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道理,如果你想让下属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得好,如果你想获得驾驭他们的卓越能力,你就得经常表扬他们,不管他们的进步有多么微小,只要有点进步就要马上表扬。所以,作为领导的你应该毫不吝惜、慷慨大度地表扬所能表扬的下属。
2.给你的下属以超出他成绩的高度评价
如果你能够做到只要下属有点进步就要给予表扬的话,那么表扬下属就会成为你的习惯。不管什么时候你表扬了一个下属,那么他就会有再让你表扬的欲望。当你表扬他的工作时,你就是给了他一个很高的荣誉。如果你为一个人制订了一个高标准,他就会知道他还没有达到,不用你去告诉他他自会去努力。但是如果你不为他制订一个标准,他就会没有任何目标,正像乔斯·伊图尔毕所说:“只有当对一个人的评价超过了他的成绩时,他才能感觉到那是一种荣誉。”
3.不要过于频繁地纠正一个人的错误
像我前面已经说过的,如果你不得不经常给一个人纠正错误,那你就得检查检查自己了。很可能是你对那个人所抱的成见太深了,即便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是这样的话,表明你过于感情用事,你的判断难免有失准确。
8.不自以为是,要跟下属多沟通
只有说服下属,下属才能完全抛开负担,和你轻松地对话、沟通,否则,你和下属之间就会始终存在着一些东西;换句话说,你们的沟通是不完全的。
沟通,对于大多数领导来说,是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应当把与员工进行的每一次交谈都应看作是一次锻炼机会,通过交谈和下属成为知己,员工和领导不会因为级别的差距有所顾虑,相互倾吐心声,达到上下同心,互相理解支持的效果。
跟属下沟通,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赞同,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也是有尺度的,绝不能为了拉拢下属而对其纵容。有句古话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讲的就是“知遇”的作用。古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
要使下属有知遇之恩的感觉,关键在于领导要“知”,即理解下属的志趣、感情和能力,并设法使之得到实现和满足。这样,下属就会认为,自己遇到了理解、肯定自己的人,因而愿意为你去效力,去努力奋斗。因此,做领导的,要学会发挥知遇之恩的效应。
领导在了解到每位员工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这一心理时,见面直呼其名会让下属倍感亲切。假如你见到下属叫不出其姓名,他会认为你不重视他,工作也就没有了信心,将对企业造成很大损失。每一个下属都希望领导重视自己。如果初次见面,就能被领导记住名字,那将会令其高兴不已。因此,在和下属的交往过程中,如果领导能记住下属的姓名和一些下属的情况,那么,说出来就会让人感到格外的亲切,几句随便的攀谈,便能对下属产生精神激励的作用。
对那些远离故乡,只身在外的下属,是最需要别人关心的,偶尔请他们吃个饭、喝个茶,对你而言,花费并不多,但带给他们的温馨却是无穷的。
多数的领导,会有碍现实问题而作罢,殊不知能如此作自我牺牲的领导,才是可贵的,也才是更有成功的希望。唯有能奉献出最可贵的爱心,才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具体表现出爱心的领导,对下属来说,是全世界最值得尊敬和追随的领导。
如果你的下属对你的主动沟通有所疑虑,他就会毫无反应,这时你就必须设法去说服他,使他打消疑虑。毕竟,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坚冰并不是不能融化的。
说服是人与人沟通之中,一种相当不可思议的工具。如果你希望能和下属相处融洽,并让他们为你效命尽忠,你除了要了解如何下达命令、陈述传达你的理念、目标和计划之外,应该学会如何说服他人的基本策略和—些实用的技巧。
懂得如何说服下属,它可以使彼此互相了解、亲近,也可以使彼此合作、互助,凝聚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巨大力量,你如果好好善加运用的话,一定会借此得到更意味深长的团队伙伴关系。
对一位成功的领导来说,运用语言说服、影响别人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很清楚地了解沟通、说服的成功关键所在,即说服别人不光是靠纯熟的表达技巧,还要加上一套健全的说服“策略”。因此,当我们准备进行说服之前,你不妨从大处着眼,根据情况,先制订适合的“策略”,方为上策。以下是四个可供你运用的说服策略。
1.投其所好
激发对方的兴趣是成功说服的第一个步骤。“真心诚意对对方和他们所讨论的主题有兴趣的人,才有资格称作优秀的领袖。”比尔·伯恩在其著作“富贵成习”一书中提出了上述的见解。
的确如此,如果你对别人的兴趣不感兴趣,那么他们也不会对你陈述、表达和要准备的内容感兴趣,他们的反应,会使你感到很惊讶的。“找出对方的兴趣”可以说是一件需要热情与诚意的事。如果你希望说服有进展、有成果,就不要轻视之。
你必须在谈话之前,透过调查来掌握对方的兴趣所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嗜好,若你起头的重点和对方的趣味相合,一定会越谈越没有距离,一拍即合。因为,你的目的是要说服别人,用对方最感兴趣的措辞,提出自己的构想、建议,就比较有机会达到目的。
