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蔡艳。CAT中能力参数估计方法的改进,R-MLE估计法。心理学探新,2016,36(1):92-96。
蔡艳,丁树良,涂冬波。英语阅读问题解决的认知诊断。心理科学,2011(2):272-277。
蔡艳,苗莹,涂冬波。多级评分的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心理学报,2016,48(10):1300-1308。
蔡艳,谭辉晔,涂冬波。哪个测验Q矩阵更合理:基于DINA模型测验Q矩阵合理性侦查指标及其比较与应用。心理科学,2015(5):1239-1247。
蔡艳,涂冬波。属性多级化的认知诊断模型拓展及其Q矩阵设计。心理学报,2015,47(10):1300-1308。
蔡艳,涂冬波。基于属性层级关系的rRUM模型优化——模型解释力及判准率的提升视角。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1):47-55。
蔡艳,涂冬波,丁树良。认知诊断测验编制的理论及方法。考试研究,2010(3):79-92。
蔡艳,涂冬波,丁树良。基于群体水平评估的认知诊断模型开发与应用。心理科学,2014(2):468-472。
蔡艳,涂冬波,丁树良。MIRT模型中多维能力及其相关矩阵估计的影响因素。心理学探新,2014,34(5):426-430。
蔡艳,涂冬波,丁树良。五大认知诊断模型的诊断正确率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分布形态、属性数及样本容量的比较。心理学报,2013(11):1295-1304。
车芳芳。融合模型在初中代数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陈平。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项目增补——以DINA模型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陈平,丁树良。允许检查并修改答案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心理学报,2008,40(6):737-747。
陈平,丁树良,林海菁,周婕。等级反应模型下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心理学报,2006,38(3):461-467。
陈平,李珍,辛涛。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题库使用均匀性初探。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9(2):125-132。
陈平,辛涛。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在线标定方法的开发。心理学报,2011,43(6):710-724。
陈平,辛涛。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中的项目增补。心理学报,2011,43(7):836-850。
陈艳梅。初中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程小扬,丁树良,严深海,朱隆尹。引入曝光因子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心理学报,2011,43(2):203-212。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理论与方法参考文献戴海琦。心理测量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丁树良,罗芬,涂冬波,等。项目反应理论新进展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丁树良,汪文义,罗芬。认知诊断中Q矩阵和Q矩阵理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441-445。
杜文久,肖涵敏。多维项目反应理论等级反应模型。心理学报,2012,44(10):1402-1407。
杜宣宣。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范士青。小学生加减法计算错误的分类与认知分析。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甘媛源,余嘉元。心理测量理论的新进展:潜在分类模型。中国考试(研究版),2009(3):3-8。
高旭亮,涂冬波,王芳,张龙,李雪莹。可修改答案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方法。心理科学进展,2016(4):654-664。
顾红磊,温忠麟,方杰。双因子模型:多维构念测量的新视角。心理科学,2014(4):973-979。
郭磊。变长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终止规则、曝光控制及题库质量监控技术。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4。
郭磊,郑蝉金,边玉芳。变长CD-CAT中的曝光控制与终止规则。心理学报,2015,47(1):129-140。
简小珠。IRT模型中c、γ参数对被试能力高估和低估现象的纠正。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1。
康春花,辛涛。测验理论的新发展:多维项目反应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530-536。
李小兰。知识空间理论与规则空间模型在汉语听力理解技能测验编制中的应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8。
林海菁,丁树良。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研究与实现。心理学报,2007,39(4):747-753。
林喆,陈平,辛涛。允许CAT题目检查的区块题目袋方法。心理学报,2015,47(9):1188-1198。
刘发明,丁树良。多维自适应测验初探。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42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