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千斤重,一纸合同重九鼎。
诺言就是债务,合同一定千金。
人凭信用物凭称。
一言为定,信誉自重。
欺哄别人,只能一次。
溺酒伤身,溺利伤名。
忠厚不折本,刻薄不赚钱。
话讲在当面,办事看长远。
讲究信用,不仅是一种商业道德,也是一种经商要求,不懂此术的人不足以言商战,不用此术的人难成大气候。世界上最懂此术、最善用此术的属犹太人。犹太人是最精于生财之术的民族,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300万的犹太人,掌握着惊人的财富,因而被誉为“世界商人”,世界各地掌握贸易实权的,大多数是犹太人。
犹太人之所以能致富,是因其善于经商,其经商绝招之一就是讲究信用,这突出表现在严格遵守契约上。犹太人不轻易信人,除自己外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但他们非常信守契约,不论发生任何问题,也绝不会毁约。
犹太人签约前,对每一事项以至细节都做认真的考虑。语言不容许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要写得明确肯定,并要规定不履行契约必须赔偿损失。据说他们所信奉的犹太教是“契约的宗教”,视“旧约”圣经为“神和以色列人的契约书”。因此,犹太人被称为“契约之民”。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犹太人都遵守契约,也有不遵守契约的,对这种不遵守契约的人,犹太人很看不起他们,认为是犹太人中的败类。如果签约对方不履行契约,犹太人就毫不客气地要求其赔偿损失,以后就不再信任他。也因为犹太人讲信用,人们也就乐于与之交易,这样生意越做越大,赚钱就越来越多。
因此,作为经商之人最重要的品德有三点,一是要时刻牢记为广大顾客(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谁赢得了顾客谁就赢得了市场;二是要遵纪守法,遵守市场规范,诚实守信,保障产品质量;三是要讲究伦理道德,要有知恩图报之心,有互助友爱之心。讲诚信,这不仅是经商之人,而且也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如果不讲诚信,就干不好事业!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要从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从正路上走,不做名利两失的傻事。
——胡雪岩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话说的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给国内富豪排名次的英国人胡润从2003年开始推出“中国财富品质榜”,开始从道德层面给财富进行排行。相比之下,某些人对于财富的追求却显得不计后果,什么样的钱都敢赚的人,在这个排行榜面前只能感到汗颜。
试看,中国台湾省的陈水扁,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帜,干着贪污腐败的勾当,运用各种手段来捞取钱财,被揭发后,依然不知悔改,却颠倒黑白、强词夺理,不肯下台。如此取财之劣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呼吁。
所以,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无论是仓促之时,还是颠沛流离之时,都绝不能违背仁道这个基础和原则。面对激烈的竞争,不计后果地尔虞我诈,只要能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试问,这样还有什么仁道的原则可言呢?
每个人都知道,经商就是为了赚钱,就是要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掏”到自己的腰包里来。商人图利,对于经商者来说,“千来万来,赚不到钱不来”,赔本买卖更不能来。不过,一定要光明正大从别人口袋里“掏”来钱,也就是要依靠自己的胆识、能力、智慧,依靠自己勤勉而诚实的劳动心安理得地挣取,而不是存一份发横财的心思靠旁门左道的钻营去“诈”取。也许正是懂得“道”的这一层含义,为此,胡雪岩自己也特别注意尽可能从正道取财。
“做生意还是从正路上去走最好。”这话是胡雪岩对古应春说的。这句话暗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要从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
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本来一切顺利,不想庞二在上海丝行的档手朱福年却自己“做小货”——拿着东家的钱自己做生意,赚钱归自己,蚀本归东家,中饱私囊,从中捣鬼。
