事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神豪的后宫日常美母的信念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我的道家仙子美母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赛博经纪人美母如烟,全球首富影视之推女系统无限之邪恶系统推母之道母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