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哪些>第一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一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第1页)

第一节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05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逐步提高,从政策上、措施上、资源上、创新上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大发展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方面逐步健全完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地位大幅提升

在中央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应当履行的公共服务基本职能之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中央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规划和具体政策。2006年9月13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其中明确了“十一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内容和任务。200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明确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抓手及工作要求。2012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再次提出:“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根据国家的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央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跟进,纷纷出台了实施意见和规划。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8年,大约有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文化发展规划,11个省市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意见。江苏(2007年)、山东(2008年)、深圳(2007年)是较早出台实施意见的省市。[1]此外,随着2010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启动,很多城市更是纷纷推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大提升。

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大项目进行规划建设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亮点。国家级专项规划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部、财政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国家广电总局)、“农家书屋工程”(新闻出版总署)、基层文化建设工程(财政部、建设部、文化部)。各地还推出了地方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规划,例如,杭州市在出台《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之后又制定《杭州市城区文化设施三年实施规划行动计划》(2008)。深圳市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从2003年起先后出台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三年规划(2003-2005)》、《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2]

二、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稳步增长、设施网络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财政经费保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为关键的保障因素,特别是在现阶段,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往往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十一五”时期,全国文化事业费(不含基本建设投资和文化管理部门行政运行经费)总计1220。4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6倍;年均增长19。3%,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2010年和2005年相比,城市文化建设投入增长110。24%,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增长140。98%,均实现了投入总量五年“翻一番”。人均文化事业费2005年为10。23元,2010年增加到24。11元,同比增长135。7%,同样实现了五年翻番。2011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92。62亿元,与2007年的198。96亿元相比,增幅达97。34%。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7年的15。06元增加到2011年的29。14元,增幅为93。49%。[3]

延伸阅读10-1

近几年我国文化投入情况

图10-1近几年我国文化投入

资料来源:文化部财务司,《近几年我国文化投入情况及对策建议》,见http:。t。gov。es201111t20111128_153324。html,2011-08-23。

地方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也保持了良好态势。例如,浙江省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该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总额(不包含对基本建设的投入)分别为17。26亿元、21。9亿元、26。14亿元、32。28亿元,年均递增速度为23。2%,高于同期财政预算总支出年递增速度1。33个百分点,人均文化投入从“十五”期末的30。38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62。32元,位居全国前列。2006-2009年,浙江省农村文化事业费为22。44亿元,年均递增速度22。76%。[4]

延伸阅读10-2

2008年全国各地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200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248。04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62427亿元)的比重为0。40%。分地区看,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最高的省份为浙江,达到0。86%,最低的为河北,为0。28%。从分省情况看,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超过0。5%的省份有:浙江(0。86%)、北京(0。76%)、宁夏(0。72%)、海南(0。63%)、天津(0。61%)、福建(0。60%)、山西(0。56%)、云南(0。54%)、广东(0。54%)、上海(0。52%)。与教育、卫生、科技事业费相比,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然较低。2008年,教育、卫生、科技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4。32%、4。36%、3。38%。

资料来源:《全国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分析》,见http:。mcpr。

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据统计,2007-2011年,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27366个,其中公共图书馆584个,文化馆622个,艺术表演场馆96个,文化站26064个。全国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设施面积由2007年的56。1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73。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面积由2007年的126。2平方米提高到2011年的221。2平方米。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显著改善了基层文化设施的整体面貌。财政部2008-2011年安排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专项资金15亿元,为中西部22个省(区、市)已建成且达标的17227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和开展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器材。2009-2010年,中央财政共投入5。8亿元,对全国面积不达标的447个公共图书馆、1147个文化馆进行修缮。[5]

服务网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进行文化创作的平台。在城市,公共文化网络建设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演剧院、文化馆、美术馆以及“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等设施上。在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主要是“四个一”:一个图书馆(室)、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室)、一个户外文化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健身、露天电影放映场地)、一个文化长廊。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独立建制公共图书馆2952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8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40390个,基本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6]

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如上海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具规模;2007年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323万平方米,新建小区文化活动中心达100个。苏州市已建成文化馆1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6个,大小文化广场近百个,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近70。58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到0。12平方米,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文化中心枢纽,联结各市(县)、辐射广袤乡村的布局合理、配套健全、起点较高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体系。

三、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标准日益完善

标准化是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具体就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2005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住建部、国土资源部、发改委、文化部等部委联合先后出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2008)、《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2008)、《文化馆建设标准》(2010)。2009年,文化部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2012年5月,《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正式实施,公共文化机构设施建设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服务运作日益规范。

延伸阅读10-3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节选

第一条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加强和规范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水平,加速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依据法律、法规及国家现行政策,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新建居民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四条公共图书馆事业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共图书馆建设属于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应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

第五条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地方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建设上也有所作为。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试行)》(2007)。上海市2004年推出《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基本配置要求》,2007年又根据需要进行了修订;2006年制定《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资格认定标准(草案)》,2009年5月又颁布《上海市公共图书馆行业服务标准(试行)》。山西省于2008年开始实施《文化系统公共文化体系服务标准(试行)》,包含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农村公益电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五大类。浙江于2010年在全国推出首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体系,涵盖了政府投入、设施建设、队伍规模、公共服务、社会参与和文化惠民创新等6个方面23个指标。

延伸阅读10-4

《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试行)》节选

第三十三条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包括:演出排练、电影放映、图书阅览、展览展示、文化信息共享、文艺创作、文化技能培训、校外活动、学生自习和娱乐健身等基本服务,满足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街道乡镇文化设施应弥补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的功能不足,提升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可以增设综合性小型剧场。

第三十四条各文化服务机构每月开展的重点文艺活动不少于2次,全年不少于24次;每月开展的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讲座不小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应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及时增加相应的文化活动频次。工作人员要做好每次文化活动的登记备案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工作。每月要定期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进行分析总结,调整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满意度。

第三十五条各文化设施应当不断完善,丰富更新所藏图书和文献信息资源,每年应对藏书量的30%进行流转、补充或更新。街道乡镇级文化设施图书阅览坐席不少于30席,藏书量不低于5000册,报纸杂志不少于50种。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藏书量不低于2000册,报纸杂志不少于30种……

书友推荐: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韵母攻略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交易沦陷全家桶悖论可怜的社畜人间政道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人生如局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美母的诱惑
书友收藏:影视之推女系统掌中的美母重生少年猎美熟女记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父债子偿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恶魔大导演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叶辰风流(幻辰风流)韵母攻略人妻调教系统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仙子的修行妈妈又生气了豪乳老师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