他私底下对与胡雪岩做生意的洋人说:“你不必担心杀价后胡雪岩不肯卖给你。你不知道他的实力,我知道。他是空架子,资本都是从别处挪来的,本钱搁在那里,还要吃拆息,这把算盘怎么打得通?不要说杀了价,他还有钱可赚,就是没钱可赚,只要能保本,他已经求之不得了。再说,新丝一上市,陈丝一定会降价的,否则更卖不掉了。”
为了收服朱福年,胡雪岩用了一计,他先给朱福年的户头中存入五千两银子并让收款钱庄打个收条,然后让古应春找朱福年,将这五千两银子送给他,就说由于头寸紧张,自己的丝急于脱手,愿意以洋商开价的九五折卖给庞二,换句话说,这就是给朱福年五分的好处,约合一万六千两银子,这五千两银子是首付。这算是胡雪岩与朱福年之间的一桩“秘密交易”,也是胡雪岩设的一个局。
朱福年收下了这五千两银子,也就钻进了胡雪岩给他设下的一个套儿:他如果敢私吞这笔银子,胡雪岩托人将此事透给庞二之后,朱福年必丢饭碗;如果他老老实实将这笔钱归入丝行的账上,胡雪岩有这一个五千银子的收据在手,也可以说朱福年借东家的势力敲竹杠,胡雪岩与庞二本来是联合做洋庄的合作关系,朱福年如此做来,等于是有意坏东家的事,实际是吃里爬外,这样,他也会失去庞二的信任。总之,就用这五千两银子,胡雪岩要让朱福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胡雪岩的计划果然生效,朱福年不仅老实就范,并且还退回了那五千银子。而此时的古应春也因恨极而“存心不良”,另外打了一张收条给朱福年,留下了原来存银时钱庄开出的笔据原件。古应春把原件捏在手上,是想不管朱福年是不是就范,都要以此为把柄,狠狠整一下他。但当古应春将此事告诉胡雪岩时,胡雪岩对古应春说了一番话,胡雪岩说:“不必这样了。一则庞二很讲交情,必定有句话给我;二则朱福年也知道厉害了,何必敲他的饭碗。我们还是从正路上去走最好。”
从胡雪岩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胡雪岩所说的正路,就是能按正常的方式、正当的渠道就不要用“歪”招儿、“怪”招儿。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雪岩制伏朱福年的办法,是一种诱人落井、推人跳崖的十分阴狠的一招儿,的确有些歪门邪道的意味。但在胡雪岩看来,这种招术,只能在万不得已时偶尔为之,一旦转入正常,也就不必如此了。言谈之中可以看出,胡雪岩对于自己在不得已之下制伏朱福年的一招儿,心里是持否定态度的。
第二层意思是:做生意不能违背大原则。什么钱能赚,什么钱不能赚,更得分清楚,不能只顾赚钱而不顾道义。
比如胡雪岩做生意并不怕冒险,他自己就说过:“不冒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有的时候他甚至主张,商人求利,刀头上的血也要敢舔。但在“舔刀头血”的时候,他强调,“必须想停当了再去做”,“有的血可以去舔,有些就不能去舔。”
有一次他给自己的钱庄档手刘庆生打了一个比方:譬如一笔放款,我知道放款给他的这个人是个米商,借了钱去做生意。这时就要弄清楚,他的米是运到什么地方去。到不曾失守的地方去,我可以借给他,但如果是运到‘长毛’(太平军)那里,这笔生意就不能做。我可以帮助朝廷,但不能帮助‘长毛’(太平军)。
在胡雪岩的心里,他知道自己是大清朝的子民,帮助朝廷赚钱,自然是从正路上赚钱,反叛朝廷的‘长毛’(太平军)是逆贼,帮助逆贼赚钱,自然不是从正路来赚钱。一旦违背了这一原则,即使能够赚得更多的钱,他也不会做的。
人类对金钱的崇拜,已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自从金钱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小人爱财,君子也同样爱财,金钱虽不是万能的,但在如今这样的社会里,没有金钱即将无法生存,无怪乎有人说,“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可见,小人也好,君子也罢,爱不爱财已不是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取之是否有“道”。虽然经商是以获利为目的,但用什么手段去获取利润,却是经商成败的关键。奸诈经商,不择手段,获利只是一时,买卖不会长久。只有用智慧、用仁义经商,才是谋财的正道。
将前面孔子说的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在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葛红兵老师所著的《财道》一书中说:富贵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梦想!在现实生活中钱和财富是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人身上是千万不能没有钱的,钱是人的胆和魄。人是要尊严的,住不好、吃不好,又有什么尊严可言呢?人的尊严首先是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但金钱财富又是身外之物,够用就好。各人爱好不同,顺其自然,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是最好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