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发得很早,但这也并不是说我就可以准时到达。
●我不能总是期望每件事都那么完美。
●如果别人扰乱了我的正常生活,我没有必要生气,我可以平静地面对。
●上班的路上会发生什么事我也控制不了。
●如果发生了一些我无法控制的事情,我是不会感到内疚的。
●如果我的经理因为我迟到而生气,那么我可以向他解释。
如果“计算机”里有这些“自动驾驶仪”,当“黑猩猩”生气、烦躁的时候,它查看“计算机”里的这些东西就会意识到它不应该生气、烦躁,它就会镇定下来。但是,这些想法需要不断灌输才能让它们扎根在大脑中,这样“计算机”中的路径(即想法)就会取代之前的那些负面想法。
以“应该”命名的强大的“小妖精”
一个普通的、有杀伤力的“小妖精”之所以会出现,罪魁祸首就是“应该”这个词。“小妖精”通常指包含“一定”和“应该”这样字眼儿的言论。使用这些词的时候要三思,因为这些词很绝对,一般情况下使用都不是很合适,会导致消极影响。
“如果我对别人和善,他们都应该对我和善。”
如果“计算机”中存在这样的想法,当有人对你不和善的时候,你的“黑猩猩”受“计算机”中的这种想法影响,你就会生气、沮丧、很受伤。事实上,别人不一定非要和你有一样的价值观,或者按照你的原则来生活。接受了这个事实,你可能想用“自动驾驶仪”取代“小妖精”。用“可能”取代“应该”,你会发现一些事实真相,按照这些事实真相行事的话,一切都会变得很容易。所以,“自动驾驶仪”就是:“如果我对别人和善,他们也可能对我和善。”如果别人不对你和善,你也不会失望或者惊讶。
下面来看一些例子。把“可能”和“应该”互换,想想这两种说法在感觉上会有什么不同。
这两种说法的不同之处是,“应该”通常给人的感觉是评价、命令、愧疚或者挫败感,“可能”经常给人一种可能性、希望,一种选择性、授予权利和改变的可能性。“必须”和“或许”也是一对对应的词。你可以用这两个词试着造几个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
期望某些事或许会发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要求某些事必须要发生是不合理的。当然,有些情况下,“必须”和“应该”这些词的使用还是比较合适的,我就不建议把这两个词从字典中去掉了!
与“小妖精”共舞
一群“小妖精”聚集到一块儿的时候,很难把它们分开。“小妖精”们都互帮互助。当你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或者有了一个又一个负面想法的时候,你就和“小妖精”共舞了。
打个比方,假设你准备去见你的亲戚。你的“计算机”中有一些“小妖精”开始苏醒,然后跟你说话。这样“黑猩猩”就开始活跃了。小妖精可能会是这样的:
●我要给他们留个好印象。
●他们可能会对我评头论足。
●可能我们都没有什么共同点。
●要是我出洋相的话,他们会觉得我很蠢。
虽然这些负面想法一起作怪,但是,这些想法都可能会是事实。
怎样识别每一个“小妖精”?它们如何一起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把它们记录下来。把它们记下来,这样你就可以各个歼灭。一起消灭它们是不可能的,消除每一个“小妖精”都需要不同的对策,而且这些对策要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这样才能先消灭它们,然后用“自动驾驶仪”(可接受的事实)取代它们。
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就这么做!
首先,你的对策一定要让自己信服,让自己觉得是真实可信的,否则它们就不能消灭“小妖精”。所以,针对每一个“小妖精”,你都要想出一个可行的对策,每个对策都要建立在你相信的事实的基础上。一旦想到对策,你一定要把它们记录下来,而且要不断地提醒自己,知道它们已经扎根在你的思想中。不管你做什么,不要给自己洗脑,或者欺骗自己去相信那些你自己不可能相信的事情,因为这样不能阻止“小妖精”。
强化“自动驾驶仪”,然后消灭“小妖精”,可能要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小妖精”有个烦人的习惯,它会经常“回来看看”,所以要小心它们。你要警惕,每次识别出它们就立刻处理掉。
阻止更多的“小妖精”进入“计算机”中
如何向“计算机”中输入“自动驾驶仪”或者“小妖精”?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包括讨论和教育来完成。无论你在生活中经历什么事情,你都会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用消极的态度看待事情,“计算机”中就会出现“小妖精”,它们就成为你的参考标准;如果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自动驾驶仪”就会出现在“计算机”中。所以,当你向“计算机”中输入信息的时候,要仔细思考你的经历,然后正确阐释它们,这一点很重要。
举个例子,你去上班,有人对你很尖刻、很冷漠,那么“黑猩猩”就很容易情绪失控,草率下结论,例如:“这个人不喜欢我。”“他们有问题。”“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欢我。”“黑猩猩”的看法不胜枚举。
运用逻辑思维的“人”想法就不一样,“人”的想法更多的可能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人对我这么冷漠,我要找到原因”,或者“只要我一如既往和善对人,别人怎么对我无所谓”,或者“也许出了什么问题,他们心情不好,也许在担心什么事情”,又或者“也许是我做错了什么,他们不高兴,我得去道歉”。同样,这样的想法也是不胜枚举。
如果我们听“黑猩猩”的,新的“小妖精”就会被植入“计算机”中,进一步壮大了之前的“小妖精”的力量。如果我们听“人”的,让“黑猩猩”闭嘴,我们首先要尝试着找到事实真相,然后将“自动驾驶仪”输入“计算机”中。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听“黑猩猩”的,一定要听“人”的,首先找到事实。这样的话就可以把“自动驾驶仪”植入“计算机”中,作为之后的参考标准。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你找那个对你冷淡的人谈话,也许会发现,其实他今天是因为头疼才让你感觉他对你冷漠,然后他可能会因此向你道歉。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向“计算机”中植入这样一个“健康”的“自动驾驶仪”: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你感觉其他人表现得很冷漠,不要草率下结论。如果觉得别人真的很冷漠,首先要找出事实真相,然后再作定论。
另一方面,比较极端的情况是这样的:那个对你冷漠的人跟你翻脸,说他们不喜欢你,他们就是想对你很无礼。这个时候你至少可以向“计算机”中植入一个新的“自动驾驶仪”: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我,我要承认这个事实。有时候,不管我怎么做都没办法赢得每个人的喜欢。
无论怎样,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黑猩猩”和“人”的不同的阐释方式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