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张大可:《中国小通史·三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版。
张国刚:《文明的对话:中西关系史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崔金泰:《传播文明的使者》,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2,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周良霄、顾菊英:《元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赵世瑜、赵世玲、张宏艳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日]冈田英弘:《世界史的诞生》,陈心慧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6年版。
[日]宫泽知之:《宋代中国の国家と経済:財政·市場·貨幣》,東京:创文社,1998年版。
[日]真人元开:《唐大和上东征传》,汪向荣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恩格斯:《反杜林论》,吴黎平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王玲协助,袁翰青、王冰、于佳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英]培根:《新工具》,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英]威尔斯:《世界简史》(修订本),卜仙元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6年版。
2。论文
蔡美彪:《试论马可波罗在中国》,载《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见《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
陈寅恪:《论韩愈》,载《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
程妮娜:《论猛安谋克官制中的汉制影响》,载《北方文物》1993年第2期。
存理:《元代回回商人的活动及其特点》,载《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杜洪涛:《明代的国号出典与正统意涵》,载《史林》2014年第2期。
高敏:《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所见孙吴的屯田制度》,载《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
葛红:《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及其影响》,载《历史教学问题》1994年第5期。
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载《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3期。
姜维公、姜维东:《“辽”国号新解》,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
李东:《从吉林境内的金代窖藏铜钱谈当时的货币经济》,载《北方文物》1997年第3期。
李干:《元代的商品经济》,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
李桂芝:《契丹贵族大会钩沉》,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
李浩:《唐代“诗赋取士”说平议》,载《文史哲》2003年第3期。
李晋江:《指南针、印刷术从海路向外西传初探》,载《福建论坛》1992年第6期。
李学江:《从〈天盛律令〉看仁孝时期的西夏货币》,载《固原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李治安:《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载《历史研究》2011年第5期。
梁淑琴:《试论金代的货币经济》,载《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1期。
刘光临:《市场、战争和财政国家——对南宋赋税问题的再思考》,载《台大历史学报》2008年第42期。
刘浦江:《关于金朝开国史的真实性质疑》,载《历史研究》1998年第6期。
刘浦江:《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