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排行周排行月排行日推荐周推荐月推荐

笔下小说>孩子自控心理学李岩>第三章 顽强的意志力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核心

第三章 顽强的意志力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核心(第1页)

第三章顽强的意志力,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核心

1.独立性:让孩子自己判断、选择、决定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应让孩子自己判断、选择、做决定。

浩浩总是埋怨自己的妈妈,因为他在考大学的时候想要学医,想成为一名医生,而他的妈妈却坚决不同意。妈妈认为爸爸在电力部门工作,有一定的人脉关系,为了能够让孩子的起点高一些,便要浩浩学习电力专业。事情的确按照妈妈的设想发展了,浩浩毕业后顺利进入电力系统工作。可是,浩浩并不开心,每天都机械地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浩浩找不到任何动力。当看到医院里医生们忙着救人时,浩浩的心就开始疼痛,他真的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医生,每天赚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帮助别人,浩浩非常喜欢这种感觉,可是他今生注定与医生这个职业无

缘了。

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很多家长强行把自己的选择加诸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是不会开心的。孩子会长大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父母一味地强迫孩子,会让孩子产生敌对心理。那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受益,反而会逼迫孩子走弯路。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自己感到遗憾的事情应该由孩子来弥补。可是孩子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做主。就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便产生了分歧。

事实上,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生命,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够决定其人生。作为一个人,他是自由的,享受着生命赋予他的一切权利。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干涉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应有的权利。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并不是干涉他,不让他自己选择,只是觉得孩子还小,判断力还不够,应该帮助他选择一条更好的路,毕竟我们的经验多,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哪条路更好。”真是这样吗,家长认为的好路真的好吗?事实上,最好的路是适合孩子的路。而哪条路是最适合孩子的,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

有一位学者,在一所中学做了一项关于独立性的调研,当学生被问及遇到困难该怎么办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答道:“找爸爸妈妈。”没有一名学生选择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当被问到以后想要做些什么时,很多孩子竟然回答道:“不知道,只能先回家问问父母才能决定。”而这样回答的孩子几乎都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这位学者在调研结束之后总结道:“当代孩子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渐渐失去了独立性,成了父母的小木偶。”面对这样的情况,孩子根本就没有自我价值观,他们在按照父母的规划活着。在父母的保护下,孩子失去了独立选择、承担后果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像一群小机器人一样盲目地服从父母的指令,无须思考只需执行就可以。

孩子的社会经验不足,在独立行动时难免会出错,但是不能因此就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因为楼梯太高,害怕孩子摔倒,就不让孩子爬楼,那么孩子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可能从楼梯上摔下来,永远不会知道应当怎么爬楼梯,应当注意哪些细节来预防自己摔下来。只有真正经历过了,真的摔疼了,才能增长经验、才能长大。孩子是需要历练的,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伴随着泪水、汗水和疼痛成长,成长为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不卑不亢、遇事冷静、果断的小战士,他们不需要家长为其遮风挡雨,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大树,无惧风吹雨打。

2.你的孩子能谦逊地接受批评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式,这是一门艺术,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批评的确是家庭教育中最难修的必修课。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批评孩子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结合孩子的接受能力,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能起作用。

很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在一所小学里担任校长。一天,他通过窗户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一块砖头砸另一名学生的头。陶行知立即制止了男生的行为,并责令他去校长室听候处理。

过了一会儿,陶行知处理完手上的工作回到办公室,只见刚才那名男生已经等候在校长办公室里了。陶行知没有立即斥责这名男生,而是从兜里拿出一块糖递给了男生。“这块糖是奖励你遵守时间,提前来到办公室里等候我。”说完,陶行知又递给他一块糖,“这块还是奖励你的,你听从我的命令,停止对同学继续施暴,说明你还是尊重师长的。”接着陶行知递给男生第三块糖,“第三块糖依然奖励你,因为你打人的动机是正义的,是为了教育那名学生欺负女生的恶行。”至此,陶行知没有说一句批评这名男生的话。可是,男生却流着泪说道:“校长,我知道错了,不管什么原因我也不应该动手打人,您不用说了,惩罚我吧。”陶行知笑了笑,又递给男生第四块糖。“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孩子,既然你已经知道错了,就回去吧。”

