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8日,是一个值得华懋双汇集团漯河肉联厂的工人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在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作了一次广告,奇迹般地创造了一条轰动性新闻——就是将广告作到了天安门广场上!
1994年6月28日一大早,天安门广场彩旗飘扬,锣鼓震天,数百人组成的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的精彩表演引得很多人驻足观看。上午9时整,当北京市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宣布“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的大型旅游文化活动正式开幕时,数千只信鸽同时飞起,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天空。这时,人们惊讶地看到:几个巨大鲜艳的彩色气球下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布幅,布幅上全部写道:“华懋双汇集团漯河肉联厂祝逛北京活动圆满成功!”“双汇”所在地的《漯河内陆特区报》率先报道了这一消息,之后河南的其他新闻媒介单位也争相报道了这件事。《河南日报》在7月15日星期刊头版头条的位置上,以硕大的标题,足够容纳3000字的版面刊登了一则仅800字的新闻——《双汇高扬天安门》。该文将此事誉为“河南省最成功,最典型的一次企业公关活动。”河南新闻界对这件事的报道使顾虑重重的首都新闻界也立刻行动起来,先是中国青年报的《社会周刊》刊登了一幅新闻照片,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中有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能否在天安门上做广告,这个话题争论了好久,如今却被来自河南的一家火腿肠厂定论了。”《中国经营报》于8月5日把《广告首入天安门广场》这条新闻放在了四版头条,值得一提的是,这则不足千字的短文同时配发了足有1200字的评论文章。评论文章的标题叫《中国广告史上的新一页》,文章称:“中国广告史上较为成功的广告是西江电器花百万元在报纸头版做整版广告,其轰动效应至今仍在继续,此广告可称为我国公关广告史上第一个成功案例。之后,是KENT将广告做到武汉电视台发射塔上,后来又使广告上了运载火箭,而能称为继西江电器之后较为轰动的广告策划活动,还是在南京长江大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上做广告,虽然,这一行为争论了很久,但终于被圆满解决,广告成功地上了南京长江大桥。而广告首入天安门这一成功事实鼓励了中国企业家——可以再大胆一些!天安门广场以‘双汇’做广告,将作为一个极成功的企业策划活动写入中国公关广告史,中国CI史中。在新闻爆炒,“双汇登上天安门”这一事件中,最大受益无疑是华懋双汇集团漯河肉联厂。这个1991年产值“仅为1.7亿元,利税仅为463万元的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自1992年上马‘双汇’牌火腿肠以来,其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壮大,如今已是年产值15亿元,利税1.2亿元的国家大型一类企业了。”
您知道双汇能把自己的广告打入天安门广场花了多少费用吗?说出来您也许难以相信,仅仅花了12万元,尚不及《人民日报》半个套红广告版面的花费。当初,具有另类思维的双汇人在得知“逛北京、爱北京、建北京”即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开幕仪式时,就开始酝酿着要制造一起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了。“双汇”派出最得力的人员,终于以一个汽球一万元的价钱,成功地赢得了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审批通过。有关领导还在为组委会人员“反正开幕式活动需要用汽球助兴,何不在气球下面挂个企业名字的条幅多收入几万元”的做法深为赞许时,并没有意识到建国以来企业广告首次进入天安门会成为既成事实。
双汇集团老总对此是这样解释他的另类策划的:“虽然我们耗资十多万元仅能换得广告气球在天安门广场飘扬三天,但我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这本身就是新闻,我们所要的就是这种轰动效应。它所产生的意义远远大于广告本身的价值。”而它所带给我们的价值也是许多人无法估计的。
由此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想打造财富人生,关键是不能人云亦云,跟着别人亦步亦趋,而是要用自己的另类思维去洞开财富大门!
3.另类思维创辉煌
在信息时代里,依靠另类思维创造财富的杰出人士比比皆是,尤其是拥有知识的年轻人,这个时代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机会。
每一个年轻人都憧憬将来开创自己的事业赚到一大笔财富,可是能从憧憬飞跃到现实的又有几个呢?孙正义好比是这寥若寒星中的杰出者。他飞跃的方法即另类又平凡……
1983年,日本经济界爆出了一个特大新闻:由一个毛头小子创立的日本软件库以3300多家代理店、1万多种经营品种、13亿日元的高额年利,摘取了日本计算机软件流通业的桂冠。这位毛头小子——27岁的孙正义成为轰动一时的明星人物,被誉为日本企业界的神童。连日本经济界的宿耆们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如此年轻的企业家是靠什么起步的呢?他出身名门望族?不,他生于一个朝鲜血统的日本家庭。他家财万贯,他父亲仅是个“上班族”。他是省吃俭用,积沙成塔,由小而大吗?不,他年不过而立,从时间上来算,显然毫无可能。那么,究竟他起步的支柱源于何方呢?
