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赵淑萍pdf>第三 记者职业素养案例分析

第三 记者职业素养案例分析(第2页)

默罗在大学的成绩,不是门门功课优秀,但在某些方面则表现出特殊的才华。他对文学、诗歌、戏剧、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与很强的理解能力,尤其热衷于讲演课。演讲使他涉足社会学的各个领域,使他深入考察社会历史与现状,注视未来发展的趋向。这些经历锻炼了他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养成了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西方有位新闻学家说过,新闻记者应该接受作家的全部训练。默罗的经验足以证明这是一个良好的忠告。

(3)出众的口才

报纸新闻是用文字来做报道,广播则用声音传播新闻。这就给广播记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不但会写文字广播稿,而且能够口头播报。这就是说,出众的口才是广播记者的必备条件之一。口才出众并非指音质多么动听,音调多么纯正,而是指口头驾驭语言的能力。口头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记者的思维能力与判断事物的速度。

默罗的口才得天独厚。早在中学时代,他就表现出出众的口才。校方在他毕业时下的评语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有卓越的演说才能。”大学期间,他主修讲演学,讲演课成绩在全校名列第一。

得天独厚的口才,使他能驾轻就熟地进行现场广播。他的广播不但出口成章,而且做到了口语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广播新闻只是5~10分钟的书面化简明新闻。默罗在没有丝毫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独辟蹊径,突破了广播新闻的旧模式。我们仅举他在维也纳城陷落时做的开篇现场广播为例——

“我是爱德华·默罗,此刻正从维也纳报道。现在是凌晨两点三十分,希特勒本人还没有到达市内。看来,没有一个人知道希特勒会在什么时候到达这儿。但是绝大多数人预料他可能在明天早晨十点之后某一时刻到达……

“……年轻的纳粹冲锋队员乘车在街道四周闲**。他们乘着军用卡车,各种型号的装甲车,唱着歌,向人群投扔橘子皮。几乎所有重要大楼都设有武装警卫,包括我现在临时广播的这座楼房……整个城市有一种断定要发生某种事情的迹象,每个人都在等待着,想知道希特勒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会到达这里。”

这一段广播报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体现了我们今天强调的广播口语化特点。默罗的口语广播引起了美国广播新闻的巨大变革,许多记者模仿他的方式进行口语广播,许多电台开始根据广播的特点,采取新的形式播发消息。

一个广播记者要能做到出口成章并能做到口语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默罗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他的口才是长期锻炼的结果。

(4)精彩的播报方式

大凡在业务上有独创精神的记者必定形成自己特有的报道方式,默罗也不例外。他具有个性风格的报道方式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沉静、庄重、克制、准确。《这里是伦敦》开播时,美国政府还保持中立态度。在这种情形之下,要想把美国人引入战争的任何暗示都会遭到抨击。默罗深知这一点。他反复思量: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报道他所目睹的事件呢?怎样报道那些没有遭难、而即将要遭难的人们呢?他用好多夜晚走到平顶楼上,现场报道空袭“演习”。他搜寻恰当准确的词句,把他目睹的事件报告给他的听众。当时,许多政治家认为英国就像一支筋疲力尽的部队,无力再抵抗了。默罗没有同这些论调争辩,他只是报道目睹的事实。1940年12月24日,默罗向听众广播说——

“大约一小时前,圣诞节在伦敦开始了。教堂的钟声半夜没有响。当钟声再发出响声时,它将宣告新的空袭即将来临……站在屋顶上的人们正在注视着周围的动静。高射炮准备就绪……消防队员和救护车也在整队待命。从伯明翰一直到伯利恒都已进入战备防范状态……”

默罗的报道用事实告诉听众:英国将继续战斗下去。这是客观报道方式达到的效果,是用事实说话的力量所在。

《这里是伦敦》现场广播形成默罗独特的报道风格。这种风格沉静、庄重,既不失去尊严又不呆板僵硬;它克制、准确,既避免冲动又做到毫不夸张。它允许使用尖刻的词句,但表达时必须婉转而有力;它杜绝使用矫揉造作、大肆渲染、狂热无度的语言,而喜欢使用简洁、精练的语言。

人们研究文学家的作品,很强调其特有的风格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对新闻记者的作品却很少在报道风格上进行分析、评价。甚至一些人认为,新闻作品是易碎品,谈不上什么个性风格。其实不然,默罗的广播报道风格证明:反映时代风云的新闻作品具有永久的价值。有所作为的广播记者应该从播报方式上形成个性风格,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富有正义感和良知

翻开中外新闻史,我们发现顺应历史潮流并推动历史发展的成功记者在政治上也一定是进步的。为人熟知的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约翰·里德以及我国名记者邵飘萍、范长江等人的政治态度和见解足以证明这一点。爱德华·默罗也不例外,他一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是他良好政治素质的最好见证。

(1)质朴的感情

默罗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其内在因素出自他对普通劳动人民质朴的感情与他作为一个记者的纯正良心。

默罗出生在一个农场工人家庭,自幼对美国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有着较深的体会。正当他进入青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美国大地。他目睹了大萧条时期工厂倒闭、学校停课、无数中下层失业的人群流落街头的凄凉情景。同时,他看到美国上流社会尽管受到大萧条冲击依然挥金如土。这些不平等的现象深深嵌入他的脑海。对普通劳动人民淳朴的感情使他跻身于社会名流之后也始终注视、关心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权利。1960年,他揭示农业季节工人困境的《收获的季节》电视纪录片,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畸形,让人们意识到现实的不平等。

