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所以在论辩过程中,对于他人的错误论点,如果直接从正面反驳不易成功的话,我们就可以换一个角度、一个方位或一个角色所处的位置来说明问题,也就是引导他人换一个角度、位置或方位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使对方较容易地接受己方的论点。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易位反驳法。
有一对夫妻谈论婆媳关系的问题,妻子说:“造成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都是因为婆婆不会做人。”她的丈夫不爱听了,就开始反驳,妻子就和丈夫辩起来,说:“你妈和我吵了几次,哪一次不是她的错?第一次,因为我让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她就向别人说我的坏话。第二次,因为……”丈夫一听,感到如此争辩下去,只会让妻子更滔滔不绝。于是,他干脆让妻子说完,也不反对。过了一会儿,他以冷静的口气讲述了一件事。
他说:“前几天,我路过你弟弟家,你妈哭着对我说,你弟媳妇又和她大吵了一场,说是为了钱的事。”妻子一听就气得大骂起她的弟媳来:“那个小东西,贪得无厌,整天就只知道要钱。”丈夫说:“是不是你妈也有不会做人的地方?”妻子肯定地回答,“什么不会做人?我妈对她好着呢,对她想亲生女儿一样,钱都用在她身上了,是她自己不知好歹,一点都不知道感恩。”丈夫这时问妻子:“那么按你这么说,婆媳关系不好的原因,并不都是因为婆婆不会做人啦!”
妻子这时被驳得哑口无言。这位妻子的前言后语自相矛盾,先是因为前面是站在儿媳的位置思考问题,后面是站在婆婆的位置思考问题,其丈夫就是让她换了个位置来反驳自己,真是个绝妙的好方法。
4.数字证明
世界上很多事物的区别在于量的不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同质的事物进行区分和比较,离不开量的分析。这种区分比较,有时仅仅用抽象的说明、论证,难以说明白,说透彻,以及使人们折服。在这种情况之下,数字是用来做证明的最好办法。
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情况常比人的身高体重要复杂得多,有时要比较和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也远比区分两头牛的肥大要困难得多。但是,无论情况如何复杂,客观事物的质量构成原理是相同的,我们要学会运用数字证明量的分析方法,这样对于论辩的成功会大有提高。
在美国刚刚推广核电站的时候,就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论。由于反对派持“一旦核电厂发生事故,立刻会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观点,正好与广大公众惧怕核辐射的心理相一致,因此使最初几轮电视辩论中,赞成派居于劣势。
后来,赞成派调整了战术,决定不在理论上纠缠。他们从原子能发电和燃煤发电的试验史上出发,并换算出了用原子能发电生产1千亿瓦特的电只牺牲两个人,而燃煤发电要生产同样1千亿瓦特的电,却要牺牲179人。
赞成派的这一“数字证明”,简单明了,不容置疑,使公众正确地认识了核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种能把牺牲数减少到最低的生产体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于是很多原先支持反对派的公众转而支持赞成派,核电站便迅速在美国以至于在全世界发展起来了。
5.顺势反驳
在论辩的过程中,如果抓住对方辩词中的错误之处,那么可以先巧妙地顺应对方辩词,然看对对方辩词的内容进行分析,顺势反驳,推导出对方辩词与事实之间的差异之处。这就是顺水推舟的技巧。
甲、乙两家企业为了争夺与丙企业的合作关系,于是都开始自夸起自身的条件如何如何的好。
甲企业说:“我们会给出比乙企业更好的条件,因为无论在实力上还是在人数上,我们都超过乙企业几倍乃至几十倍。”乙企业在丙企业的面前驳斥甲企业说:“这么大的实力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姑且把企业的竞争、管理、大小放在一边不说,就单从员工人数一方面来说,我们企业现有员工3000人,那么你们‘超过’这个数目一倍就是6000人,10倍就是30000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成30倍吧,就90000人,无怪乎,甲企业要说比我们强了,为什么还要和我们这个小企业竞争呢?完全不用竞争,就凭你们这么大一个超过90000人的企业就可以撑起中国企业半边天啊!”
