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不懂书画,他看到“道子”两字,茫然地注视着郑百发。郑百发说道:“你忙于生意,不懂它的价值。此人是我国绘画鼻祖吴道子,大凡学画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名。”胡雪岩问道:“此画多少钱?”郑百发回答得很直爽:“自用九万两银子,送人十万两银子。你若购买,那当自用,九万两银子分文不少。”
胡雪岩听后,感到有些吃惊,他万万没料到这样的一幅画竟然卖十万两银子,更令他感到奇怪的是,送人却要十万两银子,于是,他当下问道:“这是什么原因?”郑百发说道:“京城官员喜欢古玩书画者居多,下属巴结逢迎或为了做官、或为了调迁,便依照事情的大小轻重买画或古董相赠。”胡雪岩这才明白其中的缘由。于是掏出一沓银票递给郑百发,说“金佛爷、翡翠手镯一对一并算在内。”
然后,胡雪岩又以利相托,请求宝中堂的弟弟把这幅画送给宝中堂。
于是,晚上,宝中堂的弟弟来到宝中堂身边,说:“今天一位朋友送了幅画给你。”说着把画递向宝中堂。
宝中堂一听脸上绽开笑容,立即放下笔,接过宝二少递来的画,见红绸包裹得严实、精致,凭感觉,他知道这幅画一定十分珍贵。打开一看,果然如此,此画乃吴道子所作,宝中堂十分惊讶,望着正在欣赏字画的宝二少说:“谁人送来这么贵重的礼物?此人出手如此阔绰,看来定是有事相求。”
经哥哥这么一说,宝二少回答道:“胡雪岩,他替左大人借洋款的事,你知道吧?”宝中堂顿时明白了缘由。说道:“这借洋款的事,须经商议决定。此事得先由总理衙门恭亲王审阅,再次是军机处,最后再交户部审核批复。尽管这些事都办妥,洋人方面也要有驻华大使签署的合同。”
从宝中堂的话里宝二少听出了哥哥这关已经过了,于是说:“只要你户部答应,这件事就不难办。”宝中堂沉吟片刻说道:“这事反对者有之,赞同者有之,我也不拂胡雪岩大人美意,将尽力斡旋。”
宝二少把宝中堂的话全部转述给胡雪岩听。听后,胡雪岩觉得事情已经有了突破口。但转念又一想,素来听说恭亲王与左帅政见不合,在中俄对峙的局面中,一个主和,一个主战。为了谨慎起见,他准备从恭亲王的母亲那里再次寻找突破口,只要这关通过了,事情应该就会变得很容易了。
当然,这对于善于交际的胡雪岩来说,并不困难。但他要选一个合适的人帮他把这件事办成。经过物色,他选中了一个叫王武的人。一天,恭亲王的母亲到崇文寺沐浴斋戒,须臾之间,王武将一个八音盒献给了老太太,瞬间屋内响起一阵悦耳的乐声,他接着说:“这是宝中堂宝大人刚才叫人送来的。他说老郡主一个人住寺里寂寞,送来帮您解解闷。”
老太太一看,心中甚是喜欢,便叫王武坐到跟前摆佛谈经,十分投缘。
从崇文寺归来,王武将见到老太太的情况呈报胡雪岩,胡雪岩对王武的逢场作戏大加赞赏。
第二天,崇文寺拜佛求神、烧香还愿的信徒络绎不绝,使寺院十分喧嚣。王武再次来拜见老太太。得到召见之后,他从衣包里摸出一个锦盒,双手递给老太太,老太太打开来看,一对翡翠金镯躺在红绸缎面上,金光闪烁,细看那嵌镶的翡翠碧绿丰润,放射出幽幽蓝光,她笑着说道:“你送我如此贵重的礼物,你倒说说看,你想要什么?”王武跪地叩谢,说:“实不敢劳称恩赐,我是一介白丁,哪有钱买来这么珍贵的礼物。我的东家胡雪岩,是他送给您的。”“这就奇了,东家?你不是替宝大人办事么?”于是,王武便将事情原委告诉给老太太。
老太太三日后从寺院回到家里,恭王立即放下手中的公事前去拜见母亲。恭王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事无巨细,唯母命是从,然而谈到国事却常常隐瞒母亲。老太太见恭王进屋,便问道近三日内大小事情,恭王都予以报告。老太太也将自己三日的经历说给恭王听了一遍。恭王听后心中十分高兴,他想,这胡雪岩素昧平生,出手如此之阔,叫人钦佩。
这样,借洋款的事也就顺理成章地办成了。胡雪岩手段之高明,不得不令人叹服。
古人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意思是说穿了别人送的衣服,怀里就会装着别人的心事或隐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收下了别人送来的礼物,就要为别人办事。这同民间所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和“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意思大体相同。送礼,在中国虽古已有之,却于当今社会愈演愈烈。自古以来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送礼都是和办事密不可分的。送小礼者办小事,送大礼者办大事,这似乎也算是一个人们心照不宣的办事规矩。
而善于建立人际关系者,有共同的特点,他们能抓住每个人的喜好特点,投其所好。其实。一个人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起友好关系就应该让对方把你当成知己或者朋友,毕竟,什么事都应找到法门,投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要想结交一个人,就要搞清楚他在乎什么、喜欢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在战场上作战时,要认真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以便了解得失厉害,这也就是孙武所说的“知己知彼”。商场也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智慧,只有在了解了对方的情况之后,你所做出的行动才会达到目的,这样你才会从弱势走向强势,从困难的境地走上坦途,这就是投石问路的妙处。所以,经商要懂得抓住人心,要想抓住人心,就要懂得投石问路,这样才能把事做到别人心坎里,才能得到别人的心。得到别人的心,办起事来自然就会顺手很多。
