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自己的窍门02
一切东西都可以满足,金钱,住房,汽车,享乐……只有读书和学习不可以满足。在这方面,要永远不知足。
徐特立说:“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有人说:“我已经有了够花几辈子的钱,我干吗还要读书学习?”当然,你可以不读书了,但你今后的人生必定是庸人的人生,愚人的人生。宋人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贵”,是指气质的高贵,人品的高贵。你愿意当一个没有知识修养的土老财吗?
古人讲:开卷有益。读专业书,有益于自己的工作。读杂书,则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读优秀的人的书,则可以培养自己高洁的情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谨,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严,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话精辟地说出了读书对人的修养的益处。
也有人说:“我也想读书,可实在是没有时间。”真没有时间吗?鲁迅说:“我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上了。”雷锋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挤就会有的。”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他读书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抽点时间读书,惟有知识可以让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我们了解了读书的作用,那么究竟如何读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1)读书要有选择
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的读物。”俄国另一位作家居格涅夫说:“不要读信手拈来的书,而要严格加以挑选。要培养自己的趣味和思维。”读书要有选择,不仅是因为书籍很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书籍中良莠不齐。不加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书”,不但白白浪费精力,还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变得低下。在图书的选择上,可以听听父母、师长和名家的推荐意见。在美国,就有为中学生规定的20多部必读书,其中文学、哲学、自然科学都有,还包括《共产党宣言》。中国教育部门也为中学生规定了一批必读书,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古典名著。其实这些书,对于那些没读过的成年人,也是值得一读的。
(2)读书的面不要过于狭窄
读书的目的有多种,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有的人是为了学习实用知识,也有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从读书的最佳目的讲,我们应该在消遣和实用之外,更注重人生的充实。这就不是只读些武侠小说或会计知识就可以了,优秀的文学和社会科学读物、科普读物和哲学读物也应该读一读。这样读书,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和心胸,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读书也不要只读自己偏爱的作者一家的书。鲁迅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3)读书要消化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而不是图“眼饱”。这就如同吃了许多食物,胃部却没有消化吸收,只会对身体有害。徐特立说:“我读书的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的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哑口无言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而不会从死字母中吸取思想的人,也是哑口无言的。”
(4)精读和泛读
为了解决书多和时间精力有限的矛盾,聪明的读书人都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就是对于必须读的书仔细阅读,而对于只需大致了解的书则稍粗略一些。陶渊明好读书,他的方法是对已知的内容或不重要的内容“不求甚解”,而对于重要的内容或有新意的内容则“每有全意,欣然忘食”。鲁迅一生读书很多,除了许多书他是精读外,对其余的书则采取“随便翻翻”的办法。但无论是“不求甚解”还是“随便翻翻”,泛读也决不是不动脑子的机械读书,而是应注意其中的闪光点,一有发现,这闪光点的部分就会成为精读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作为读书经验尚少的人,还是应以精读为主,宁可初期读得慢一些,也不可“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
读书还有许多好的经验,如作读书笔记、摘录、背诵好的文章等,如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书是书,输是输;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输了要认输,不要认书:看书不会输,不看书就会输;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他一点也不怕输;怕输就不能无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
读书吧!“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而“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后人。(培根语)”
把工作变成娱乐活动
