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对决舞台的硝烟终于散尽,随之而来的是残酷的淘汰。根据“绑定淘汰”规则,现场观众投票产生的败者组14对组合(28名选手)全部进入待定区,经过评委合议与网络人气加权,最终14名选手遗憾止步。至此,参赛选手从58人锐减至44人。
节目赛程过半,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留下的选手还来不及品味晋级的喜悦或遗憾离开的同伴,第三次公演赛制——“位置测评”便已重磅发布。规则清晰而残酷:所有44名晋级选手需在Vocal(主唱)、Dance(主舞)、Rap(说唱)三个专业方向中,独立选择一项进行考核。选手按选择分组排练,但表演和投票完全基于个人表现。现场观众将根据每位选手在其所选领域的单项表现进行投票,排名直接决定晋级与否。这不再是团队作战,而是赤裸裸的个人能力秀,是明确自身定位、展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刻。
选组环节的气氛,瞬间从之前的合作暖意降至冰点。空气中弥漫着战略权衡与孤注一掷的决绝。每个人都必须直面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选择一条独木桥走到黑。
陈司宇毫不犹豫地走向了Vocal组,他的唱功是公认的顶尖,选择这里是为了巩固其“大主唱”的绝对地位。赵天翔则坚定地站到了Dance组,他需要这个舞台来证明自己不仅仅是“陈司宇的舞担”,而是绝对的舞蹈强者。孙皓出人意料地选择了Rap组,显然是想撕掉标签,证明自己并非只靠背景。周慕轩则凭借出色的音色和颜值,选择了一首能突出个人魅力的Vocal曲目。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零和李欢身上。“逆光组合”的成功,让他们成为了不可分割的符号。但此刻,赛制却要将他们强行拆解。
李欢内心挣扎万分。他的音色温暖,但技巧薄弱;舞蹈更是短板。按照常理,他应该选择Vocal,在零的庇护下延续“成长主唱”的故事线。但当他看向零时,零却对他几不可查地摇了摇头。那眼神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提醒:这是个人战。
最终,李欢深吸一口气,遵循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和零的暗示,走向了Vocal组。他需要证明自己,即使离开零的支撑,他也能站立。
而零的选择,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平静地走向了Rap组的席位。
全场哗然!连导师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那个节奏精准但毫无起伏、说话像念经的零,要去挑战最需要节奏感、爆发力和个性态度的说唱?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网络舆论瞬间爆炸:
“疯了?!他以为Rap是卡点念歌词吗?”
“我懂了!零哥是要用绝对理性解构黑泡!这太朋克了!”
“飘了!绝对飘了!双人成功让他认不清自己了!”
“赌五毛,一轮游!Rap可不是靠脸和冷脸就能糊弄的!”
李欢看到零的选择,心猛地一沉。他瞬间明白了零的意图:零是在用最极端的方式,主动踏入情感的禁区,挑战自身“情绪表达”和“节奏变化”的绝对短板。这不再是比赛,而是一场针对他自身核心缺陷的、残酷的自我实验。
分组完毕,练习开始。无形的隔阂瞬间产生。每个人都被迫沉浸在自己的曲目和挑战中,以往宿舍里的轻松交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弥漫在每个练习室里的焦灼与拼搏。
Vocal组内,李欢陷入了苦战。离开了零为他构建的精准和声框架,他需要独自面对复杂的气息控制和情感注入。他的音色虽暖,但技巧不足在高手林立的Vocal组暴露无遗。导师的批评变得直接而锋利:“李欢,你的声音没有芯!只有虚浮的感情,没有支撑的技术!”“不要试图模仿谁,找到你自己的声音!”他一次次练习到嗓音沙哑,巨大的压力让他深夜躲在洗手间偷偷哭泣,开始严重怀疑自己选择Vocal是不是一个错误。
而Rap组,则成了零的“炼狱”。他选择的是一首节奏极快、歌词充满攻击性和叛逆精神的硬核说唱。在其他Rapper已经开始琢磨Flow变化和舞台表现时,零还被困在最基础的层面——他的节奏像机器一样精准,但没有轻重缓急,没有停顿喘息,没有情绪起伏,像一台高速运转却毫无感情的印刷机,完美地复刻每一个音符,却完全丢失了说唱的灵魂。
“停!”Rap导师忍无可忍地打断,“零!你在干什么?播报新闻吗?这是Rap!要有态度!你的歌词在骂这个不公的世界,你的语气却像在念天气预报!愤怒呢?不屑呢?哪怕是一点点嘲讽呢?!”
