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波斯 印度>第三 佛教的广泛传播

第三 佛教的广泛传播(第2页)

如据《增一阿含经》卷第九《惭愧品》第十八,当提婆达兜鼓动阿阇世谋害释迦牟尼时,释迦牟尼不是用自己的教义去说服阿阇世,而是说有天上诸神来保佑他,还用他的所谓的神力来解决问题:

伊罗钵龙王犹不能动如来一毛,况复此象欲害如来哉!终无是处,所以然者,如来神力,不可思议。如来出世,终不为人所伤害也……侍者阿难见醉象来,在世尊后,不自安处,白世尊曰:“此象暴恶,将恐相害,宜可远之。”世尊告曰:“勿惧阿难,吾今当以如来神手降伏此象。”如来观察暴象,不近不远,便化左右,作诸师子王,于彼象后,作大火坑。时彼暴象,见左右师子王,及见火坑,即失尿放粪,无走突处,便前进向如来。尔时世尊便说此偈:“汝莫害于龙,龙现甚难遇,不由害龙已,而得生善处。”尔时暴象闻世尊说此偈,如被火燃,即自解剑向如来,跪双膝投地,以鼻舐如来足……

在《长老尼偈》中说到一个名叫苏巴的长老尼因为自己长得漂亮,受到一些恶少的纠缠,她问这些恶少为何纠缠她,恶少说她的眼睛漂亮,于是为了不让他们纠缠,她就抠下了自己的眼睛。“佛以慈悲之力,使苏巴的眼睛复旧如初。”[14]据长老尼凯玛小传,凯玛是摩竭陀国的萨格拉(Sagala)城的一个公主,长得非常漂亮,被频毗沙罗王纳为王后。频毗沙罗王一再向她宣扬竹林精舍如何富丽堂皇,使凯玛非常向往。后来,她随侍从去竹林精舍。佛陀知道凯玛将至,便幻化出一个美女站在自己身旁摇扇。这个幻化的美女一会儿变成了一个中年妇女,很快又变成了一个老太婆,白发掩面,骨瘦如柴,动弹不得。从而使这个王后茅塞顿开,悟到了人生无常的真谛。于后又听到佛陀说法,立即成为罗汉。[15]甚至一些佛教徒也有此功能,如据《增一阿含经》卷第十八《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佛陀的弟子大目揵连在被外道殴打后也说:“我今可以神足还至精舍。”在有关阿育王设置人间地狱的故事中,说到一个小和尚就能如此:“沙门既证圣果,心夷生死,虽入镬汤,若在清池,有大莲花而为之座。狱主惊骇……”

佛经中常常说到释迦牟尼能掐会算,如《四分律》卷第四十《衣揵度》之二说,当时释迦牟尼病了,著名医生耆婆给他开了药方,让阿难拿去,但耆婆忘了让阿难用暖水给释迦牟尼治病,“尔时世尊知耆婆心所念,即唤阿难取暖水来。尔时阿难闻世尊教,即取暖水与佛,佛即饮一掌暖水,患即消除,风亦随顺”。

三、佛教接受赠礼的原因及后果

佛教创立后,佛陀自己和他的信徒常常靠乞食为生;在雨季时,佛教为使自己的僧徒有3个月的时间集中修行,就需要一个场所,还需要食物,才能不去乞食,而且,在印度长达3个月的雨季,也无法乞食。所以,佛教徒要接受别人的施舍。在佛经中常常可以看到佛陀接受国王或其他人给予的长达3个月的施舍。因而,在六方伦常中有关于佛教徒与施主(按:在佛经中的有些地方施主也称为檀越)关系的论述,在佛经中常常有佛陀和佛教僧团接受施舍的事情。

如毗舍离城的庵婆婆利园的庵婆婆利女赠送给佛陀一个园子。此女先是请世尊吃饭,而后便提出要将庵婆婆利园送给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增一阿含经》卷第十《劝请品》第十九说:“尔时女白世尊曰:‘此暗婆婆利园,用奉上如来及比丘僧,使当来过去现在众僧得止住中,愿世尊受此园。’尔时世尊为彼女故,便受此园。”

据《稻田本生》,一个婆罗门将1000迦哩娑土地送给菩萨,菩萨只要了800迦哩娑。

阿巴帕里长老尼把自己的花园布施给僧众而入教,证得罗汉果位。[18]

佛陀或佛教僧团在接受他人的礼品时,往往给人以好处,如坎札苏玛纳长老,曾经以茉莉花献佛,“以此功德得生天上”[19]。

佛教和一些富有者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佛及其弟子接受富有者的供养3月,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一说:

尔时世尊在荻苗国人间游行,到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于彼城内,有一长者,名曰大军,富贵饶财,多诸受用。彼人有妻,名大军女,敬信三宝,贤善质直,意乐清净。彼闻世尊于荻苗国游行,来到波罗痆斯,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闻已念曰:“此应是我大师世尊。我虽频为供养,由未周备。今以我现有家赀,悉持奉上无上慈尊,略申供养。”作是念已,即往佛所。到已礼足。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大军长者随顺说法,示教利喜……尔时大军长者既闻法已,心大欢喜。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礼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苾刍众,受我三月夏安居请,我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二也说,有一个胜光王:

