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随缘不变
1.随缘方能有缘
我们中国人,大都相信点缘分。老百姓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诗人则说:“自古游鱼栖于水,一丝缘线牵其中。”剧作家们最爱玩那些“缘定三生”的桥段,佛家则说,“随缘不缘,不变随缘。”还有人借佛祖之口,说什么“前世500年的回眸,才换得今生与你擦肩而过。”就连一向被认为与铜臭挂钩的商业人士,见面也往往以“咱们真是有缘啊”开头……
有人认为,讲缘分是迷信,其实,缘分不是迷信。当然,它也不是科学,确切地说,缘分也好,命运也罢,都属于玄学的范畴。玄学也是一种学问,它的唯一用处就是用来回答人类已知的科学无法回答的问题,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方思维方式。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就叫《缘分与命运》,季老在文中写道:
缘分与命运,我认为,不能全信,又不可不信。我绝不是为算卦相面的“张铁嘴”、“王半仙”之流的骗子来张目。算八字算命那一套骗人的鬼话,只要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就能揭穿。试问普天之下——番邦暂且不算,因为老外那里没有这套玩意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的孩子有几万,几十万,他们一生的经历难道都能够绝对一样吗?绝对地不一样,倒近于事实。
可你为什么又说,缘分和命运不可不信呢?我也举一个异常简单的事实。只要你把你最亲密的人,你的老伴——或者“小伴”,这是我创造的一个名词儿,年轻的夫妻之谓也——同你自己相遇,一直到“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经过回想一下,便立即会同意我的意见。你们可能是一个生在天南,一个生在海北,中间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偶然的机遇,有的机遇简直是间不容发,稍纵即逝,可终究没有错过,你们到底走到一起来了。即使是青梅竹马的关系,也同样有个“机遇”问题。这种“机遇”是报纸上的词儿,哲学上的术语是“偶然性”,老百姓嘴里就叫做“缘分”或“命运”。这种情况,谁能否认,又谁能解释呢?没有办法,只好称之为缘分或命运。
可见,所谓缘分,就是一种切切实实地存在的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联系。也就是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缘分,所不同的是有些人缘深,有些人缘浅。绝对的无缘是没有的。
“缘分”一词,最初或许脱胎于佛教,不过众所周知,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早已在与儒、道两教的磨合与相互影响下中国化,相关学者也指出,无论是道家的“性分”和“时遇”之说,儒家的“天命”之说,都可以看到“缘分”的影子。当然,影子终归是影子,真正让“缘分”一词在中华土壤中落地生根并植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唇间耳边的,主要还是得益于佛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佛家的缘分说,其要点归纳起来就是我们前面所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八个字。简单来说,就是指佛家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万物乃至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都是由于因缘际会而生。而所谓因缘际会,则可以视作无数偶然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对此,自然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世界,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让自己的保持宁静,去面对这一切,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然而这只是针对前半句而言。当今世界,节奏不断加快,物质生活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身心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应该客观、辩证地看待,要尽量谋求两者间的平衡。当追求的,必须去追求,暂时追求不到的,要随缘,也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追求不到。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自己根本就是在强求?如果是后者,就要“随缘”,不可执着、强求;如果是前者,那就应该把视角放在“不变”二字上面,即在逆境中,要保持进取心不变、真诚心不变、清净心不变、觉悟心不变、慈悲心不变,等等,这才是真正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而不能简单地把“随缘”当作自己不思进取、一蹶不振的遮羞布。
季羡林老先生也说过:“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换言之,我们信缘分,讲缘分,为的还是让人在波诡云谲、因果错综的人世间,永远保持心情的平静。
生活中,人们说起“缘分”时,一般处在两种情况下:高兴,或者悲伤。遇到让自己心动的人,动心的事,人们总会在欢欣、激动之余,道一声“我们真是有缘啊”,顺便感恩命运的厚赐;遇到恋人分手、合作失败等烦心、痛心、无可奈何的事情时,人们也往往在感伤之余,向对方或向自己道一声“没想到我们有缘无分”,顺便诅咒苍天待自己不公。
这些,都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无可厚非。需要关照的是那些嘴巴上明明说着自己与对方“有缘无分”,却始终无法从内心深处认同这句话的人。也不知道他们是真懂还是真不懂。
其实,缘分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能有缘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就应该知足。缘分不可强求,缘分也不是唯一的歪脖树。只有随缘,才能尽快走出失意的现状,更好地走进下一段缘分。
有些缘分,可以落地生根,使陌生人成为朋友,成为恋人;有些缘分却终究是缘分,如水中明月,风中云霓,天际流星,曾经拥有,就是莫大的福分,切不可强人所难,强自己所难。
“缘分”大家族中,最让人放不开的可能就是“情缘”。但俗话说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用佛家的观点来说,有些人之所以只能成为恋人,而不能成为夫妻,是因为他们修得不够,只能做恋人,不能做相伴一生的爱人。以寻常眼光看来,这自然是一种遗憾。但从反面想想,正是因为这种遗憾,让那些注定只能擦肩而过的人及时擦肩而过,彼此才能够有机会地去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有什么不好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为“有缘无分”痛苦,就在于他们不懂得缘分;社会上有太多因爱而起的悲剧,也在于那些当事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并往往蛮横地认定一个人只要跟他谈恋爱,就必须嫁给他,或者娶了她。其实有首歌写得好:“原来上天是让我们来相爱的,不是让我们厮守一生的……”这是一种极高境界的爱之觉悟。不能白头到老,未必就是不幸。明明已经没有感觉了,甚至感觉相当讨厌了,却还在一起,相互折磨,那是人生的大不幸。
随缘吧,随缘方能走进下一段缘分。别让有缘人等得太久。
2.有一种缘分叫孽缘
孽缘,简单来说就是罪恶的缘分。按过去迷信的说法,这种缘分是造孽,是要遭报应的。按现在的说法,孽缘虽说未必都是罪恶,其中也不乏值得同情乃至可歌可泣的成分,但至少在表面上,孽缘是违法的,是缺少道德基础的,这种缘分从一开始就不该萌芽,一旦发芽,只会结出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