1973年,孙正义远涉重洋,来到美国求学。他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完成了在日本未学完的高中学业。两年后,他进了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克雷分校就读经济。
大学生活无比奇妙,它激发青年人的求知欲,使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那些从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经过青年人特有的头脑一发挥,便形成了现实生活中尚属虚无的充满幻想色彩的新事物。这种幻想可以说是大学生活的特征之一,也是年轻人特有的乐趣之一。无数的幻想中,很多东西曾深深地铭记在它的主人心中,以致于毕业后竭尽全力去实现,从而结出丰硕的成果。
孙正义也是一样,他无比刻苦地学习。崭新的知识,使他浮想连翩,经常灵机一动,一件超凡脱俗的新事物便出现在他机敏的头脑里。与众不同的是,他十分珍惜这些智慧的闪光,没让它们一闪即逝,而是一一用笔记下来,哪怕表面看来是十分荒唐的。其中甚至包括一种永远不会沉没的舰艇。
孙正义原来的愿望就是从事经济事业,这时他更憧憬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家。在这个问题上,他同样与众不同,不仅仅狂热地编织未来美好的前景,而且还冷静地分析研究实现的途径。
他明白,成为一个真正的杰出企业家必须具备知识、资格和资金。前两样,自己正在或将要取得。而资金呢?除了父母每月寄来的一些生活费外,自己还别无收入。这点钱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因此通过省吃俭用来积蓄办企业所必须的资金是不现实的。课余时间去打工,其菲薄的收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他连想也没去想依赖父母取得资金这条路。也不像大多数同学一样,毕业后再去考虑?那,未免太晚了。人生的黄金年华有几何?况且当前正值世界经济的繁荣时期,赚钱相对容易,同时也是造就企业家的时代。几年以后,如果遇上经济萧条,那就困难多了。怎么办呢?如何尽快地获得资金?这个恼人的问题日夜萦绕着还是个大学生的孙正义。
一次,他偶然看到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生平事迹。他为这位伟人所倾倒,激动不已。这次不仅如此,同时还深有感触地陷入了沉思:青年的爱迪生起步之时,又何尝有什么资金呢?甚至比自己的起点更低,因此起码来说,自己现在受的是高等教育,这是爱迪生当年做梦也不敢想的啊。他能靠发明创造起步成为大企业家,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即使自己没有爱迪生那样天才的创造性,但只要抓住一点取得突破,也会获得成功。
怎么正确地找准突破点呢?孙正义翻阅了专利目录。发现某些专利的立足点与他平时记下的那些带有幻想色彩的设想很相似,只是专利实际得多而已。他茅塞顿开,年轻的心兴奋地激动起来。对,把幻想色彩去掉,搞实际的发明,争取获得专利,并设法卖掉,创业的资金不就有了吗?