5。投其所好,使其为己所用
做生意就是这样,帮官场的忙,就等于帮自己的忙。
——胡雪岩
古人云,“小才不知有缘,不懂用缘;中才知有缘,但不善用缘;只有大才,知缘而且善用缘。”
中国是一个重人情的社会,很多事情靠公事公办,往往办不成。所以,在社会上寻找有用的社会资源,投其所好,十分重要。
清代巨商胡雪岩既善于经商,也善于经营自己的关系网,无论黑道白道都把他看成是做事漂亮的场面人物,愿意帮他做事或与他合作,这与他投其所好、花钱出手大方是分不开的。
胡雪岩的精明之处在于他善于抓住不同的人的特点,区别对待,也就是通常说的“投其所好”。
在胡雪岩的那个时代,要经营势力,离不开银子在中间的权衡。胡雪岩深谙此道,自然也从不吝惜银子,甚至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但是,送钱并不是唯一的办法,也有人爱金钱更爱美女。胡雪岩认准这一点,忍痛割爱亦在所不惜。
当初,浙江巡抚黄宗汉露出口风要调任了。胡雪岩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认为这个位子由何桂清接任最合适,当时何桂清任江苏学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胡雪岩抛开繁忙的生意,置办了一船土特产,带着美妾阿巧专程去苏州拜访何桂清,劝说他进京活动,调往浙江任职,并趁机进献一万五千两银子,作为何桂清各处打点活动的费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仅仅是金钱难以驱动何桂清。何桂清年少得意,在情、色上免不了看不开,居然迷上胡雪岩的宠妾阿巧。这使胡雪岩非常意外,对于阿巧,胡雪岩自相遇之日,便有“东西南北,永远相随无别离”的情义。现在要做“断臂赠腕”的举动,这个决定实在让他感到为难。
但为了自己一派势力的人再掌高位,最终,他还是做了“退一步想”的打算,忍痛割爱,把自己的爱妾转赠何桂清。何桂清见胡雪岩竟然以美妾相让,万分感动,当即带阿巧上京打点,不多日便补了黄宗汉的缺。日后何桂清以两江总督衔署苏淞杭地区,胡雪岩凭借其信任关系出谋献策,为自己挣得大量经营上的便利。不仅如此,从那之后,何桂清对胡雪岩非同一般,一直到死,都是胡雪岩生意的坚强后盾。
商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即使是同样的东西,有的人爱不释手,有的人则嗤之以鼻,十人九品,品品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和爱好,这就要求经营者要有心理策略,首先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差异,从每个人不相同的性情上,找出控制之道,懂得供其所需、投其所好,建立大众对你的人缘,使社会上凡与你交往的人在被你所求时都欣然相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意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公关战场,在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你如果没有投其所好的技巧,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那么你就寸步难行。在人际关系中牵连着很多的其他关系,比如人员关系、办事渠道等,而控制人情,却要因人而异。能控制甲,未必能控制乙;能控制乙,未必能控制丙。控制甲是一种方法,控制乙是一种方法,控制丙又是一种方法。只是懂得控制的方法,而不明白对方是何等人,方法与人不合,当然控制不了对方;只明白对方的个性,而不懂得控制的方法,无异于徒手之人,临渊羡鱼,鱼是永远不会到手的。所以,在此基础之上,你还需明白,方法是一件事,用方法又是一件事,同一种方法,因为所用的对象不同,其成效各有差别。“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就是这个意思。倘使你只知处世之道,而不善于控制人情,则立身已遭困难,成功更渺茫了。所以要讲处世,必须兼讲人情的控制,替对方着想,这样才叫高明。
在做事时,要领会对方的需求与爱好,进而给予对方,让其满足。只要能满足其心理需求,就能在思想上掌控他们,为己所用。当然,这并不是虚意奉承,而是一种暗中操纵,一旦操纵成功,就能掌控整个大局。
总之,做人要善于适时投其所好,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赢得对方的信赖,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共鸣,才能使他对你的行动给予大力支持,使你成为一个获利多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