当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也极少有压力感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在一个假日里你到湖边去钓鱼,整整在湖边坐了10个小时,可你一点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钓鱼是你的兴趣所在,从钓鱼中你享受到了快乐。产生疲倦和有压力的主要原因,是对生活厌倦,是对某项工作特别厌烦。这种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体上的体力消耗更让人难以支撑。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18名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九人,让一组学生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另一组学生从事他们不感兴趣的工作,没有多长时间,从事自己所不感兴趣的那组学生就开始出现小动作,再一会就抱怨头痛、背痛,而另一组学生正干得起劲呢!以上经验告诉人们:人们疲倦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工作的乏味、焦虑和挫折所引起的,它消磨了人对工作的活力与干劲。
“我怎么样才能在工作中获得乐趣呢?”一位企业家说,“我在一笔生意中刚刚亏损了15万元,我已经完蛋了,再没脸见人了。”
很多人就常常这样把自己的想法加入既成的事实。实际上,亏损了15万元是事实,但说自己完蛋了、没脸见人了,那只是自己的想法。一位英国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也就是说,兴趣的获得也就是个人的心理体验,而不是发生的事情本身。
事实上,生活中的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寻找到乐趣,正如阿伯拉罕·林肯所说的:“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但现实中的许多人不是从生活中,工作中去寻找乐趣,而是去等待乐趣,等待未来发生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事情。他们以为自己结婚以后,找到好工作以后,买下房子以后,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完成某项任务或取得某种胜利以后,就会快乐和轻松起来。这种人往往是痛苦多于快乐。他们不理解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心理态度。这种态度是可以加以培养发展起来的。假如你是一个电话接线生或是一个小公司的会计,你因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处理客户打来的电话、统计报表……单调无味到了极点。假如你想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趣一点,你就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记录下来,鞭策自己一天要比一天进步,第二天的工作要胜于前一天,一段时间后,你也许会发现你的工作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很有趣。因为你的心理上有了竞争,每天都怀有新的希望。难怪心理学家加贝尔博士说:“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
这些观点尽管有一些偏激,但它可以支配人们排除外界条件的影响,还可以帮助人们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工作带来新鲜的、朴实的感觉,不管这项工作对其他人来说也许早已变得多么乏味。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从一定的意义上说都是珍奇独特的,只要愿意,这一切都是无穷无尽的快乐的源泉。只要你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你就能感到你身边工作的快乐。这里介绍几种从工作中获得乐趣的方法:
(1)把工作看成是创造力的表现。
现实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可以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一位教师上一节好的课,不逊色于编排一出精彩的戏剧,一个运动员完美无缺的动作,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可以与十四行诗那样的作品相媲美,并且可以获得同样的精神享受。也许你会说自己是一名家庭主妇,并没有从事任何创造性的事业。这你就错了。你是否想过,你的一日一餐就如设宴一样,你对桌布、餐具的鉴赏力都有独到之处,能别出心裁,怎么说没有创造性呢!年青的画家也许能从你那里得到启示:第一流的画家可以比第二流的画更富有创造性。
(2)把工作看成是自我满足。
为了自我满足而从事体育运动是一种乐趣。如果这是强制的运动,就未必是愉快的。一位产科大夫似乎心情特别愉快,因他刚刚接生了第100名婴儿,一名足球运动员也因他刚踢进10个球而欣喜若狂。现在,他又为自己能踢进11个球而兴高采烈地开始了新的训练。
(3)把工作看成艺术创作。
有一次,一位教授指着一位在附近挖排水沟的工人赞赏地说:“那是一个真正的艺人。看着那些污泥竟能以铁锹上的形状飞过空中,恰好落到他想让它落下的地方。”假如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艺术创作,把自己单调、枯燥的打字看成是在钢琴前创作新的圆舞曲,把你在厨房炒菜,看作是油画创作,油、盐、酱、醋就是你的颜料,炒出的新花样就是你创作的新作品。
(4)把你的工作变为娱乐活动。
把工作看作娱乐,就能以工作为消遣。在实际中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请记住劳动和娱乐的不同就在于思想准备不同。娱乐是乐趣,而劳动则是“必做”的,假如你是职业足球运动员,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娱乐上,你就可以和业余足球运动员一样,更加地投入比赛。这里不是说比赛本身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全部精力集中到比赛这个“赌注”上,而忘记了踢球本身就是娱乐。常常是忘记了“比赛”,获胜的机会更大。
学会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即在苦中亦能寻乐,那将是你人生成功的又一秘诀。心中充满快乐时,自然感到身边的工作也有趣,压力感自会减轻许多。
清理您的办公桌
为了战胜同样强大的对手,一个人可以克服巨大的困难,焕发无穷的力量,发明出复杂的技术。但是,对手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如果他不知道首先应该做些什么,就会丧失勇气,就会增加几倍的心理负担,这个道理适用于我们的一切活动。如果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就不要去做;如果您不知道办公场所哪些地方应该清理,就不要浪费时间去寻找,以免自己脑子里出现混乱。
如果您看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已经蕴藏着危机,那里的混乱已经使您不堪忍受,就应该马上尝试一下这里向您推荐的方法。作为一种减轻办公室工作压力的措施它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