尽管激动,兴奋,他仍没有盲目地马上投入研究发明,而是谨慎地确定了实施方案:首先把过去幻想的乐趣变成实际的任务,即每天都要提出一项新的设想并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第二,克服一切困难,坚持记上一年;第三,一年后,在众多的设想中联系实际选准突破点。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他相信,一年的认真实践会使自己的设想更成熟,同时一年的积累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对象。
冬去春来,一年终于过去了。孙正义的笔记本上记下了250个新发明的设想,面对厚厚的发明笔记,他没有因自己拥有众多的小设想沾沾自喜并仓促行事,而是翻来覆去地考虑每一个设想的现实性,认真选择突破点。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也是国家贸易的重要市场,同时还是国际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各种各样的语言在这里汇集。语言不通造成的矛盾在这里格外突出,作为外国人旅居求学的孙正义对此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他从各种各样的发明设想中选择了一种带有声音合成装置的电子翻译机作突破口。
主攻经济的孙正义并不是电子技术的行家,但是这样一种涉及声电技术的复杂发明并没难倒他。他充分发挥了在大学学过的电子计算机的知识,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巧妙地请教了一些这方面的行家后,终于完成了这种新设备的整体构思和可行性分析。
光有整体构思还不行,还要有具备的设计图才能试制样机。孙正义清醒地认识到,仅靠自己的能力和财力是无法实现的。能力和财力之间,财力是主要的,如果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就可以聘请各种人力发挥“兵团作战”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做法是寻找一个大企业做合作伙伴,自己出技术,对方出资金共同研制,然后共享成果的效益。孙正义正是这样做的,他决定选择日本夏普公司为合作伙伴。因为日本毕竟是他的祖国。撇开感情因素,日本各方面的情况他要熟悉得多,打交道方便。再者夏普公司是日本电子行业有数的大公司之一,它敢于冒风险在新领域内开拓的精神是举世闻名的。60年代,它利用美国的技术,加上自身的优势,全力开发小型电子计算器,终于在该领域内独领**的拼搏精神,连美国人也自叹不如。
孙正义满怀希望地给夏普公司写了一封信,说明自己的状况,并要求会见公司领导,谁知惨遭拒绝。他没有气馁,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么对方为什么对这么一件双方都有利可图的合作会拒绝呢?当他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时,不由得自我嘲笑起来,一个20岁不到的毛头小子,就凭他自己说有一项重大发明,居然要求会见堂堂的夏普公司的领导?
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可行性分析,固执而雄辩地说服夏普公司的各级职员和领导。终于公司和他签订了有关协议。根据协议,他在美国招聘了一批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才,组建了一家公司,其任务是将孙正义的发明设想变成了现实。孙正义也因这项发明获得1亿日元。
4.另类思维赚大钱
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不一定非要亲自去搞技术发明和市场调查,有时哪怕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触动你发明创造的那根神经进行独创性的另类思维。比如,一条简短的信息;发现某种产品的缺陷;注意到某种需求在不断增长等等。就是身边的一些熟视无睹的事物中,也孕育着最多的发明创造,而人们面对机遇,却常常作出怀疑自己的反应:“能这么容易吗?”“别人早就想到了吧?”就这样,他们与赚大钱的机会擦肩而过。其实,只要在生活中、经营中做善于另类思维的人,你就会赚大钱。
西村金助是一个制造沙漏的小厂商。沙漏是一种古董玩具,它在时钟未发明前用来测定每时的时辰,时钟问世后,沙漏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却把它作为一种古董来生产销售。
沙漏作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们自然不大喜欢它,因此销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较适合的工作,只能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村金助最后只得停产。唉声叹气了几天后,西村也想开了,决定先好好休息和轻松一下,生意的事等有机会再做。于是,他便每天都找些娱乐,看看棒球赛,读读书,听听音乐,或者领着妻子孩子外出旅游。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讲赛马的书,书上说:“马匹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战争和运输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娱乐价值的面目出现。”在这不引人注目的两行字里,西村好像听到了上帝的声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想:“赛马骑用的马匹比运货的马匹值钱。是啊!我应该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这样,从书中偶得的灵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经过几天苦苦的独创而另类的思索,一个构思浮现在西村的脑海:做个限时3分钟的沙漏,在3分钟内,沙漏上的沙就会完全落到下面来,把它装在电话机旁,这样打长途电话时就不会超过3分钟,电话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了。
想好了后西村就开始动手制作。这个东西设计上非常简单,把沙漏的两端嵌上一个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条铜链,然后用螺丝钉钉在电话机旁就行了。不打电话时还可以作装饰品,看它点点滴滴落下来,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能调剂一下现代人紧张的生活。
担心电话费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话时间,售价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销路就很不错,平均每个月能售出3万个。这项创新转瞬间成为生活中有益的用品,销量成千倍地增加,面临倒闭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一个大企业。西村金助也从一个小业主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豪。西村金助成功了,他只是稍作一个另类的创新的思考,思路稍微的转个小变就赚了大钱,而且是轻轻松松,没费多大力气。可是如果他不是善于另类思维的人,即便看了那本赛马的书,也逃不脱破产的厄运,还很可能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它给人们一个启示:成功会格外偏爱那些善于另类思维的人。
5.病**的思维价值
斯太菲克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亨斯城退役军人管理医院疗养。在那里,他偶然发现思维的价值。经济上他是破产了,但在他逐渐康复期间,他拥有大量时间。除去读书和思考问题之外,没有太多的事可做。他读了《思考致富》一书,感到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