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发怒的一方总认为别人不够理解他或同情他。你应显示出你在这方面确实考虑到了他的处境,让他尽量发泄,不要打岔。这样,发怒的人得到了理解和同情,怒气自然会平息下来。
2.以友好相对
别人对你发怒,有他自己的理由,不管对错,这时,你千万不要和他对着干,否则可能会出现更为糟糕的情况。
立即消除他人怒气最好的方法就是报之以善意友好的态度。当你柔声讲和时,发怒的一方立刻会意识到只有他一个人在喊。这将使他大为尴尬,觉得自己像个傻瓜,他会突然变得羞愧难当,急于尽快恢复正常之心。
你可以利用这一心理,支配和控制发怒之人,稳定其情绪,让他重新恢复理智。
这样,既能使自己摆脱刚才难堪的气氛,也可留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同时,也可以显示你宽厚的为人。
3.找到怒火的“发源处”
别人对你发怒,通常出于下列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或以为)你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也有可能对方是和别人闹别扭,却发泄在你身上。
不管其怒火从何而来,也不管他是谁,都需要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他重归于好。要找出其发怒的原因其实并不难,可以多向对方问一些为什么,直至发现对方为什么发怒。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可以再进一步了解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如果不是你的错,你可以大度一些。如果说一声对不起就可以两人重归于好,那就说一声,没必要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过于计较。
面对那些因为感觉自己受到轻视、忽视或冷落而发怒的人,关注他,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是消除他的怒气最好的办法。因为这种人希望受到关注,为了受到关注他会不遗余力。缺少关注会损伤他的自尊心,让他感到自己不重要,是个多余的人。
你可以请求他的帮助,征求他的意见,听从他的忠告。这样,他的怒气很快就会消除了。
办事千万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要出口就伤到别人的心
孙剑是个直率的人。有一次为了老板对同事过分刻薄,薪金与外面相比只及十分之四五,大家都有怨言。孙剑自告奋勇,向老板提出加薪的请求,事前拟定一张生活费用月计表,以四个人做生活单位,以粗茶淡饭做生活资料,对老板慷慨陈辞,认为工作全靠员工去做,员工们都努力工作,所以给员工们的工资应该照顾到粗茶淡饭的最低生活。他还拿出生活费用月计表,证明现在的待遇,不但不合理,不合情,简直逼他们走到死路上去。
孙剑自以为理直气壮,自以为够得上直说的交情,谁知老板听了大不高兴,不但不能采纳,而且反唇相讥,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应该由政府来解决,他是无力改善的,结果弄得自讨没趣收场。
从此以后,老板认为孙剑是存心捣蛋,对于孙剑的一言一行,暗中派人监视。监视的人,当然是老板的亲信,当然是小人,于是无中生有,挑拨是非,最后,孙剑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离开公司另谋职业。
对人说话,有种种不同方式,这些方式,就方式本身而论,无所谓好坏,也无所谓得失。而从听的人方面看,却有合与不合的问题,合则听从,不合则拒绝,对方如果听从,便是你的成功,若是拒绝,便是你的失败。现在暂且不谈听的人个性如何,以及说话方式的如何配合,先谈说话的几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流利。
话说得轻清灵活、圆转如意,处处表示亲切,表示巧顺,措词周密,条理自然,旁证博引而丝丝入扣,连类及物而能就近取譬,始终是文采斐然,娓娓动听。
第二种方式是激切。
不知忌讳,不避嫌疑,认为非的便直斥其非,认为是的便直称其是;所言率直,坦白无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听的人是否发生意外,丝毫不加顾虑,完全率直地表现自己的人格。
第三种方式是高远。
所说的话专从大的远的方面着眼,好讲高深的理论,把类似哲学的议论,当成立说的根据,与普通人的说法,绝不相同,而且随手引证典故以证实所言非假。这并不是表示你的学富五车,不同凡俗,而在表示你的理论,信而有证。
所说的话专从小处着眼,就家常小事,述其利弊,指其得失,根据经验,陈述办法,不尚理论,而在实际。这种话完全合于现实生活,为一般人所乐道的。
第五种方式是质量。
说话者的态度十分恭敬,精神十分墩厚,既不肆高谈,也不婉转如簧,言语虽然朴实无华而言必有中,虽然简单而语必扼要,所有一个问题中重要意义,都用微言显示,都以约语表达,说话十分老实,朴而不文,直而不曲。
第一种说话方式,足以说话技术见长,完全外交辞令;第三种说话方式,是以忠实亢直见长,像是忠臣义士的辞令;第三种说话方式,是以学问渊博见长,是饱学之士的辞令;第四种说话方式,是以谙熟家常琐事见长,完全是富于生活经验的辞令;第五种说话方式,是以诚恳温厚见长,完全是忠厚长者的辞令。
你能兼擅五长的话,处世当很有经验,但谈何容易?既要受限于你的个性,又限于你的学问与生活经验,如此多的条件,那能做到?天性木讷的人,要学流利的说话,难若登天;天性审慎的人,要学亢爽的话,也觉得太难;至于天性直爽的人,要学周慎的话,恐怕会如骨鲠在喉般的难受;那些有学问的人,不屑去谈家常小事,也是人之常情了。
丢开了对方的个性不谈,就说话方式而论,第一种说话方式最讨人喜欢,为多数人所乐于接受。第二种说话方式,最是吃亏,往往反而使对方恼羞成怒;第三种说话方式,会使对方以为你是喜欢空谈,不脱书生本色;至于第四种说话方式,往往使有地位的对方,认为你俗不可耐;而第五种说话方式,却又会使对方以为你是忠诚有余,能力不足。
每个人都要走上社会与一般人接触,而接触的工具当然是说话,说话技术,与一生浮沉荣辱大有关系,凡是有心人士,都得把它当作重大课题好好的研究一番。
第一,与人说话,先要明白对方的个性,他喜欢婉转的,应该说流利的话;他喜欢亢直的,就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喜欢有学问的,那么就说高远的话;他若是喜欢琐事的,便要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那么就应该说直率的话。说话方式能与对方个性相符,自然能一拍即合。
第二,明白了对方的个性,还是不够,还得估量一下彼此的交情,交情未到相当的程度,说话方式虽然合乎对方个性,但是说话是否能发生效力,仍是一个疑问。话是说对了,你的交情资格,还是不够,交情资格不够,就是犯了“交浅而言深”的错误。如果你说流利的话,却被对方以为你是华而不实,虚而无用,甚至认为你是别有用心,一旦有些反应,你所说的话便是等于零了。