从此,这名男生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他一改以前火爆的脾气,变得乐于助人,待人也很温和。这就是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故事虽然很简短,却能让人记忆犹新。陶行知对孩子的批评艺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值得所有的家长学习与借鉴。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也能深刻意识到孩子是需要教育和管理的,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于是,会越来越严厉地批评孩子。有的父母大声斥责孩子,有的父母甚至惩罚孩子,更有进行家暴的,等等,这些都是不合理的,都不能起到正面教育孩子的作用。孩子不仅不会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还会变本加厉地同家长对着干。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因为家长的批评方式不合理。因此,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按自己的心情批评孩子

很多父母在批评孩子方面非常随意,带有一定的情绪。当家长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错事情也不会受到批评;当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就哪哪都是错了,横竖看孩子不顺眼。这种随着父母心情而定的批评不仅不会起到丝毫作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就是拿他当出气筒。久而久之,孩子会抵触父母所有的批评,无论批评得是对是错。

(2)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错误

正如陶行知对男孩的批评,全程没有出现一句责备的话,一直都在表扬孩子。可是,男孩最后能够无比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这一点来看,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才是最有效、最深刻的批评。

(3)批评孩子不能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为代价

那种以伤害孩子自尊心为代价的批评是最愚蠢的方式。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家长不能做任何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情。否则,批评将演变成扼杀行为,扼杀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4)批评的同时一定要表扬孩子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为了能够让孩子虚心接受自己的批评,也为了能够维护孩子的自信心,建议家长在批评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表扬孩子做得对的地方。这样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式非常有效,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

批评不是大吼大叫,也不是拳打脚踢,更不是挖空心思地嘲讽,批评是一门充满智慧与艺术的大学问。孩子与成人一样有思想、有尊严,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以伤害孩子为代价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批评,要让孩子虚心接受批评,这需要家长用心仔细思索。

3.三岁前:抓住培养自控力的黄金期

为什么要在孩子三岁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蒙台梭利曾指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三岁直到死亡的总和。”三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期间,孩子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脑的发育。在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有选择、有取向地刺激孩子,有助于促进孩子脑组织的发育、完善。因此,把握好这个黄金阶段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

影响。

对此,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曾经做过很多研究工作,他总结道:

三个月大的孩子,尽管中枢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但是孩子对外面的很多刺激都会有一定的回应能力。在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孩子开始有意识地学习模拟。特别是孩子到一岁左右时,能够有意识地顺应家长的要求做出一些符合家长期望的动作来,这些均可被视为孩子早期的自控行为。

当孩子成长到两岁左右的时候,自控力能够控制孩子产生延缓行为。此时的孩子即使是在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开始渐渐地自觉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当孩子长到三岁左右时,眼窝前额皮质几乎就不再发育了,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控力很强,他就能够调控自己的思想,尽量接近家长的意愿。

由此可见,孩子早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主要是由孩子自身的发展和家长的培养共同决定的。在孩子认知神经系统发育之初,家长的系统教育也需要同步跟进,对其进行科学的训练,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外界指令,帮助孩子完成自控力的强化过程。

书友推荐:美母的诱惑四合院之啪啪成首富被健身房教练秘密调教后迟音(1v1)吾弟大秦第一纨绔被我催眠的一家人(无绿修改版)房客(糙汉H)一屋暗灯女配她只想上床(快穿)斗罗大陆之催眠武魂全家桶书记妈妈倪楠在言情文里撩直男男主【快穿/np】娱乐圈之风流帝王端庄美艳教师妈妈的沉沦无绿修改版两小无猜影视大世界之美女如云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继女调教手册(H)催眠系统让我把高冷老师变成性奴肉便器
书友收藏:我在三国当混蛋穿越影视万界之征服斗破苍穹之后宫黑人恶堕父债子偿堕落的冷艳剑仙娘亲(大夏芳华)智娶美母人妻调教系统妈妈又生气了叶辰风流(幻辰风流)我的教授母亲(高冷女教授)美母的信念邪恶小正太的熟女征服之旅掌中的美母韵母攻略绿意复仇——我的总裁美母蛊真人之邪淫魔尊娱乐圈的不正常系统(修正版)恶魔大导演众香国,家族后宫无限之生化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