6.以短托长
在论辩进行当中,论辩一方虽然处于劣势地位,但如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攻击对方的短处,从而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就可以取得以弱取胜的论辩效果。
美国南北战争之后,在竞选国会议员时,约翰·爱伦和老上司陶克将军成为了竞争对手,他们为了击败对方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来拉选票。
陶克将军功勋卓著,曾任过国会议员。在演讲中,陶克说:“诸位同胞们,记得就在17年前的晚上,我曾带兵在茶座山与敌人遭遇,经过激烈的血战之后,我在山上的树丛里睡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还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些吃尽苦头、风餐露宿而建立大战功的人。”
陶克开始一一列举了自己的战绩,想唤起选民们对他的充分信任和肯定,以便在竞选中取得胜利。
约翰·爱伦说:“同胞们,陶克将军讲得不错,他确实在那次战争中立了奇功,我当时是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这还不算,当他在树丛中安睡时,我还携带着武器,站在荒野上,饱尝了寒风冷露的味儿,来保护他……”
约翰·爱伦开始时还处于劣势弱势,因他的对手陶克是一位将军,又曾任过国会议员,但是聪明的约翰·爱伦却抓住了陶克的弱点——睡了觉,而他正是守卫在旁边的哨兵。
因此他在最后不无感慨地讲:“那么,凡身为将军,睡觉时需哨兵守卫的,请选举陶克将军,若也是哨兵,需为酣睡的将军守卫的,请选举爱伦。”
事实上,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能充任将军的,毕竟是极少数的那部分人,而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毕竟占了绝大多数,所以说爱伦以他精彩的辩言,赢得了绝大多数选民的同情心。最后,爱伦在竞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8.辩论获胜的反击战术
当辩论进行到后期,决定胜负的反击是很重要的。掌握了反击战术,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辩论的胜利。
对于辩论当中反击的战术和技巧,总结起来有以下六种。
1.反唇相讥
通常用在辩论中,以回击对方的辱骂或人身攻击,可以使对方处于十分尴尬和狼狈不堪的境地,显示其虚弱没有力量和浅薄无聊。比如说人们熟知的“晏子使楚”,晏子就是用这种方法去回应楚王以及大臣们的挑衅和侮辱的。
2.巧用幽默
幽默不仅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在辩论场合一样用得上。在辩论当中,要巧妙灵活地运用幽默进行反击,就可以使对方茫然失措并且尴尬难对,同时也能够使第三者产生同情和好感,从而有利于自己在辩论当中获胜。
3.借言反驳
这一技巧突出在一个“借”字上,借用对方所说的话或者承认对方的话来反击对方,这样就可以起到以敌制敌的效果。借言反驳通常情况下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借用对方原来所讲过的话来进行反驳;另一种是当场借言。同时,还可以借用对方语言的句式,“将话答话”。
一位女议员对丘吉尔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的话,我就会在你的咖啡里面放上毒药。”丘吉尔就回答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的话,我就毫无怨言地把它喝下去。”
4.假言归谬
这个技巧就是先假设对方观点是合理的,然后将对方看似合理的论点加以引申,再推出对方观点不合理的地方。王蒙在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时,有人向他提问:“据说中国每公开出版一本新书,都要通过政府的审批,是真的吗?”王蒙回答道:“就是政府想那样做,也是不可能的。全国每一个月要出版一千多部小说,每本书都要经过全部审查一遍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可以说就成了读者俱乐部了。”
5.因事设问
在辩论中就对方提出的事实设问,将事、情和理融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反击力。比如恩格斯回击普鲁士检察机关诬陷他的文章诽谤宪兵的时候,用一连串设问指出对方事实的虚妄。“这些所谓的被诽谤者没有被指出名字,也没被确切指出是谁,检察机关如何可以说这是诽谤呢?这里指的六、七个宪兵他们到底是谁呢?他们在哪儿呢?诸位先生,你们是不是知道确实有某个宪兵因为这篇文章而受到了公民的憎恨和鄙视了呢?”
6.反问直诘
在辩论中用反问句直接进行驳斥,是非常有力量的。尤其,是以比喻或类比相配合,效果通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