默罗对普通人的感情不仅表现在关心他们的生活上,还表现在关心他们的权利上。“默罗以他的对真理坚忍不拔的追求,对英语的爱好和对美国遗产的精华的钟爱,仍然是正直的广播新闻工作者的良心”。1956年8月,中国政府宣布愿意接纳美国记者来中国访问、采访,可是国务卿杜勒斯断然拒绝。在他受到舆论界激烈抨击后,他同意互派记者。但必须分别批准中国记者以个人身份来美,同时暗示,不能承认共产党官方身份的记者。这样就破坏了双方接纳记者的起码对等条件。为抗议国务院的禁令,有三个美国记者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其中有巴尔的摩的黑人记者威廉·沃西。CBS请沃西在北京通过短波为CBS做广播报道。副国务卿墨菲很快打电话给CBS,说服他们不要再播这类报道。CBS不但遵命,而且还取消了一次有关讨论国务院政策的节目。默罗对此非常气愤,立即在自己主持的节目里评论了这些问题,为此受到CBS的指责。

沃西回国后,护照被吊销。默罗为了伸张正义,他起草了一份支持沃西的辩护状,把这一事件带到法庭上。他强调沃西作为记者应有的权利,同时强调国家应保证公民得到广泛信息的权利。他说:“如果全体选民不能自由获得广泛的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得出对我们国家、我们世界明智的结论,那么民主政府则不能存在。”

默罗对电视回避现实的某些做法严厉谴责,大声疾呼,但公司的巨头们充耳不闻,反而对默罗引起的麻烦感到不安,1958年7月和1959年6月先后砍掉了默罗主办的《现在请看》和《面对面》节目。CBS董事长佩利毫不讳忌地说,默罗给我们造成的麻烦太多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默罗在政治上是同美国统治阶级的意志背道而驰的,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2)坚持正义、追求真理

许多进步的记者除了感情上同人民产生共鸣外,还在理性方面抱着坚定的信念。

美国新闻学教授埃默里在其《美国新闻史》一书的结尾说:“人民的权力只有在他们决心保卫这种权力,而且愿意保卫那些仅仅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给他们传递消息和舆论的人的时候,才是有力量的。从印刷工人詹姆斯·富兰克林直到广播记者爱德华·默罗,曾经有很多男男女女是这样力求做到的。”默罗作为这样的榜样,是受之无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拉开之前,他对英、法的绥靖政策深为不满。“像丘吉尔一样,甚至在慕尼黑危机之后,他就一直对英国政府的优柔寡断持批评态度。”他给父母的信中说,“就英国而言,他们对我们有相当的成见。他们明确表示,他们不喜欢我最近说的一些事情。因而,我或许会被从这个国家赶出去。好几个占据要职的人已对我提出了父亲般的劝告,叫我按自己最大的兴趣做使这个国家喜欢的报道。”英国参战后,他又积极报道英国反对法西斯侵略者而展开的斗争。默罗逝世时,英国首相威尔逊称他为“这个国家的独特的朋友”。默罗为揭露法西斯侵略行径做的努力,表现了他善于审时度势和鲜明的立场。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坚持正义、追求真理的信念,就不会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报道。

新闻报道受客观事实的制约。在报道复杂多变的政治时局时,选择什么样的事实可以反映出记者的政治态度和立场。默罗选择“米洛案件”揭露麦卡锡主义,反映了他的鲜明政治态度。

真正在政治上有独到见解的记者都是放眼世界的。默罗对国际事务所持的见解在今天看来是有远见卓识的。

他披露“米洛案件”时曾在电视上深刻地指出,“在个人和国家的全部关系方面,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将自行其是。这一点是不能归咎于马林科夫的,甚至我们的盟友的。在我们看来,也就是在弗雷德·弗兰德利和我看来,那是一个应该无休止地争论下去的问题……”

默罗对世界事务的看法曾得到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元帅的赞同。这里仅举出默罗对中国问题的看法,可以略见他的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他认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是“不可思议”的。作为记者,“他警告美国当局不应同中国发生任何武装冲突,高声反对在朝鲜使用原子弹的主张”。他说,“所谓正是为我们的盟国而战的论调完全孩子气,这无论如何不能抵挡中国”。朝鲜战争停战时,中美双方在朝鲜板门店谈判,美国国内一些人指责这种谈判是绥靖政策,默罗驳斥道,和平不能同绥靖政策混为一谈。

杜勒斯任国务卿时,竭力反华反共,默罗对美国这种对华政策深为不满,他坦率地说,我对这些问题没有什么研究,但我知道,杜勒斯把这个问题搞得一团糟。

1956年,默罗从中东采访回国,得知通过缅甸总理吴努的从中搭桥,中国总理周恩来同意在仰光接见CBS记者。默罗立即飞往仰光,成为第一个采访周恩来的美国电视记者。然而,由于CBS屈服于国务院的压力,把默罗采访周恩来的电视片安排在电视收看非“黄金时间”——晚上11点15分——播出。尽管如此,“对杜勒斯来说,周恩来沉静的面孔出现在美国人民起居室,是一件使他激怒的事情”。默罗一度认为,他或许能成为沟通中美关系的桥梁,但由于杜勒斯强硬的反华政策,没能如愿以偿。

书友推荐: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韵母攻略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交易沦陷全家桶悖论可怜的社畜人间政道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人生如局母上攻略续(白虎版)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亮剑:开局拿下鬼子据点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美母的诱惑
书友收藏:影视之推女系统掌中的美母重生少年猎美熟女记我的人渣指导系统(加料版)父债子偿我的道家仙子美母高冷的丝袜女总裁妈妈被混混同学屈辱玩弄恶魔大导演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叶辰风流(幻辰风流)韵母攻略人妻调教系统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逆子难防(母上攻略同人)仙子的修行妈妈又生气了豪乳老师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