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不断自我完善是学有所成的保证——计划和自我完善学习习惯的培养02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老师把你看扁,你要把自己看圆
这是周翔的一句名言。当老师给你的孩子带来了挫折,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成座右铭,挂在孩子的墙上,鼓励他正确评价自己。这能给他的学习带来动力,同时防止他因为老师的指责,变得自暴自弃。
2.大声赞美你的孩子
当孩子哪怕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你都应该大声赞美他。你的赞美会让孩子继续努力,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功,把你的赞美当作最大的奖励。你把孩子看成天才,孩子就会变成真正的天才。
3.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
列出天才的特点,一旦孩子的行为符合了某项标准,就拿给他看,告诉他他就是天才,强化他的自信心。这个办法曾经帮助聋儿考上大学,对你的孩子也能适用。
4.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第一句话都应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种乐观的态度,可以把孩子的不好情绪一扫而空,让孩子的精神为之一振。不管好消息是多么微不足道,父母的乐观态度都能成为孩子最大的安慰。
5.我为你骄傲
要常常对孩子说“我为你骄傲”,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为他的努力而骄傲,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为他能承受打击继续努力而骄傲。父母的骄傲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6.为孩子未来的优点而喝彩
当孩子定出自己努力的目标,父母就要把孩子的目标看成是未来的优点,每当孩子离那个优点近了一步,父母都该为他大声喝彩。即使你的孩子一无是处,只要他愿意努力,就应该大声喝彩。
习惯27
培养孩子设定学习期望值的好习惯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能达到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但任何目标都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能逐渐实现。因此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为自己制定可以达到的短期目标,并通过不断的短期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美国加州五所顶尖高中中的一所发生了一起非常事件,一个华人学生,是该校考试成绩的第一名,SNT满分,加上是很多考试竞赛的冠军,学生本人以及校方、家长都认为报考哈佛大学绝对没问题,但最终哈大还是拒绝录取。最后这个学生从金门大桥跳海自杀。
分析一下学校录取的标准,我们就能发现,这个学生死得十分不值。
美国的大学不看重满分,达到一定分数标准(例如哈佛大学对SAT—I的要求是1450分)后,他们就认为,这个学生在基础程度上符合进入该校的标准,就不再以考分的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也就是说,他们对1450分的学生和1600分满分的学生是会同等对待,而不像中国的大学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说实话,一些名牌学校也不是对中国学生有着什么成见、偏见或歧视,而是他们的选择标准与中国人的想象不同,双方对优秀学生的认识标准有区别。学校注重学生所考的AP课程。AP课程是在高中期间所学的大学基础课程。一个学生选择的AP课程多,就说明他(或她)的学习进程超前。同时各门AP课的组合趋向,也能向学校显示这个学生的专业优势。
怎样的因素才是能被这些名牌大学录取的强因素?每年名牌大学派出的信息宣传人员其实都一直在强调,这就是一个学生要在众多学生中能够显出special(特殊),也就是说自身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这位自杀的学生试图以死来抗议美国学校的歧视,而这样的歧视只存在于他自己的脑中,是他主观想出来的。因此说,他的死连悲剧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出闹剧。
他的问题,是学习期望值设得不合理,反而迷失了学习本身的目的。在中国,很多高考的学生在高三阶段,都会写血书以示决心,密密麻麻的血书能挂满宿舍的楼道,这本身就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这样的学生,考好了会聚在操场上集体焚书,考不好则可能会发生种种问题,这样的学习难道是健康的吗?
另一位考生也报考了哈佛,她的心态就正常得多。
她的父亲鼓励她报考尽量多的美国“重点大学”,包括哈佛等。父亲说,这不是意味着我们真的那么希望去哈佛上学,而是将哈佛作为一把尺子,度量一下自己,同时也以此度量哈佛,从中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自己的心理就会有绝对的平衡。心理健康是“劳心者”最重要的健康指标,保持心理健康和心态平衡,是一个学生首要的素质。父亲说,无论别人怎样想,我们都应该永远拥有自主的观点。
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一个明显差别,就是把相信自己作为首要前提。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态度无疑更可取,好处是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让自己以后做得更好。从另一个角度看,既然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那么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应该也以学生自己的主观评价为主,看他是否付出了全部努力,是否从学习中得到了很多乐趣,是否爱上了知识,是否养成了自学的能力。事实上,自学能力比考上大学更重要,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生一样可以取得大学文凭,在找工作上,和其他的大学毕业生具有同等地位。
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让孩子自己设定期望值和达到目标的方法
父母规定的目标,对孩子会成为强大的压力,反而会有反效果。应该让孩子自己来设定目标,并且给出达到目标的具体途径。这样,目标就会留在孩子心里,成为努力的动力。
2.把目标设定为付出多少努力
要跟孩子讲清楚,如果把目标规定为具体的分数,难免有发挥失常的时候,应该把目标设定为自己的努力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考试后,要从错误中分析,哪些是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应该如何弥补。
3.监督过程,不过于看重结果
父母应该对孩子学习的过程多加关心,看孩子能否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遇到了什么困难,得到了多少乐趣。这样,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孩子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时的成败不足为虑。
4.定期总结时,要强调过程
当孩子向家里汇报学习状况,要更关心他的学习过程,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只要在日常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努力,优秀的成绩会接踵而来。这可以让孩子认真对待日常的学习,用辛勤的耕耘换取最后的收获。
5.要重视弥补过程中的漏洞
考试中丢分,都是由于日常学习不扎实所引起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寻找日常学习中的漏洞,让孩子制定出弥补漏洞的方案,并进行监督。如此能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增强自信心。
6.在家中设立发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