2.动之以情
情绪左右人类的行为。在《如何驳动人们为你效命》一书中,作者罗勃·康克林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希望某人为你做某些事,你就必须用感情,而不是智慧。谈智慧可以刺激一个人思想,而谈感情却能刺激他的行为。如果你想发挥你的说服力,就必须好好处理一个人的感情问题。”康克林在书中还提出了“动之以情”的方法,“要温和、要有耐心、要有说服力、要有体贴的心。意思就是说,你必须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揣测别人的感觉。”成功地说服别人,并没有什么神奇魔术,但是你如果真得做到了,那是因为对方的感情受到你的真心感动。
不要总是想到自己的见解或观点有那么多可取之处,要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别人要说服你时,你重视人家要给你什么的感觉;如果你知道要什么,那么你就知道如何着手对别人动之以情了。
3.了解所需
说服别人并不是只有了解别人的感情而已,你对他的“了解”还无法改变他的观念,调整他的态度,从而赢得他的合作和支持,所以你必须更进一步了解他。当你开始陈述,说明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时,就应该抓住对方切身有关的事物。如果你要说动他,就要直接以他关心的“利益”和他立即沟通,你要真正了解他需要什么,他如果有困扰的事情,也要让他知道你将如何有诚意帮他解决问题。
说服别人应该是帮助他们得其所愿。你的说服策略要摆在如何发掘、刺激并引爆他渴望追求的事物。至于如何探知对方的欲望,进而刺激其欲望呢?“询问”是最简单的方法。当你了解他关心的事物之后,就要想办法满足他。
4.要有实证
你可以在说服时运用一些视觉器材,如投影机、幻灯片、影片、挂图、模型、样品等道具来强化你的内容。但是,比较高明的领导都擅长用官方的统计资料、专家的研究报告、实例等具体的证据来证实所言不虚。
9.让下属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无论哪一环出现波动,失去团结,都会影响到团队的正常运转。无论是团队管理者之间的沟通还是下属之间的沟通,或者是团队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沟通,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很重要。
沟通是双向的,这不应该受双方地位身份的限制。做下属的,一样有发表自身意见的机会。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自主的、坦诚的、直率的人,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下属同样有自主性,同样坦诚、直率,从而在公司形成一种自由豁达的风气。在松下幸之助的倡导下,松下公司形成了自主自由的传统。
松下公司的传统是包括多方面的。首先,是不唯命是从。当然,这是相对的,因为松下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经营理念的要求,近乎苛刻,丝毫也不让步。但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员工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作出反应,而不是采取消极的、但求无过的态度。松下幸之助说:“员工不应该因为领导命令了,或希望大家如何做,就盲目附和,唯命是从。”同时他还认为,下属或员工如果是这样做了,就会使公司的经营失去弹性。
松下幸之助允许员工当面发表不同意见与不满。有一天,一位候补员工向他表示不满。那时的松下公司的员工分一、二、三等和候补四级。这位候补员工迟迟未获升迁,就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已经在公司服务很久,自认为对公司有了足够的贡献,早已具备了做三等员工的资格。可直到现在,我也投有接到升级令。是不是我的努力还不够?如果真是如此,我倒愿意多接受一些指导。其实,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级了吧?”松下幸之助对此很重视,责成人事部门查处,还真办了升级手续。接着,除了立即发布升级令外,松下幸之助明确表示,非常赞赏这种坦白的请求。他鼓励大家把不满表达出来,而不是闷在心里,这样就不会增加自己的内心痛苦,对公司也是很有好处的。
据说,有一个员工被批发商狠狠骂了一顿,说松下公司的电器质量不过关,“不如去开烤白薯店,别再制造电器了。”员工如实地向松下幸之助报告了。随后,他就亲自拜访了这位批发商,表示歉意。批发商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发了一通牢骚,不想引得社长亲自拜访,非常不好意思。自此以后,松下公司与这家批发商的关系密切多了。
无论何种自由举措,全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说到底也是为了员工和社会的福利。松下幸之助认为,公司既然是大家的经营体,就应该由大家来维护,只有毫不保留地建议,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充分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提案,正是企业成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