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公演结束那晚,零的数据库自动弹出一条历史记录:
【原定世界线节点:林零,最终排名第八,未出道。】
【当前世界线偏离度:17。3%。偏离因素:外来观测者介入。】
【警告:维持高偏离度可能导致世界线收束效应加剧。】
冰冷的文字倒映在他眼中。第八名,像一个早已刻好的命运烙印。而他,只是一个外来观察者。
可当他看着还在拼命练习的李欢——这个本该在第二轮就被淘汰的同款“炮灰”,因为他的介入,竟跌跌撞撞走到了决赛夜——零的核心处理器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滞涩。
“王座争夺战”、“资本锁定”、“高人气保护机制”……这些词汇在零的传感器中翻译成清晰的信号:这是一个高度预设的剧本系统。
他的任务本是观察这个系统的运行规律,就像观察一场注定结局的戏剧。
但当他看到李欢在得知赛制后,眼中一闪而过的绝望,又迅速被一种“能走到决赛已经很幸运”的认命感取代时;当他听到陈司宇、赵天翔等人通话中不经意流露的、对“内定名额”的心照不宣时……零的内部日志第一次出现了混乱的冲突提示。
【逻辑判断:遵循观测者原则,避免干涉,记录“炮灰”林零的既定结局。】
【情感模块反馈(V2。0加载度78%):拒绝此结局。关联数据:李欢的信任、云小姝的糖糕……定义:这些数据具有保存价值。】
【风险计算:强行改变关键节点成功率预估41。7%,可能引发不可预测后果。】
决赛前的深夜,零站在练习室的镜子前。镜中的“林零”,外貌普通,背景平凡,是这个世界最标准的“炮灰”模板。按照剧情,他将在明天夜晚,以微弱的票差,定格在第八名的位置上,然后被遗忘。
“观察,记录,然后离开。”这是母星的核心指令。
可是……
他抬起手,轻轻按在冰冷的镜面上。脑海中闪过李欢扭伤脚踝那晚,抓着他的手哽咽着说“零哥,我相信你”的样子;闪过他教李欢控制气息时,对方眼中重新亮起的光;闪过这个简单宿舍里,那些笨拙却真实的关心。
这些被标记为“无用情感数据”的信息流,此刻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悖逆逻辑的力量。他意识到,自己早已不再是纯粹的观察者。他成了数据流本身的一部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干涉。
“如果观察的结果,是冷漠地记录温暖走向必然的冰冷……”零对着镜中的自己,发出了无声的质问,“那观察的意义何在?”
决赛之夜,星空璀璨,却像一座巨大的牢笼。
原创歌曲环节,零最后一个登场。他选择的,是一段由他编写的、充满复杂数学韵律的电子乐章。他站在舞台中央,灯光打在他身上,像审讯室的聚光灯。
他没有跳节目组原定编排的舞,而是用身体演绎着数据流的奔涌与阻塞,每一个卡顿、每一次挣扎,都精准对应着他内部世界逻辑与情感的剧烈冲突。他开口,声音通过效果器处理,如同星际通讯中失真的信号:
“我是…任务:记录…检测到异常数据流…标记为‘情感’…正在分析…错误!错误!系统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