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要让孩子遵守规则并非不可能,通过教育、培养,孩子也能够很好地遵守规则。在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游戏中,指令游戏的效果往往比较好。孩子的意志力一般比较差,很难长时间地坚持做一件事情。但是对于有趣的游戏,孩子却都愿意参与其中。
在国外,有一个著名的“西蒙说”游戏,这个游戏是在几个孩子中选出一个人,让他担任“西蒙”这个角色。然后“西蒙”发号施令,当他说“西蒙说,抓耳朵”时,其他小朋友就要抓自己的耳朵;当他说“抓耳朵”,而没有说“西蒙说”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就不能有动作,如果有做错的就淘汰出局。最后,胜利者可以扮演下一轮的“西蒙”。
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孩子可以在这些指令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
我们都玩过游戏,也都知道游戏很有趣,而游戏之所以有趣,是因为游戏都有规则,如果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惩罚。孩子喜欢游戏,必然也会喜欢游戏中的规则,也会去遵守游戏中的规则,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因为某个规则而去玩游戏。
当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认真遵守规则,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规则意识。不过,通过一次次的游戏,又有其他小朋友在旁边做榜样,那些规则意识弱的孩子也会逐渐强化自己的规则意识。
虽然有些孩子不愿意遵守规则,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规则意识。如果大人要他们做的事情违反了他们的规则,那么他们也就不愿意去做了。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想要用勺子,但是家长却让他们用筷子,这就违反了他们心中的规则,他们自然就不愿意吃饭了。
其实,不光是指令游戏能够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平时家长与孩子交流,对于指令的运用也可以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
当然,这需要家长在发出指令的时候做到清晰具体。比如,父母想要教导孩子懂礼貌,应该明确告诉孩子如何做才是有礼貌,如明确地告诉孩子“见到叔叔阿姨要问好”,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你要懂礼貌”。
另外,孩子的心智并不成熟,家长发出指令时应该一次只给一个指令,而不要发出多重指令,因为过多的指令只会让孩子迷惑。
同样的指令只能发出一次,而且要用肯定的语气。比如让孩子吃饭,只需要通知他一次,不要反复地唠叨,如果孩子没有反应,也不要再叫他第二次。因为反复的唠叨不但会让孩子觉得厌烦,也会让孩子的规则意识淡化。
还有,在对孩子发出指令的时候使用正式的语气和口吻效果会更好。比如不让孩子玩游戏,如果说:“儿子别再玩游戏了,该学习了。”这样孩子可能会无动于衷。但是如果说:“王小东,现在是你学习的时间,不要再玩游戏了。”这样孩子一般会乖乖放下手中的游戏而去做功课。
其实,观察一下不难发现,那些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他们的自制力普遍比较强,而且也能够更快地适应陌生环境,他们的成长也明显比那些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快。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就不能忘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情绪自控:十分刺激的“抓卧底”游戏
人都有七情六欲,愤怒的时候会发火,高兴的时候会大笑,难过的时候会流泪。情绪会暴露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所以人们都要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控制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孩子来说就更难了。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不是外部的困难,而是孩子自己,因为心智还不成熟的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愤怒就大发雷霆,周围的小伙伴也就会对他“畏”而远之;一难过就哇哇大哭,周围的人也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而变得难过、焦躁。
著名的心理学家、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曾说过:“每个人的每一天都面临着情绪管理的难题,可以说情绪管理是整个人生的第一管理。”还有人说过,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不是他的智力而是情绪控制力,前者只占了20%,后者则要占到80%。
情绪是人的情感的外在表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正面情绪可以让人更加冷静、自信,处理事务时也更谨慎、有条理;负面情绪则会让人焦躁、冲动,遇事慌乱、不知所措。所以,当人们学会了控制情绪、摆脱了负面情绪时,也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了。
其实,调控情绪也是情商的一种表现。因此,那些懂得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情商也比较高。日常生活当中,这些孩子在心态、心境上要比那些不会控制情绪的孩子高出一筹,他们的适应能力也比其他孩子强,也更容易得到其他孩子的认可与喜爱。
不过,毕竟是成长期的孩子,各方面的发育都不成熟,控制情绪的能力还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家长有意识地引导,教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绪,掌控自我。
小军在幼儿园上大班,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他很喜欢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玩,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他。不过,小军有一个毛病,那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情绪低落,有时候还会站在那里哇哇大哭。但是哭过之后,他就又和小朋友玩在了一起,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小军的表现其实就是无法控制情绪。老师认为,幼儿园和小军的家长应该帮助小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在老师的安排下,大家和小军一起玩起了“抓卧底”的游戏。
相信很多家长都了解这个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选出若干参与者——一般是七个人,然后,每个人会拿到一张写有词语的卡片,其中六个人拿到的词语是一样的,剩下的一个人拿到的词语和另外六个人的词语相似(这个人就是卧底),然后大家依次描述自己拿到的词语;描述的时候既要给同伴暗示,又不能让卧底发现。
一轮描述完毕,大家轮流发言,指出谁是卧底,得票最多的人被淘汰出局,如果有相同得票的就再次投票。如果在这期间卧底被指出,那么其余六人获胜。如果到最后剩下两个人时,卧底还没有被指认出,那么卧底获胜。
做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考验参与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考验参与者情绪控制的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则很容易让其他人从其情绪上发现破绽。所以说,“抓卧底”游戏能够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情绪自控力。
当然,除了通过游戏来锻炼孩子的情绪自控力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有道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生活中孩子首先模仿的就是父母。如果父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也就会有样学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在孩子情绪不稳的时候,家长更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只能是火上浇油,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
情绪控制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应该着重培养这个能力。因为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产生出一系列深远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会影响孩子的性情,进而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力等等,最终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而且,孩童时期能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孩子以后的成就。
4.玩游戏,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