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弗尔为康柏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即坚持发展个人电脑,使个人电脑普及化。
他目光炯炯,发表自己的高见:“康柏的个性在于发展个人电脑。现在,许多计算机公司对这个市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正是康柏抢占这个市场的大好时机。”
菲弗尔让以贵族电脑自居的康柏更具“平民化”。
“个人电脑的消费太高了,恐怕普通人买不起……”
人们的议论不是没有道理。
“不错,康柏是个人电脑世界中的名牌。但在看到康柏优势的同时,我们的个人电脑价格太贵,超出了一般消费者的购买力……”
许多人不敢往下听了,因为他们害怕菲弗尔做出降价的决定,而让康柏失去“贵族”地位。
但菲弗尔的决定不可能收回了:康柏电脑的售价降低1/3。
按照传统,康柏通过批发商向大公司推销产品。但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很难买到康柏的产品,于是,菲弗尔又在销售计划中大量增加了零售代理商。
降低售价的做法能成功吗?
康柏个人电脑首次降价成了新闻,因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价位。
康柏没有食言。当然,以非名牌机子的价格购买名牌电脑的市场也就这样被康柏占领了许多。
为保证赢利并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菲弗尔要求生产的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并要求工厂24小时连续生产。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认为他的做法是对的了,他们愿意笑着听他说话:
“营销的关键问题在于打开市场,而要打开市场取决于几个要素:一是品牌形象好,二是便宜。康柏在具备了品牌优势后,要大发展,就要降价。”
菲弗尔曾经这样回答一个记者探询他的经营之道:“对于康柏来说,降价与降低成本和进行规模生产是并行的,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顾客的负担,又使康柏获得理想的利润。”
事实是,康柏在转入批量生产时,每一道工序的造价都尽可能地降低了。这个数字最能说明问题:1993年的产量从150万台提高到300万台时,全部生产成本几乎下降了1000万美元。
菲弗尔挑起的个人电脑降价大战为康柏带来了什么呢?
康柏笔记本电脑在1992年的全年销售额只名列全球第四位,1993年成为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升至12%。
一句话点评:以小代价可以换取大收益。
7.改革进行时:无情更胜有情
有一天.一条梭鱼把泥鳅逼到无处可逃的角落里,捉住了。泥鳅一见大事不好,灵机一动就说:
“你呀,亲爱的大娘,忏悔了没有?”
“没有。”
“那么,我先替您忏悔,然后您再吃我好了。”
梭鱼问:“你预备在哪儿给我忏悔呢?”
“前边有座教堂。我们去前边教堂里去忏悔吧。”泥鳅说。
梭鱼不知是计,它和泥鳅一齐上教堂。可是,泥鳅把梭鱼领到笼前说:
“你随我进来。”
它们钻进了鱼笼,梭鱼长得大,没法退出去,可是对泥鳅来说呢,这个鱼笼里真像有十七扇门,它飞快地钻了出去,还绕着鱼笼游了一圈,对梭鱼说:
“你就在这那儿待着吧,虔诚的女信徒,等渔人神甫来听你忏悔吧!”
泥鳅面对梭鱼的威胁,敢于行动,引领梭鱼进入鱼笼,自己乘机逃脱,这是它最好的脱险方法。梭鱼再气怒也无济于事。
上面的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危险来临之时,体型小巧灵活相对于庞大笨拙而言就是一种先天优势。同样,在企业管理中,企业要避免危机,要逃脱危险,就应该“精简高效”,而且一定要行动上下狠力:
(1)动手要果断快速,决不能拖拉,拖拉也就失去了效益,也就失去了抢救的时间。
(2)减裁员工臃肿是一种方法,但一定要下狠力,有时应做到无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原则问题的绊脚石,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把绊脚石踢开。
(3)对生产线的改造也要下狠力,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不能抱残守缺,永不放弃。
【事典】菲亚特汽车公司总经理吉德拉:精简高效需要稳、准、狠
1899年,乔瓦尼?阿涅利与他人联手创办了一家汽车公司。1906年,阿涅利将公司定名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后来改制为股份公司:F.I.A.T(中文音译——菲亚特),既是公司名称的缩写,又是产品的商标名称。
1949年,阿涅利的孙子贾尼?阿涅利被指定为菲亚特公司副董事长,1966年,被正式推举为菲亚特公司的董事长。在阿涅利的领导下,菲亚特公司发展迅速,旗下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成为意大利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也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汽车市场疲软,在意大利本国工资升高、物价上涨的情况冲击下,再加上公司内部出现了管理问题,菲亚特汽车公司经历了历史上最不堪回首的日子,公司连年亏损,在世界汽车生产商的排名榜上接连下跌。此时,菲亚特集团的决策层中有不少人力主甩掉汽车公司这个沉重的大包袱。消息传出后,菲亚特汽车公司上下一片恐慌,都不知哪一天公司就会被卖掉或是解散。
1979年,阿涅利任命47岁的维托雷?吉德拉出任菲亚特汽车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