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人士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们能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所以,在人生学习过程中,只要选定自己喜爱的强项,并专注于它,你就一定会成功。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一个人只有走上了适宜自身发展之路,方可成功。如何寻找这条路?可从自身兴趣入手。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属于自己的目标,才能够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为此奋斗,走向成功。兴趣是成功者十分珍贵的情感。有了兴趣,思维才能专注,因此,往往也就能成功。哥白尼从小就向往“星空跟人交朋友”;哥伦布自幼就渴求探索“世界秘密”;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上从早趴到晚;达尔文竟然把甲虫放入口中咀嚼;珍妮·古多尔愿在林中与猩猩作伴十年;法拉第甘当戴维的仆人;徐霞客九死一生还勇往直前;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兴高采烈;牛顿终生未娶也不以为憾;居里夫人冒死提纯镭;舍勒舍命尝毒酸,……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在我们面前展现出兴趣而专注的巨大魅力。
怎样才算有兴趣呢?一般来说,干有趣的事有三种心情:一是心甘情愿,二是兴奋、愉快,三是引人入胜。杨振宁博士对一份杂志说他整日“沉思苦想”很不以为然。他说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物理学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如果一个人觉得搞得很苦,他应该考虑是否选择这个方向?是否应该再搞下去?兴趣过于广泛无疑是不足取的,但成功者却大多是兴趣广泛的人。”培养兴趣先要发现兴趣,因此,要尽可能早地开阔视野,伸出多向触角,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进行探索性实践。尤其在青少年时代,应当大力提倡什么有益的事都去试一试,比如看看书、写写诗、练练字、作作画、弹弹琴,玩玩球、下下棋、解解题、做实验、搞发明等。一旦发现了对自己来说十分有趣的事,就应当立即估量目标的要求与自己的需要、可能、特长之间的距离。距离过大实难弥补的,要果断地舍弃。虽有差距但可缩短的,就要勇敢地去搏。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只要选定自己的强项,思维专注地去学习攻克,就一定会成功。
杰出人士爱迪生在幼小时就喜欢搞一些小发明,不管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他都要不停地搞小实验,专注的精神使他最终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家。在他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专注的推动力是多么巨大。他的专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巨变,试想如果让爱迪生去干他不愿干的工作,能有如此的效果吗?
鲁迅起初是个学医的,如果鲁迅不是执意要弃医从文的话,医学界可能就多一个普通的医生,而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就会因此而少一位文学巨匠。
知识的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但总有一项适合你。我们虽只有一个地球,但学习和发展目标却有千万种,找到自己的切入点,以正确的学习态度去给自己的宏图伟业充电,以专注的态度去接受新学问和新知识的挑战,那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种乐趣。
但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漫无目的的学习者,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但却又没有一门能精通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知识盲目:今天看人家学医不错,就去购些医书乱看,明天又听说学表演的很时髦,就去购置一堆影视表演教材品读;后天又听说学电脑正时兴,就兴冲冲地又去购置电脑书,长此以往,漫无目的,缺乏专注思维的人最终将一无所成。
对自己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只有自己能审视自己的目标,特长、爱好、发展优势、行为趋向等。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况现代新兴行业翻倍出现,只有准确把握好选择目标,有主攻方向,再有坚定必胜的信心,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解放后曾写了很多文学作品的第一批作家中,有一位名叫高玉宝,几乎没读多少书,但凭自己顽强的好学精神和明确的主攻目标,写了很多诸如《高山下的花环》等脍炙人口的读物,受到很多读者的好评。他即使在很艰苦的条件下,也在为自己的目标奋进。因为他懂得自己具备很多生活实践素材,这就是他对自己优势的正确评估,他发展的方向就是走文学道路,然后思维专注的付诸行动,所以,以后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事。还有写《林海雪原》的曲波,是在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定了位后,在实践中积累素材,思维专注的学习并领悟从各种渠道中搜集资料素材,最终取得了成功。
8.思维专注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盲目性,糊里糊涂过日子。比如我们问一下对明天和后天的计划、预测,可能有些人一脸茫然地说:“我下午要干什么还没打算呢。”所以他们永远不会取得杰出人士那样的成就。
