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第十五章 古代埃及的文化

第十五章 古代埃及的文化(第1页)

第十五章古代埃及的文化

第一节古代埃及的文字

古代埃及文明最伟大而独特的成就之一,是象形文字的发明。从公元前4000年象形文字的产生到公元4世纪象形文字的最后绝迹,这种神秘难懂的文字在埃及使用了3000多年。它促进了古代埃及社会的发展,也使古代埃及的灿烂文化得以保留,为后世人们所了解。

一、象形文字的产生和演变

古代埃及文字形成之后,在文字形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即象形文字、祭司体文字、世俗体文字和科普特文字。

象形文字[1]在古埃及使用的时间最长。从形成到迄今所知最晚的象形文字铭文——刻写于公元394年的菲来铭文,3000多年时间里象形文字从未被废弃过。象形文字(hieroglyph)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由hieros(神圣)和glupho(雕刻)组成。希腊人之所以这样称呼古代埃及的文字,是因为他们最初见到它时,它几乎仅见于神庙的墙壁和公共纪念物上。古代埃及人自己则称这种文字为“神的文字”,他们认为是智慧之神托特发明了文字。

象形文字起初用于各个方面。它既可以刻在神庙或墓室的墙壁、木棺、石棺、石碑上,或是写在纸草纸上,用于宗教或纪念性铭文;也可以用来书写商业和官方文件。神庙、墓室墙壁及公共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常常刻画得很精美,并绘有鲜艳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给人以美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越来越限于纪念碑上,限于宗教性内容上。

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向一般是从右到左,但也可以从左到右,从上向下,或从中间向两边分写,以达到美的装饰效果为原则。阅读时根据文字中人或动物的面向来判断,人或动物都面朝着文字的起始之处。

由于象形文字复杂难写,第5王朝时,从象形文字中简化出了一种草体字,即祭司体文字(hieratic)。“祭司体”或“僧侣体”一词来自希腊文hieratikos,意为“祭司的”或“僧侣的”,因为希腊罗马时期这种文字只由祭司使用。祭司体文字主要写在纸草纸上,起初与象形文字十分相像,公元前2000年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外形上与象形文字差别很大,主要用于一切非宗教的文书。公元前1000年后,祭司体文字也用来在纸草纸上书写宗教文献。

从公元前700年起,祭司体文字逐渐被一种更草的字体所取代,这就是世俗体文字(demotic)。这个词源于希腊文demoticos,意为“大众”。这种字比较简单,书写起来速度更快,托勒密王朝时期在商业文书、日常生活事务、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都应用这种文字。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上所用的3种文字中,就有一种是世俗体文字。世俗体文字的书写方向和祭司体一样,从右到左写。

公元3世纪时的科普特文字的出现是埃及文字发展的第4个阶段。希腊人统治埃及时期,希腊语成为当时的官方语言,希腊文字成为官方的文字。罗马人统治埃及时期,出现了基督教,许多埃及人接受了这种宗教。为了书写《圣经》,人们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补充进了7个世俗体的文字,从而形成了科普特文字。科普特文字是用希腊字母写成的。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埃及,阿拉伯语取代了科普特语,科普特语只限于在教堂中使用。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懂得这种语言和文字了。

图15。1罗塞塔石碑。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从象形文字发展的4个阶段看,其趋势是从繁到简,但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字。科普特文字是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唯一写出了元音字母的阶段。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仅在几千年里传承了古代埃及文明,而且对埃及周边地区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产生有着重大的影响,而腓尼基字母文字又是东西方多种字母文字之源。

二、象形文字的结构

象形文字基本上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3部分组成的。

表音符号(phonograms)在外形上与表意符号一致,但有了发音的功能。如表示嘴的符号读r音,脚的符号读b音,面包的符号读t音,锄头代表mr,脸则代表hr音。当这些符号用作音符时,它们便失去了图形本身的含义。经过长期的使用,到公元前600年左右,已形成规范化的表音符号系统,包括单辅音、双辅音和三辅音3种类型,其中以单辅音使用频率最高。象形文字有24个单辅音符号,每个符号代表1个辅音,类似于字母,如面包的符号读作t;双辅音符号是用一个符号表示2个辅音,如锄头的象形符号发为mr的音;三辅音符号是一个字符代表3个辅音,如表示心与气管的象形符号读音为nfr。表音符号的使用大大简化了象形文字。下表为埃及文字的单辅音符号表,即所谓的“字母表”。