零面无表情地听着,内部系统高速运转,试图解析“态度”、“愤怒”这些抽象概念,并转化为可执行的声带振动参数。他尝试调动面部肌肉,做出一个“凶狠”的表情,结果却显得异常僵硬和怪异,引来同组一些选手的低笑声。
李欢偶尔会趁着休息,偷偷跑到Rap组练习室外,透过门缝看零。他看到零一遍遍重复着同一段Verse,汗水浸湿了额发,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专注,甚至有一丝…困惑?那种在双人舞台上偶尔流露的、与李欢互动时的微弱柔和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自虐的、对抗自身局限的倔强。李欢的心揪紧了,他知道,零正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里挣扎。
一天深夜,李欢在空旷的走廊里遇到了刚从Rap练习室出来的零。零的脸上带着罕见的疲惫,右腿似乎因为长时间站立和尝试律动而有些不适。
“零哥……”李欢忍不住叫住他,声音里带着担忧,“你……还好吗?”
零停下脚步,看向他,眼神依旧平静,但李欢捕捉到了一丝极细微的、类似于“挫败”的情绪信号。
“遇到技术瓶颈。”零的声音有些沙哑,“‘态度’参数无法量化。‘节奏变化’的最优解超出当前数据库范围。”
李欢心里一酸。他忽然想起零曾教他如何控制气息,如何找共鸣点。他鼓起勇气,用一种零能理解的方式说:“零哥,我记得你跟我说过,唱歌是物理振动。那Rap是不是也是?只是它的‘振动’更不规则,更…猛烈?就像…就像平稳的心电图和心脏病发作时的心电图的区别?”
零愣了一下,眼中数据流快速闪烁。李欢这个粗糙的比喻,意外地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李欢继续说:“还有‘态度’…是不是就像…就像你以前纠正我动作时,那种‘必须做到’的劲儿?只不过要把那种劲儿,放在声音里?”
零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努力想帮助他的少年,核心深处那1%的情感模块微微发热。李欢正在用他们之间建立的、独特的“翻译”方式,试图帮助他理解这个混沌的世界。
“类比…不精确,但具有启发性。”零最终开口,“谢谢。你的Vocal练习如何?”
李欢低下头:“不太好…导师说我没芯…”
“芯,”零重复了一遍,思考着,“是支撑结构的核心。你的问题在于膈肌控制不足和共鸣点模糊。明天早上六点,练习室B,我可以给你做基础训练。”
李欢猛地抬头,眼眶瞬间红了。在个人战的巨大压力下,零竟然还愿意分时间帮他?“零哥…你…”
“团队协作暂时中止,但数据共享和效率优化依然可行。”零平静地解释,仿佛在陈述一个自然定律。
李欢用力点头,眼泪差点掉下来。他知道,这又是零式的关心。
第二天清晨,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练习室B亮起了灯。零用他精准的物理知识,指导李欢如何感知和控制膈肌,如何找到鼻腔和头腔的共鸣点,像调试精密仪器一样调试李欢的嗓音。而作为回报,李欢则在零练习Rap时,充当他最直接的“情绪反馈接收器”,用最朴素的直觉告诉零:“这里感觉有点凶了!”“这里好像…有点无奈?”
在这条必须独自冲锋的独木桥上,两人仿佛成了彼此唯一的灯塔。他们不再是一个组合,却因为分离而更加清晰地看到了对方的价值,也更加珍惜这份在残酷竞争中悄然滋生的、超越利益的羁绊。
公演前夕,紧张感达到顶点。每个人都像一张拉满的弓。零依旧在与他那“没有态度”的Rap搏斗,李欢仍在寻找他声音的“芯”。
然而,当他们偶然在走廊相遇,目光交汇的瞬间,甚至不需要言语,一种无形的力量便在悄然传递。他们知道,明天,他们将各自为战,但那段在逆光中互相支撑走过的路,已经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永不熄灭的星火。这星火,或许无法照亮整个战场,却足以温暖彼此,支撑他们走过这段孤独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