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即为王说微妙法,示教利喜。王闻法已,从坐而起,合掌恭敬,双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哀悯我故,与苾刍僧伽于三月日,受我衣食、汤药、卧具。”佛便默然受王所请。王于月,每日营办百种微妙甘美香馔,一一苾刍,价值百千衣服……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说,佛陀接受了500商人以10亿金钱购买的庵没罗园,“佛于此处三月说法,诸商人等亦证圣果”[20]。

凡是赠送东西给佛或佛教僧团的人只要愿意入教,大都能得道。那么,这里面有没有行贿的嫌疑?会不会对佛教的发展、腐败产生影响?另外,佛教内部后来产生那么多的教派,与其成分的复杂、入教者的动机不纯有没有关系?佛教创始于印度,发展、繁荣于印度,但为什么以后却在印度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值得思考:

佛教的信徒的成分比较复杂,许多王室成员、官吏、商人、婆罗门等参加到了佛教中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初是接受了佛教的教义,成为佛教的忠实信徒,成为断除一切烦恼、居于山林、远离尘世喧嚣、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参禅悟道、具有很高的德行的僧人。如因为常住林中而被佛陀称为“林居第一”的须菩提长老偈颂说:“茅棚已搭起,可避风和雨;好雨快降落,我心甚宽慰。心念已入定,烦恼尽断离;勇猛求精进,祈请天下雨。”[21]舍卫城波斯匿王的一个大臣的儿子维拉长老虽婚后得子,但一心向佛,一天,他正在修禅,其妻子来挑逗他,虽百般撩拨,却未能使其动心,他也没有还俗。他的偈颂说:“我曾难调御;圣道生喜悦,除疑无污垢。涅槃心坚定,维拉不返俗。”[22]长老满金也是如此。其偈颂曰:“今生的解脱,内心及外表;贪欲彻底断,进入涅槃道。心意甚宁静,一切无执著;世界之生灭,我亦悉知晓。”[23]被佛陀誉为“头陀第一”的大迦叶的偈颂中说:“应当独自居,不宜在群体;群聚心散乱,难得三摩地。应酬各类人,亦使人厌腻;既知事如此,不当喜群居。”[24]再如被佛陀誉为“神通第一”的大目揵连的偈颂说:“林居而托钵,乞食常知足;心境常持定,灭除魔眷属。林居而托钵,乞食常知足;撼退众魔军,如象毁竹屋。”但无可讳言,入教者中的有些人未必能长期坚持。正如帕拉萨利耶的偈颂中所说:“无漏修禅者,可敬大长老;如今俱入灭,贤者亦甚少。”[25]“善法智慧退,胜教已灭了;今世多罪恶、污垢和烦恼。有人尚清闲,善教唯遗响。”[26]再如菩须长老的偈颂中说:“懒惰懈怠者,利养唯追逐;不愿林中居,只喜村镇住。”[27]所以正如邓殿臣在《长老偈·长老尼偈》一书的前言中所说:“佛陀入灭后,僧团似乎很快走向了腐败堕落,持正法者日少,逐名利者渐多。”[28]

入教者的成分举例:加入佛教的人的成分非常复杂,有婆罗门、商人、富人、王子(如一个名叫高提克的人,是末罗国的一个王子,他和另外三个同族王子苏巴忽、瓦里亚和乌迪亚一起加入佛教。[29]安加纳瓦尼耶长老系吠舍尼跋衹的王族出身,同其他几个王子一起出家为僧[30])、农民(一个名叫苏曼格拉的人入教)。[31]王子维摩勒峤陈如是瓶沙王和妓女庵婆巴利之子。

Ekudaniya(意为“自说”)长老出身于舍卫城的一个富裕的婆罗门家庭。[32]尼德长老出自婆罗门种。[33]苏那迦长老出自婆罗门种。[34]

瓦恰巴拉出身于王舍城一个富有的婆罗门家庭。[35]

车匿长老是净饭王宫中一个奴仆之子。[36]

布那长老,平民出身,青年时曾经经商。[37]

苏亚摩长老,出身于吠舍离的婆罗门种。[38]

苏萨拉得长老,婆罗门种。[39]

比央加哈长老,吠舍离城离车的王族出身。[40]

萨弥迪古德长老,舍卫城婆罗门种。[41]

悉哈长老,末罗国王族出身。[42]

那盖得长老,出自释迦种(王族)。[43]

阿主那,从耆那教转而成为佛教长老。[44]

拉迦达得长老,出身于舍卫城一个商人家庭。他成年后赶500车队到王城经商,因为与日收千金的妓女交往,**尽家财,沦落到衣食无着,遂入教。

亚瑟达得长老,末罗国王族出身。

帕维彻长老,摩竭陀的婆罗门种。[46]

提沃萨婆长老,一个太守之子,自己也曾经为官。[47]

萨弥达得长老,王舍城婆罗门种。[48]

书友推荐: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韵母攻略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交易沦陷全家桶悖论可怜的社畜人间政道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人生如局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美母的诱惑
书友收藏:影视之推女系统掌中的美母重生少年猎美熟女记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父债子偿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恶魔大导演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叶辰风流(幻辰风流)韵母攻略人妻调教系统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仙子的修行妈妈又生气了豪乳老师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