图15。2字母表。刻于罗塞塔石碑上。伦敦大英博物馆藏

众所周知,古代埃及的文字中没有写出元音。由于是省略了元音,所以我们根本无法了解古代埃及文字的发音。如“天空”一词,在埃及文中只写了p和t两个辅音的象形符号,而p、t两个音,却可以和许多元音相配,如pot、pat、peet、epet、opet、pata、puat等,元音可以放在词里的任何一个地方。常常有一些词,辅音完全相同,但因为没有元音,就容易导致词意的混同。如“结冰”和“往回走”这两个动词的表音符号是完全一样的,都读hs,那怎么判断它要表达的意思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埃及人使用了限定符号(determinative),即在词尾加上一个纯属表意的图形符号,它不发音,但起着确定该词属于哪个范畴的作用,引导读者掌握词汇的正确含义,这和汉字中的偏旁部首相似。例如,为了区分“结冰”和“往回走”这两个词的词义,就必须在词尾加上一个限定符号,如果限定符号是船帆,就表示“结冰”;如果限定符号是一双迈开的腿,则表示的是“往回走”一词。限定符号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即充当词与词之间的分界符。象形文字的词与词之间不留空隙,也没有标点符号,但限定符号位于词尾的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断词断句。

总之,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在象形文字中结合使用,分别表明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和引申义)、发音及所属范畴,构成了“形、音、义”三种文字基本要素,说明象形文字是比较规范、系统的文字体系。

三、象形文字的书写

象形文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没有字母,只有成百上千的图形符号,而象形文字就是由这些代表各种不同语音和语义的字符组成的。要掌握这种文字,除了逐字识别、反复练习之外别无他法。据统计,写出简单的句子最少需要会200个象形文字的字符,再进一步的水平需要750个字符,而要想做一个出色的书吏,就得再多掌握几百个字符。[2]古代埃及的学生要在学校里学12年,才能熟练地运用象形文字。学习文字如此艰难,因此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知书识字。广大的农民或贫寒人家的子弟没有财力也没有精力读书写字,只有富家子弟才有条件接受长期教育,不仅学习文字,还学习天文、几何、算术、历史和地理等课程,学成之后担任国家各级官吏和神庙祭司。这些掌握了文化知识的人被称为书吏,他们构成了广大埃及社会的知识阶层,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和祭司一起垄断了广大埃及的文字知识。

书吏的书写材料极为广泛,有石头、木头、金属、皮革、陶片、麻布、纸草纸等。纸草纸是古代埃及人民的独特创造,在古代地中海世界颇负盛名,是当时人们最常用的书写材料。纸草纸是用产于下埃及沼泽地的水生植物——纸草制成的。人们将收割回来的纸草先顺其纹路用刀劈成薄片,再把垂直相压的两层薄片粘连起来,经过一番处理之后便成了比较薄而且比较光滑的纸张,数张纸连接起来便成了纸草纸卷。纸草纸具有平、软、轻、易于书写等优点,对象形文字向笔画简单、能够快速书写的祭司体、世俗体文字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纸草纸也易潮易燃,不易保存。古埃及使用过大量的纸草纸,我们现在发现的只是其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四、古代埃及的书吏和书吏像

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中“书吏”一词的意义是“写字的人”,它有3个书写工具(调色板、小罐和笔筒)组成,这3样工具有一根细绳连在一起,由书吏随身携带。调色板上装有红、黑两种墨块,用墨碗盛着,写字时就用小罐里的树胶液调墨。一般红色的墨用于起行或文章的结尾、抄写者名字等部分,黑色的墨用于正文。书吏使用的笔是用芦苇的茎做成的,长15~25厘米。笔端部分用牙将纤维咬开,形同刷子。笔在树胶中润过之后,即可醮墨汁书写。在文物中我们见到书吏肩上挎着调色板,如下图所示,一幅的内容是一个书吏,他盘腿而坐,肩上挎着一个调色板,腿上摊着一卷纸草;另一幅的内容是几个书吏站在那里一只手拿笔,另一只手拿着书板在写,虽然我们没有见到他们随身携带的调色板,但既然他们在书写,当然会有调色板。

图15。3书写工具

书友推荐:一屋暗灯迟音(1v1)小欢喜之群芳乱欲我的道家仙子美母吾弟大秦第一纨绔可怜的社畜债务偿还系统伏特加与曼特宁神豪的后宫日常配种(1V1,SC)戏里戏外(1v1)H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仙子的修行·美人篇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重生之娱乐圈大导演娱乐圈的曹贼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房客(糙汉H)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
书友收藏:女神攻略调教手册韵母攻略冷艳美母是我的丝袜性奴租赁系统:我被女神们哄抢!娱乐圈的无耻统治者蛊真人之邪淫魔尊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我丰乳肥臀的瑜伽教练母亲和保守的翘臀长腿女友被得到催眠APP的猥琐大叔调教成了专属肉便器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妈妈又生气了斗罗大陆之极限后宫(无绿改)无限之邪恶系统掌中的美母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众香国,家族后宫人妻调教系统随心所欲神豪系统赛博经纪人我的冷艳教师美母和明星校花女友变成同学们的性奴竟是一个熊孩子的策划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