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但有了目标不专注于它,同样也是可悲的。一个杰出人士赢得成功的秘诀是树立远大目标并专注于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杰出人士被誉为“汽车大亨”的亨利·福特是如何树立远大目标并专注去逐渐走向成功的吧。
福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机械产生了兴趣,由于父亲不支持他的爱好,几次因与父亲的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但父亲的意见根本就改变不了福特的意志。
自1879年12月起,福特就自己到了当时的机械制造业繁盛的底特律给人打工。
三年后,福特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决心放弃外面的工作。通过充分分析自己的能力,他最终决定,要用实际行动做一番自己所热爱和拥有的事业。
于是他回到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工厂,在这期间福特做些小机械,以帮助父亲的农场完成某些人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一些小成功使福特的信心备受鼓舞,决心更好更快地向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
由于看到了查尔斯·杜耶1893年在芝加哥世博会上展出的由汽油作动力的车子,使福特受启发不小,决心自己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但福特首先遇到的是电点火的问题,由于知识不足,他决定再次去底特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学习电学原理,也由此和父亲再次发生冲突。但亨利·福特的目标是单纯的、明确的,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决心也是不可动摇的。
在爱迪生公司工作期间,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制造一辆汽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实验,福特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终于在1896年6月面世了。车虽很简陋,但这个成功却再次鼓励了福特的决心。他坚信:只要努力向自己的目标奋进,就一定会成功!
经过几次组装汽车的成功,福特在后来道路的选择上却遇到了难题。爱迪生工厂要以每月500元薪金和可分红利的条件聘他去做生产部门的总监,但附带条件是要专业专职,不得再分心研究汽车。而底特律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要请他去当工程师,但月薪只有200元。面临两种选择,福特认真地评估了自己,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和高薪两个方面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最终决心选择自己当初选定的目标——汽车事业。
在与这家汽车公司合作期间,福特并没有放弃向更高目标发展的信心。他给自己设定了更远大的目标,决心戒除满足现状的惰性心理,积极地寻求和实现更宏伟的蓝图。
在1901年密歇根举行的汽车大赛上,福特将自己用近一年时间设计的26匹马力的赛车开上赛场,并以优异的成绩击败了上届赛车冠军温登,荣登冠军的宝座。
由于赛车的胜利,福特的名字一夜之间响遍美国。1903年,在各方的帮助和福特的努力下,一个给世界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福特汽车公司诞生了。
由此可见,如果福特当初在自己的小工厂里不再努力向前迈进一步,如果在对自己的目标有点动摇不专注的话,那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福特汽车王国。因此,认真对自己的爱好、信心、目标等诸多因素进行审视评估,并全神贯注的去做,去奋斗是十分重要的。
避免盲目选择目标,首先就应该在内心对所选目标做到单纯定位、明确要点、预知阻力、全力以赴、避免盲从,达到思维专注,走向成功。其次在这里要达到目标,还需要具备坚持到底的专注决心。
9.专注自己的梦想
这里所说的专注就是对梦想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才有可能成为杰出人士。
杰出人士德田先生是在日本大阪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时确定了要上大阪大学医学系学习的。这一目标定下来之后,他就立刻付诸实践。当天下午,他就到北野高中联系转学事宜,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放弃,第二天他又到今宫高中联系,结果联系成了,他马上回家向父亲表明转学的事,很高兴,征得同意,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
德田是个认准了梦想就一往直前的人,大阪大学医学系毕业以后,他当上了医生。
在医院工作期间,德田对医疗界的弊端感触尤为深刻。他认为要想改革日本医疗事业的现状,就必须建立不受宗派势力支配的新型医院,并以此体现医疗的真正作用。
于是,德田先生决定自己办医院。梦想的目标一定下来,他就立刻行动起来。他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抵押品和保证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是,德田先生没有被困难吓住,而是专注着为自己的梦想空手开始了奋斗。
1971年1月,德田先生开始有了正式创办医院的设想,从那时起,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对建筑用地的调查。
德田不仅从数字上掌握了大阪的单位人口与诊疗所及病床的比例、急救车的市郊出动率、住宅患者的循环周期等实际状况,而且还认真地听取了居民的呼声。通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大阪府管辖的松原市与大东市是医疗网点最稀少的两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